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弱生转化 > 转化政策

弱生转化

    暗示意会策略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2 点击数:2146
    一、基本定义
    不直接批评或说出具体要求,而通过非语言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意图并按之行动。
    二、适用范围
    所有学生,尤其适用于自觉性强但偶尔出现不良行为、特别害怕老师当众批评的学生;或经常被别人批评、心中不悦的学生;或不喜欢别人直说,而喜欢揣摩别人意图的学生。
    三、理解基础
    师生之间的沟通,有时不便直说或不必直说,以下情形可能属于此列:直接说出可能使对方很难堪,损伤其自尊心;有的人很敏感,一点即通,“响鼓不用重锤”;有的学生喜欢挑战性强的学习任务,对教师把任务说得明明白白毫无思考余地不感兴趣;有些学生经常被别人批评,对直截了当的批评或揭短很反感。因此,师生间适当使用非语言行为表达自己的意图却能让对方准确意会,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沟通方式。
    四、实施步骤
    第一,选择合适的暗示手段。所谓合适是能为对方感受且不造成误解。暗示而导致误解,背离了理解教育的宗旨,得不偿失。暗示手段除了无声的语言(写有文字的纸条)、面部表情、手势与身势外,还可包括“暂停”。即突然停止讲课、接近与接触即在课堂上走进要暗示的学生或采用温和的非侵犯性的身体接触等。
    第二,和学生事先约定暗示物,如在学生课桌上放置“理解牌”,让学生见牌知理。理解牌是置于学生课桌的三面体,各面分别涂成红、黄、蓝色,表征不同的意思。如红色表示“请理解我”。如果教师发现学生不认真听讲,可在其他学生不注意的情况下将三面体的红色面对学生。
    第三,把握暗示策略使用的效果,及时调整手段。
    五、注意事项
    第一,暗示策略可在师生间双向使用,如上述理解牌的使用。
    第二,在暗示失效的情况下,要辅以明示。如走到学生面前,给他一张写有“你听课很认真,我很欣赏你”的纸条,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中心  版权所有 ©2020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112-1号5号楼 电话:021-33728547 33728549 邮编:200042

    邮箱:mbfledu@163.com

    本网站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

    当前在线人数:23659;累计访问人数:91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