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现状、动因与路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9-18 点击数:7679

王维坤 温涛

  要:本文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新建本科院校普遍存在本科办学经验不足、服务地方能力不强、缺乏实践实训环境、师资整体实力偏弱、缺乏政策扶持等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其转型发展的动因,本文认为新建本科院校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路径为:一方面,高校自身要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化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财政扶持。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路径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历史产物。截至20133月,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达324所,占全国877所普通本科院校的36.94%,已在普通本科院校序列中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促进高校办学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20137月,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142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其中特别提到“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新建本科院校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紧迫需求,凸显办学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朝着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新建本科院校发展面临的阶段性问题

2013年笔者参与了对江苏、浙江、辽宁等地一些典型新建本科院校的实地考察调研,同时也查阅了大量新建本科院校有关的政策、论文等文献资料。笔者认为,这些学校自成为本科院校以来,在探索本科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但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非常普遍性的问题。

1.本科办学经验不足,办学定位模糊。

新建本科院校多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成,从原来的优质专科变为本科“阵营”中的“新兵”。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重新定位[2]。而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选择办学定位时,对学校的发展方向不能准确把握:一种情况是将学校办成高职高专的“放大版”;第二种情况是照搬照抄老牌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经验;第三种情况是不顾自身办学条件,盲目的模仿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培养学术型人才。办学定位的模糊导致许多新建本科院校摒弃了原来的优势专业,盲目追求学科专业的“大而全”,“千校一面”,难以办出特色[3]

2. 服务地方能力不强,与地方经济发展脱节。

新建本科院校基本上都是地方院校,办学上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但笔者通过考察调研发现,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对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发展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对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岗位需求缺乏准确的调查研究,因此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面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缺失,造成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差[4]。一方面不能培养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无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与教育服务,导致其很难得到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支持。

3.缺乏实践实训环境,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研发生产等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实践性应用能力的培养却离不开良好实践实训环境的支撑。同老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在实践实训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一方面,由于资金投入的速度滞后于学校办学规模扩张的速度,与产业界实际在用的设备相比,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比较陈旧,实践实训平台和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为了节约成本,用企业的实习实训来代替学校的实验室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由学生来向企业支付实习实训费,这些都导致了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充分的实践能力培养。

4.师资整体实力偏弱,企业实践经验不足。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行业企业实践经验。就学校内部制度而言,一些学校简单地把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双师型师资的认定标准;就国家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而言,仍以学术评价为主,不符合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的特点;此外,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员流动也存在政策上的诸多障碍。以上因素导致应用型高校难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 缺乏政策扶持,办学经费紧张。

新建本科院校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去。但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受制于地方的管理体制,再加上办学经费主要由省(或地市)级政府提供,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来自政府的生均事业经费投入远低于“985”、“211”等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无法满足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需求,对于收入来源以学费为主的民办高校来说情况尤其严重。这些因数使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二、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动因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不能走传统大学的老路,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发展之路[5]。这既是国家、地方、社会对高等教育特色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解决当前发展中出现的阶段性问题的重要举措。

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6]”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转变,为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与理论基础。为适应高等教育多样化的需求,新建本科院校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的人才培养定位。

其次,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将日趋区域化。新建本科院校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是立足行业、面向地方服务。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只有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调整专业布局,培养与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相对接、相匹配的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同一区域的高校中彰显特色。

再者,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多方关注,不少学校甚至沦为“重灾区”。一方面社会对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大批毕业生又找不到合适对口的工作,不少人把矛头直指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失衡:许多院校热衷于学院变大学、专科变综合,并以复制“重点大学”的成功经验来指导学校的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出:“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结构中,这种学术型大学比重过大,而应用技术型大学比重过小的现状,正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所在。”

因此,及时扭转失衡的教育结构,鼓励引导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围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才能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有特色、高质量、上水平。

三、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等[7],而应用技术大学是集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它是一项重大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要加快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建设应用技术大学,一方面,高校自身要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强化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配套政策、加强财政扶持。

(一)高校自身:

1.明确“学校定位”,坚持面向应用。

以产教融合为重心,确立服务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办学定位。综合考虑用人单位的人才规格、学生的未来职业岗位,注重突出专业技术与应用能力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2.做好“两个服务”,促进“校企双赢”。

