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王国平 | 实话九说:公办民管幼儿园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4-30 点击数:10036

 

公办民管幼儿园,一种新时期下合规合法的办园模式,一种适于国情和民情的幼儿园,已经来了。

 

这种模式对于政府而言,谓之“委托管理”,对于民办机构而言,属于“输出管理”,对于办园性质而言,不是“公私合营”,而是“管办分离”,是应社会发展而生的模式。

 

尽管这是必然和趋势,但在推进公办园生源占比50%的国策下,有些地方政府管理人员,尚无法逾越传统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壁障,总习惯性地把公私之间划出一个道道,然后带上变色镜看问题。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看透的前提下,把这件事说透,以便让大家的思想更透亮些,包括地方执政领导。

观点一:公益事业

教育一定是公益事业,一定要承载国家使命,这是底线,也是终极评价的根据。

 

所以,要用制度控制民办(民管)幼儿园,没法以逐利为目的,必须坚守公益心和社会责任心,办出人民满意的合格幼儿园,否则,只有出局。

 

如此,谁是办园者和谁是管理者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观点二:未来模式

百姓是纳税人,应该享有政府主办的教育,这是社会制度所在。所以说,公办固然最好,可公管却未必最好,因为,公管机制下,责任心与监管力度,不及民管。

 

据此,当民管被制度约束后,能做到不以逐利为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预期:公办民管是最可行的未来学前教育模式,而不是公办园越多越好。

 

观点三:政府瘦身

基于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基于政府的“瘦身”的必要,我们可以想象,若让学前教育“天下为公”,都公办公管了,必将导致管理机构的臃肿,也会因此滋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特别是巨大的办公经费开支等等,都会压在了政府和财政开支身上。显然,这是不现实也不合适的想法,很极左。

观点四:规范发展

我们真的不该一谈到民办教育,就去想赚钱的事。尽管早期一些办园者,是有人把幼儿园当做生意做了,但是,我们应该理解,彼时缺少的是政府导向和制度制约。所以,以人性论之,想赚钱的那点心思也正常,而且,也不是没有前提,前提是把教育做好之后才能赚到钱。

 

如今,在各种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后,我们相信,当政府财政投入和教育监管走向规范,当民办教育机构在被监管和自律中也得以规范,然后,以委托管理合同为框架,以公益性发展为基础,把幼儿园交付给民间机构管理,此举多赢。

观点五:财政减负

前面只说到政府瘦身问题,其实,还有财政减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非公办民管园不可。

 

这里有两种情况和两笔账:

其一,如小区配套园零房租或低房租下,把幼儿园发包给民办机构委托管理,这是可行之策。如此,政府的工作就是给政策,允许和约束按照民办普惠园标准收费即可。当然,还有政府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合法合规运行。

 

其二,如小区配套园所完全公办,收费也按照公办标准,此时若保证委托管理正常运行,财政拨款参照一般公办园,及时足额到位。此时,尽管有一定额度的财政支出,但与公办公管园相比,肯定省钱,你懂的。

 

观点六:口碑第一

如果没有了高房租效应后的高收费,只有家长在内的合理分担经费之下,原本的“入园贵”声音便会消失。甚至,当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总数,达到需求饱和后,连“入园难”的声音也变了,变成“入好园难”。

 

此时,家长关注的不再是公办还是民办,而是好园还是一般园。关键是,在相对运行经费没有很大差别时,园所口碑主要由管理决定。所以,以管理水平为核心竞争力的民营机构,会有属于自己和市场的生存空间。

 

观点七:界线模糊

201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针对各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过低的情况,提出逐步提高公办园占比,原则上在2020年达到50%。

 

实际上,许多地区这一指标至今也未必实现,反而,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之下,自然而然地推进了公办民管园模式的进程。并且,我们从中还看到一个事实,这个50%的划线似乎也逐渐变得模糊,变得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

 

有实际意义的是,那种在高房租下高收费,在高收费下把幼儿园做成生意,并引来资本伸手的现象,已成历史。如今,更多的是平稳和平衡发展问题,是提高办园质量问题。

观点八:优势互补

公办民管的模式之下,我们将会看到和必然看到的是,优势互补。

 

首先是办学主体的公办性质之下,不仅有社会公信度可言,还有教育公益性的把控所在,更有让家长放心的政府监督机制做为支撑。

 

其次是民营机制的灵活性和竞争意识,以及专业化管理的机构运作,或连锁发展。尤其是人事机制的优胜劣汰,不养闲人和懒人,这点便是优势,能行之有效地解决公办性质下冗员短板的问题。

 

观点九:正在进行

公办民管制度正在进行时。

 

尤其是广东省,近年来,一些地市率先于全国探索一种“新型民转公”幼儿园办园制度,找到一种可行的民办幼儿园转变办学主体为公办,然后签订委托经营合同,以保证原本优秀的幼儿园,继续正常运行和继续优秀。事实也如此,不差钱和办实事的广东省,是以保证学前教育的品质前提下,推进了公办民管园的新生态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除广东省之外,其它省市也多有如此动作,都在宏观政策下,积极主动自发地推进公办民管园的发展,只不过有的大刀阔斧,有的小心翼翼。比如,郑州市有一个行政区,在小区配套园整顿后,政府在没有人力物力和精力的情况下,出台一个直接对高校说话的委托管理制度。当然,高校也就是过手而已,最终,依然是转包给民营机构。

 

不过,也有个别地市既差钱还务虚,在财政投入跟不上公办园发展的基础下,不去积极探索公办民管园的可行措施,而是以公办园的超大班额来完成任务。显然,如此用质量不保来换取数量任务的做法,就是问题。

 

最后说,原本在国家无力投入学前教育的那些年,是民办教育承担了国家的义务,这段历史且不说办园赚钱与否的事,至少在为国分忧的份上,民办教育功不可没!

 

如今,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以民间资本投入来发展教育的形势已经成为过去时,但民营管理的优势却不可被简单抛弃,因为,这是教育机制的活力源头,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基因。

校董会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9735;累计访问人数:62152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