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如何让民办学校更像民办学校的思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4-1 点击数:3392

上海民办中小学二十余年的创业发展历程是浦江两岸改革开放大潮的一个缩影。回首盘点,处处可圈可点;展望未来,尚还任重道远。在这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关头,喜逢新的《民促法》获人大通过,这促使我们更深入地思考民办教育的未来。

 

一、民办教育要永远不忘教育本义

当前,上海民办中小学发展势头很好,许多崇尚理念、锐意改革的优秀校长正潜心于内涵发展而马不停步。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眼前还有不少学校一心为了未来更好的生源,把视线与精力集中在围绕升学的竞争与搏弈上,似乎渐渐地淡忘了教育初衷和本义。原先公民学校之间的排名论序式竞争似乎又复制到民办学校身上。或许这对危机意识特别强烈的民办校也是一种无奈,也是受制于大环境下的被动选择。目前,我们的升学还需要卷面分数来支持,学生的成长似乎还总以考取一所好学校来佐证,教育的进程也是以逐段升学的过程来呈现。我们的教育确实很容易形成“教育以升学为本、学校以考试为本、学子以分数为本”的错位。但是,这绝对不是把我们的教育误读为知识教育、升学教育的理由。

而且当前以变革高考、中考格局为突破口的教育改革趋势,需要我们去接受

新的考试模式、新的评价机制、新的课程结构的严峻挑战。我们更需要从源头上对教育真正涵义有个追本溯源,主动去建立一个科学的、与现代社会接轨的教育价值体系。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首先,我们的教育要着眼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全程关注。这“三全”绝不是挂在口上的、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教育者实实在在的责任。“全面发展”标志着人的和谐发展,而不是以智育为重的一好遮百丑,更不是在最需要以身心健康来支撑的毕业年段压缩甚至砍去所谓与考试无关的一切课程。其结果比较显性的智育其功利作用如果被无限放大,必然会急功近利地排斥相对隐性的德育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地位。让学子丧失人之为人的根本,必将贻误其终生。所以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校一定要有别于社会培训机构,要理直气壮地承担起青少年成长关键时段的神圣职业使命。“面向全体”,意味着绝不是仅着眼于部分优秀学生而忽略对多数的关切的“精英教育”,也不是培养一部分升学成功者和另一部分陷为升学失败者的教育。在培养未来合格公民的目标上,我们必须朝着“一个也不能少”的方向努力。“全程关注”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注重结果评价,而且更加注重过程评价;不是一心去冲刺升学追求“一锤定音”,而是形成对学生价值观、学习力、身心健康的全方位、全过程关切,坚持对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行为的动态跟踪,构建全景式、全程化德育的新格局,以优化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

而且,即使是智育,我们除了横向比较来调整与优化我们的教学外,还必须关注每个学生的纵向比较,不断提高其学习自信与学习能力,贵于激发潜能、唤醒自觉、超越自我。即使是智育,我们也绝不能以提高答题准确度和解题难度为目的的高密度、超强度的训练作为开发智能、挖掘潜能、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主要手段。我们确实要从书本的学习、解题的学习中走出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延伸到生活实践,关注学校与社会对接。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融入实践、融入社会,懂得学以致用,敢于大胆实践,树立服务社会观念。只有这样的智育,才是富有含金量的智育,才是振兴中华民族真正需要的智育。

拥有体制优势和办学灵活性的民办学校本应在推进教育变革、追求教育真谛上更加责无旁贷。特别目前还拥有一流生源的民办中小学,本该从更高的起点、以更广的视野来布局学校的长期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而现在却不知不觉中又在重复过去的竞争模式而有增无减,而且对国家坚持教育均衡化发展大方向的未来新思路、新格局也不未雨绸缪。我们不禁要扪心自问,这样会不会离我们的教育初心渐行渐远?许多明智家长已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期待。正视学生的个性、爱好、潜质巨大差异,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成长通道,帮助其成为“最好的自己”;悉心精耕细作学校的个性化办学,把学校特色不断做实做强。这正是作为公办教育有益补充的民办学校重要使命所在。

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这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是的,我们民办中小学如果要成为社会公认的、货真价值的优质教育,就要率先勇于变革,坚守我们的教育信仰。只有这样,我们的民办教育才能拥有真正的未来。

 

二、民办学校要有一份社会责任的担当

一个民营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观念,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要对学生与家长高度负责,我们民办中小学这个责任意识特别强烈。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往往容易忽视应该担当更宽泛的社会责任。民营企业尚能如此,我们这些以文化育人的学府,更要有此意识。

