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是申城一年一度的民办学校入学面谈阶段,为进一步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行为,促进本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委基教处、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联合对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工作开展专项督导,并首次邀请媒体记者跟随专项督导组走进全市5个区的9所民办小学进行全程跟踪采访。
“一二三四”专项督导推动民办学校依法招生
据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招生工作专项督导组的负责人介绍,今年是上海开展义务教育招生专项督导的第10个年头,今年的专项督导重点就是广大市民最关注的民办中小学。由市、区兼职督学及人民教育督察员、特约教育督导员共同组成的20个专项督导小组,将对本市56所民办小学(包含2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进行全覆盖督导,对15所民办初中进行抽查督导。
市教委基教处负责人对2014年的民办学校招生政策进行了解读,将其归纳为“一二三四”。
1.坚持“一个原则”,即民办学校招生与家长择校“双向选择”的原则。这一原则有利于引导民办校坚持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又有利于满足家长对教育的多元选择需求,引导家长理性择校,减轻幼儿过重的负担。
2.实行“两个限定”和推行“两个公开”。实行“两个限定”,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和学生家长报名办法。一是限定民办小学在本区域范围内招生。有寄宿条件的学校,可面向全市招收寄宿学生;跨区县招生人数由学校与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商定。二是每个适龄儿童限定填报2所学校(不含寄宿学校)。
推行“两个公开”,加强学校和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交流。一是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向社会公开,公示学校办学特色、招生计划、招生程序、收费标准等,公开承诺不收取豪华简历及获奖证书、承诺招生录取不与社会任何培训机构挂钩,承诺不提前开展报名和登记工作。二是民办小学面谈过程向市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
3.规定“三个统一”。为规范全市民办小学招生工作,明确要求各民办中小学校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网上报名时间,统一面谈时间并要在一天内完成面谈活动,统一录取时间。
4.接受“四方面的监督”。民办学校招生录取工作过程中,主动接受教育行政和督导部门、家委会代表、监察部门等四个方面的监督,保证招生过程的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公正、公平。
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这些政策是否能起到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招生工作,并引导广大家长有序理性择校的作用呢?让我们跟随5路记者分别走访杨浦、徐汇、虹口、普陀、浦东新区5个区的10所民办小学,到面谈现场看一看听一听。
杨浦区:督导看细节 面谈看家教
5月10日早晨8点30分,由虹口区三名专职督导员组成的2014年上海市民办学校招生工作专项督导小组冒着细雨来到杨浦区上外附属双语学校,他们将对该校当天的招生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据了解,为了更加公正公平,今年的专项督导采取的是各区督导人员随机分配至其他区进行督导的工作方式,因此虹口区的督导员来到了杨浦区进行督导检查。
督导小组首先查看了校门口的排队情况。该校采取的是孩子由老师引领进入校园,家长在校门外等候的方式。孩子进入校园后,由引导老师带领前往不同的楼层,家长则在保安的管理下在2号门口等候孩子出来。
进入校园后,督导组三名老师进行了分工,一名与校长座谈,了解学校整体招生工作的安排,另一名则走访现场了解面谈工作的具体安排并查阅学校招生方案、学生实际报名情况等相关资料,还有一名则与分管招生的校领导和家长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据分管小学部招生工作的校领导介绍,今年上外附属双语学校网上报名的有1700多名,比去年增加了100多名,但实际前来领取面谈通知的为1400多名,学校的新生录取人数为6个班级180人。如何在1400多名孩子中选择180名?该校采取的是听单词模仿、看图讲故事、拼图分类、做律动操等五个环节来考查孩子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以及肢体协调等能力。
督导组的老师一方面认真听取校方对面谈环节设置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询问了个别孩子面谈后的感受,以及他们在教室外等候的时间等问题,从多个细节来考量学校的招生工作规范与否。
而在专项督导小组检查的第二站民办打一外国语小学,采取的是另一种面谈方式,即家长和孩子一起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督导人员在现场看到,每个孩子由一名家长陪同进入候场大厅。由于今年限定本区招生,因此在这里工作人员将检查报名学生的户籍地。然后,由引导老师根据编号将家长和孩子带到教室外等候。