两个服务主要是指既服务于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服务于学生的就业、成长、成才。学校要将注意力从专科、本科、硕士、博士这种层次性的递进,转变到打造为产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实力以及为学生谋取就业的能力上。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内容应直接面向岗位需求,强调真实环境下的学习,重视技术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引进第三方机构评价“学生就业率”、“专业对口就业率”等,这些指标应该作为专业设置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

应用技术大学发挥的重要作用是应用型技术创新以及解决行业、企业的实际技术问题。因此,高校不仅要跟科研院所合作,以借梯登高、提升科研水平,还要探索与企业、行业之间“双赢”的合作机制,以促进技术创新、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3. 强化“三基一训”,完善“四实”环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将现代技术对人才的规格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符合本科技术教育特点的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建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在校期间应该完成的基本训练,采取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组织模式、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体现“学中做”与“做中学”。

此外,应用技术大学应合理搭建科学研究平台、实验教学平台、技术应用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四个平台,尤其要重视与产业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应用平台建设以及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建设。要科学设计与规划“四实”环节(指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四个环节),在校内建立仿真企业的“四实”环境(工程环境、商务环境或其他应用环境),使学生四年里能完成工程师或商务人才的基本训练。

4.加强“人才”建设,构建“双师型”队伍。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师资队伍结构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并能引领产业发展的复合型教授(引领层),具有良好产业实践背景及高等教育经验的专业教师(基础层),以及掌握产业前沿先进技术的工程师、管理人员构成的动态兼职教师队伍组成。

高校应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建设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引、聘、训、评”体系。“引”是指明确队伍建设目标,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增强人才吸引力;“聘”是指规范选聘标准,严把教师入口关,加大具有丰富产业实践经验人员的引进力度,关注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吸引与保留;“训”是指通过企业技术专家来校培训、委派教师赴企业实践以及参与真实项目的开发等措施,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其他应用型能力;“评”是指改革教师职位管理与绩效评估体系以及激励机制,将教师的实践能力作为考核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

(二)政府层面

1.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建设标准。

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很广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国家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在体制机制和制度政策上给予明确定义,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要组织开展如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广泛讨论和调研,明确对应用技术大学在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实验实训环境、教育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完善配套政策,明确各方责任。

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对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予以支持和保障,既体现政府引导作用,又能保证高校规范发展。主要包括:(1)实行高校分类管理,结合应用技术大学特点,调整完善应用型高校设置标准。(2)建立针对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师职称评审政策与流动制度。在职称评审政策方面,对应用类本科院校要由重论文向重实践能力、应用成果转化上转变;在教师流动制度方面,需要打破企事业互相封闭的现状,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支持企业有经验的知识分子到高校任教,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挂职、任职。(3)通过制定奖励制度激发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比如,可按生给予税收减免等鼓励企业接纳学生实践与实习,与学校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4)建立符合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本科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体系,扩大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权,由学校根据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按工程技术甚至工艺领域自主设置专业。

3. 加大财政扶持,推行示范引领。

建议国家培育和树立一批应用技术大学的示范院校(或试点院校),并在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我国高等教育应在两条线上并重:一条线是985211等研究型大学;另一条线是应用技术大学的示范,这些大学也要建设成高水平。这两种类型的大学没有高低之分。对于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示范的高校,省级财政要保证生均教育事业经费不低于其他普通高校,并给予专项经费支持。对办得好的高校,要组织专家对其办学经验进行调研、总结、指导和提升,并将好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使全社会了解应用技术大学,消除对应用型教育的偏见。

 

参考文献

[1][6][7]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

[2] 姚加惠,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龙岩学院学报,2006(8):116

[3] 刘冬. 对接区域新兴产业实现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47

[4] 姚纪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理念的认识困惑与重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5:7

[5]王洪才. 新建本科院校: 转型发展还是跨越发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55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Status, Motivation and Approach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Weikun, Wen Tao

(Dalian Neusoft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 Dalian Liaoning 116023 )

 

Abstract: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common problem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such as lack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experience, poor ability to servic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lack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s and environments, weak strength of teacher’s team, little policies support and so on. Analyzing what resulted in these problems, we conclude that the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firm the running orientation and optimize the application oriented cultivation system of talen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achieve the top design of system, establish the related supporting policies, and provide the financial support.

 

Key words: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approach

(作者: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5844;累计访问人数:62929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