首先,民办学校要对其教师承担一份社会责任。特别现在,许多教师进入民办学校也是一种主动性的抉择,他们有着看好民办校发展的信念,颇有与学校风雨同舟的意识,其中一部分还愿意“从一而终”地坚守学校。所以,民办学校的管理者也应从更高的境界,有规划、有举措地善待教师。对他们远不是仅仅是使用者,更是培养者、依靠者。我们不仅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也要为教师的终生发展有一个着眼大局的考量。因为民办学校教师承担风险确实要比公办校教师大,我们不仅要对其职业发展与专业成长负有责任,而且对其不断提高职业幸福负有一份道德使命。民办学校党政工团要形成合力,主动搭建平台、积极创造机会,帮助教师不断体验专业成长快乐,逐步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民办学校始终能攻坚克难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民办中小学对建立学校周边区域的和谐教育生态环境担当着一份重要的社会责任。当前,上海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的社会认同与生源选择上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但仔细想想,这不完全是我们民办学校的高明,也包涵着政府政策的倾斜。国家通过各种政策调节,给民办中小学以一定发展空间。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而在不经意间恶化周边教育生态,我们不能罔顾公办学校的感受与难处,一味去争生源、抢教师,不断压缩公办校生存发展空间,这于情于理都是不应该的,也是政府与社会舆论情所不容的。

在绝不以邻为壑、坚决避免与周边公办校恶性竞争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积极通过区域校际联动、学区化办学平台等多种途径,主动参与由政府主导的一些发展性项目,与周边公民学校实现互动交流、资源共享、实现多赢。这样既有利于各校的共同发展,也能使民办中小学在反哺社会、回报社会中让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成色,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如果我们以扩大辐射、服务区域为出发点,相信自身也一定会在锻炼骨干、培育师资上获益良多。

再次,已经有相当基础的民办中小学还可充分利用体制机制的灵活性与自主性,积极吸收与利用社会资金,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以活动驱动,以机制推进,与市、区有一定品牌优势的公民学校开展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还刚步入少年的民办学校提高办学品位、扩大社会影响不可或缺的一步。也可筹集资金承办以校名命名的各类市、区学生竞赛,这些平台可有力促进与各类学校的交流与互动,形成共享与多赢的良好局面。如有一所民办校已承办了九届高中学生英语辩论赛,已吸引了不少上海及上海周边的英语特色强校,成为跨省市的一场中学生思辨与语言的饕餮大餐;最近举办的模拟联合国大会也成为了包括上海中学、复旦附中、苏州中学等24所优质高中的260余名师生的交流聚会。这些跨校、跨区的活动平台,让民办学校学生在相互过招与交流中,学习与互补,不断增强自信。相信这些着眼于学生、得益于学生的文化交融和传递,对学校的影响一定是久远的,对学生的影响也可能是终生的。

总之,民办学校要走向一流、被全社会真正认可,则民办校自己首先不能封闭自己,要有决心突破校际壁垒,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教育的同行中。

 

三、民办学校应是学习与引进中外先进理念的窗口

为什么民办学校具有这样的角色定位?这至少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其一,民办学校的管理者,无论是教育战线上的老兵,还是近几年脱颖而出的新人,大多都具有勇于开拓、锐意革新的特质,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禀赋,让他们更有敏锐嗅觉与探索激情。

其二,民办学校的体制与机制决定了学校更具活力,进入民校体制的教师总体上更具开放与包容,不会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办学的自主权、灵活性又为学校的开拓创新,打开了较大空间与回旋余地。

其三,民办学校的家长群体,具有较高文化层次和更丰富的教育需求。这个群体不乏社会成功人士和社会各界精英,他们不保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强烈的让子女能超前地接受与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接轨的教育的渴求。

因此,处于国际大都市上海的民办中小学没有理由辜负我们的体制、机制,辜负我们的家长和社会的期望而只习惯走老路,把自己禁锢于过去。更何况每所办得比较成功的民办中小学校长都有把自己学校打造成上海一流、中国一流、乃至国际一流名校的梦想。在追梦路上,重要的是要如何让梦想不断地缩短与现实的距离。

首先,我们要有民族自信。中国传统教育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有许多根植于民族文化的独特亮点。要大胆撷取我国传统教育的精粹,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办学理念与教育思想,让我们的民办学校真正办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一流学校。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借力,善于向已被实践证明成功的兄弟学校学习。最怕的是只知埋头苦干而不学习、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懂得及时汲取同行长处与智慧。虚心学习、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是发展之道。

而且,还要认真吸收国际一流名校的先进教育理念。那些世界名校,百年长青、数百年不败,其旺盛生命力必有其可解的奥秘。通过解读、消化、学习,让我们拥有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坚持外为中用,这也是每个优秀民校校长的一门必修课。我们也可脚踏实地,走小步子:先从已与本校建立交流互访关系的姐妹校入手,认真读懂对方的长短优劣,通过互补互学,实现从双方师生的交流活动,提升为内涵发展上的双赢。

 

尽管每个民办中小学校发展态势都有差异,我们每所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各种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作为。客观存在各种困难,绝不能妨碍我们去仰望星空,努力把民办校姓“民”的属性发挥到极致,努力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尽其所能地去成就利在师生、功在后人的崇高事业。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702;累计访问人数:6235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