在面谈教室,记者看到老师会询问孩子平时喜欢做什么,如果是喜欢画画的,老师就拿出纸和笔让孩子现场画一幅画,并说说画的是什么;如果喜欢跳绳的,老师则拿出绳子让孩子现场跳绳,并询问他如果绳子太长了碰到桌子了怎么办;还有喜欢拼积木的,老师则拿出积木让孩子现场拼图,并问他拼的是什么……
一名住在新江湾城小女孩告诉记者,她觉得这样的面谈活动很好玩,一点也不难,“我给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老师说我讲得真棒!”陪同孩子前来报名的家长告诉记者,下午还要带孩子去另一所区内的民办学校面谈,自己选择民办学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持居住证的不确定分到哪一所公办学校,“所以我们就报两所民办学校试试看,事先也没有做什么准备。”
该校负责招生的校领导告诉记者,为了公正公平,当天参加面谈的所有老师都不允许带手机进入教室,他们的工作岗位也是当天早上7点到校后才进行分配。该校董事长说:“我们让家长一起参与面谈环节,一方面是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家庭教育背景,另一方面也是让家长了解我们学校,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一方面我们在评价家长,另一方面家长也是通过这样的面谈对我们学校和老师进行打分。”在面谈过程中,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学了多少知识,而更看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从而看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得当。
徐汇区:二维码识别学生身份 轻松愉快体验活动
“妈妈,面谈怎么还没开始呢?”刚参加完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招生面谈的小程同学疑惑地问道。事实上,所谓的招生“面谈”已经在孩子们轻松自如的活动体验中结束了。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是本市报名人数最多的民办小学之一,要在一天内要完成3000多名学生的面谈。该校对每一名报名学生都编制了“二维码”,老师只要通过电子设备就能识别学生的身份,录入面谈信息。
该校校长张悦颖介绍,该校的面谈分为两部分:一是体验式活动区域,通过唱歌、广播操、画图等形式,考查学生的交流和协调能力;二是IPAD活动区域,学生们可以利用IPAD倾听音乐、寻找出相应场景配图,或倾听人物对话、选择相应的情绪符号。
每个学生的面谈过程约持续30分钟,全程没有凝重紧张的“考试”“面谈”氛围。以至于刚刚参加完“面谈”体验的小程同学不禁奇怪地问道:“妈妈,面谈怎么还没有开始呢?”她说,这只是像跟小伙伴们玩了一场游戏,不紧张,也没有负担。
“这不是面谈,我们也并没有想‘考’学生什么知识。”张悦颖校长说,“面谈是体验式的游戏过程,重在考查孩子们的观察、模仿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希望孩子们是快乐的、有潜能的,懂得观察和理解身边的人和事。”
记者在徐汇区另外一所民办小学盛大花园小学的招生现场看到,该校的面谈也像一场丰富的幼儿体验活动,分为“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跳一跳”和“走一走”等环节。比如,看动画故事,让孩子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告诉其他小朋友;让孩子们在简单的“三角”图形上,发挥想象来画画;让孩子们动手摆一摆小木片,把拼出来的图形与伙伴们分享。
盛大花园小学校长王一坚表示,学校以运动和艺术为特色,倡导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面谈中还会让孩子们听乐曲、跳跳操,并在校园里逛一逛,进行环境体验。参加完面谈的学生还能获得“点心小吃”作为奖励,让家长和孩子都能轻松而来、愉快而去。
虹口区:新政引发“回流” 面谈轻松“无痕”
在“两个限定”新政策的影响下,一些最热门的民办小学不再接受外区学生报考,不少家长选择“回流”报考本区的民办小学,导致一些次热门的学校报名人数增长。记者在虹口区民办宏星小学面谈现场了解到,今年该校共有1500多名学生网上报名,较去年增加了400多人。
在该校的招生面谈现场,记者看到接受面谈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上楼进教室参与活动。每个教室有30个孩子,10人一组参与游戏。孩子们将经过“听录音看表达”“学算盘看思维”“做游戏看创新”等三个环节的活动。每组孩子围圈而坐,面前的桌子上放有积木和扭扭棒,孩子们根据老师给出的图案将扭扭棒扭出各种造型,并通过合作共同完成积木的拼搭。老师则在旁观察记录孩子的表现,如表达能力、思维能力、行为习惯、观察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校长许佩莉说:“孩子在团队中的表现,很容易显出高下。”
同区的民办丽英小学招生面谈现场,参加面谈的孩子将组成不同的小队进入“数宝宝的家”“火眼金睛”“奇思妙想 ”“快乐森林”“对对碰”“欢乐蹦蹦跳”“拷贝不走样”等6个不同主题的活动教室参与活动。在“欢乐蹦蹦跳”活动室里,孩子们会先看一个卡通短片,然后跟着老师舞蹈,最后回忆出之前短片中出现的动物。“这个过程观察的就是孩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校长孙幼丽表示。
在虹口区的两所学校采访后,记者发现,其实民办小学的招生面谈并不涉及奥数、英语、拼音等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注重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让孩子通过各种活动或游戏,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与爱好。让面谈变得“无痕”而轻松,是大部分民办学校今年招生工作的又一新举措。
市教委基教处相关负责人在谈到今年的民办小学招生工作时表示,“我们鼓励各区在面谈环节上动脑筋出新意,目的就是不希望家长让孩子去参加社会上所谓的幼升小培训班。一些培训机构弄一些所谓的面谈题目让孩子背,但死记硬背的孩子进了面谈现场不听老师的问题就开始背答案,这与我们面谈的初衷相违背。”
这位负责人希望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理性择校,不要迷信“名校”,也不要在幼儿园阶段“拔苗助长”。事实上,每年各学校都会在面谈内容上动足脑筋,进行重新设计和编排。“目的就是为了让家长不要提前准备,也无需准备。”
普陀区:温馨举措应对天气 环节设计显示智慧
今天的天空不时会飘过一些细雨,为应对这一天气状况,普陀区新黄浦实验学校将门口冒雨等候的家长请进了校门,并专辟了一间教室供家长们休息。与此同时,学校里还有十余名身穿校服的高年级学生担任现场引导,据该校负责招生的副校长汤国平介绍,这些学生是本次招生面谈的志愿者,这样的安排是为了缓解幼升小孩子独自参与面谈时可能会出现的焦虑情绪,“由大哥哥大姐姐引导,面谈的孩子会放松许多。”
在培佳双语学校,记者也看到在操场上支起了近十个帐篷,作为等候面谈学生的临时休息点。学校还设了一间专门的“接待室”,让迟到的学生在不影响其他学生情况下,单独进行面谈。
对于学校的温馨举措,前来报名的家长都表示了满意,但家长最关心的还是学校究竟考点啥?在新黄浦实验学校里,记者看到前来面谈的学生被分组安排进一间间的教室,老师首先会做一个自我介绍,然后让孩子们进行一些简单的跟读,再做一些游戏。如果有学生在跟读或游戏的过程中发生困难,老师也会第一时间进行鼓励和帮忙。新黄浦实验学校副校长汤国平认为,面谈实际上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校选择学生,学生和家长也同时在考察学校,“因此我们做的,是希望让这些从幼儿园里来的孩子有一个坐进教室的体验,希望他们能开开心心地迎接接下来的学习生活。”
在培佳双语学校里,面谈活动则是一连串的“闯关游戏”。学校通过精心设计,把“运动协调能力”、“注意力”、“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等考核内容转化进适合幼儿理解的情景中去。学生在一次次的“闯关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学校也达到了筛选的目的。
培佳双语校长张平希望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第一关注的不是所谓学校的“名气”,而是自身对学校教育价值的认同。该校在招生报名前,先组织了“看校团”,让对该校有兴趣的家长到学校实地考察。张平表示,推出此举是希望报考培佳双语的家长不是跟风而来,而是真正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毕竟“只有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
浦东新区:新政遏制跨区择校 特色面谈吸引生源
每到招生季,总有一些家长在网上群聊或朋友圈炫耀自己的孩子接到四五所知名民办小学的录取通知书,而这些被成为“牛娃”的孩子也成为其他家长竞相效仿的对象。这些培养出所谓“牛娃”的家长还热衷于向其他家长传授所谓的“赶考经验”,助推了近几年来愈演愈烈的跨区择校风。
因此,今年教委关于民办小学招生的新政策出台后,不少家长松了口气。“每人限报2所”,“同一天面谈”的条件的限制,让那些之前打算赶场“扫荡”的家长不可能同时报四、五所学校。
在浦东新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民办金苹果学校今年预计招生198人,因“两限”政策的出台,网络报名人数下降到200人左右,和计划招生人数基本持平。该校周玉薇校长介绍:“今年报名我们学校的家长真的是很诚心,这其实也减轻了我们面谈的压力。”
赵先生为自己的小儿子报了民办金苹果学校,当听说今年的招生录取率非常高时,他悬着的一颗心放下大半。因为四年前大儿子报考民办小学时,全家人如临大敌早早开始准备,为孩子报了不少课程,也赶场式地跑了很多学校,反而让孩子很疲惫,最后面谈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到了今年小儿子入学,因为新政的颁布,索性只报了一所学校,赵先生坦言:“这样的政策让家长和孩子都轻松了不少。”
报名的学生数少了,周校长的烦恼又来了。如何吸引适应学校特色教学方法的学生来到金苹果呢?在面谈之前,金苹果学校在之前的周末举办了校园开放日,欢迎居住在周边社区的家长带着适龄儿童参观校园和体验课堂,让更多的家长提前了解学校。同时,学校还开通了招生热线,详细解答每一位家长的问题。
在当天的面谈环节,金苹果学校设置了3个步骤。首先是观看学校宣传片和答疑,其次是参观校园。在家长和孩子熟悉学校环境和教学特色后,再安排孩子们进入课堂。面谈运用的是学校的特色教学课堂形式——唤醒课堂。由一位主讲教师授课,两位观察员辅助。在教学过程中,记录每一名孩子的个性特点,观察是否适应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周校长介绍说,“以往我们也采用过游戏的形式,但是最后我们认为还是应该在面谈环节就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运用学校特色的招录方法,让孩子和家长更了解我们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双向选择的基础。我们也有自信通过这种方式让家长更认同我们的教学理念。”
(通讯员 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