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两个重要的命题:地方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开发,这是地方进行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也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它的确立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开始站在世界课程改革的平台,并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
一、两个任务的和而不同
地方课程管理与地方课程开发是两个和而不同的概念,它们从不同的侧面规约着地方在课程改革中的任务。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和实验的不断深入,这两个命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持续研究的热点。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对此的把握却有一些偏差,如强调地方课程开发,忽视地方课程管理;地方课程开发仅限于地方课程文本教材的编写等。这导致了地方在课程改革中任务的偏失,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一)地方课程管理与地方课程开发的辨析
地方课程管理是一个管理的概念,即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全面管理。其含义是:其一,地方课程管理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重要环节。地方课程管理的加强,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重大变革。其二,国家赋予地方更多的权力,提升了地方的地位。地方对课程的管理不仅仅是忠实地执行,而且是在职责范围内进行创造性管理。地方再也不是简单的承上启下的“中介”抑或“中转站”,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管理主体、创造主体。其三,地方课程管理廓清了课程管理的范围,既包括对国家课程实施的管理以及对学校课程开发的指导,也包括对地方课程开发的规划和组织开发。
地方课程开发,则是对一种课程形态进行开发的概念。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仅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且要建立和完善三类课程形态,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尽管以往已有乡土历史、乡土地理等,但这些还不是严格意义和完全意义上的地方课程。因此,地方课程的开发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亮点。
(二)对地方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开发的把握
地方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开发二者的协调是确保地方课程改革任务全面完成的条件,为此,地方在地方课程管理和地方课程开发上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课程的管理是地方课程改革和建设的中心和重心,地方要确立主体意识、管理意识和重点意识,集中主要精力研究和部署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地方课程开发和学校课程的指导。要防止和克服把兴奋点和着力点只放在地方课程开发上,更不能以地方课程开发代替地方课程管理。事实上,地方课程管理全方位的加强,才能保证地方课程开发的地位、方向和质量,进而保证课程改革目标通过地方管理得以全面实现。
2.地方要根据《纲要》的精神和地方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地方教育和文化的传统,加强地方课程开发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规划,提出要求,作出总体安排,尤其要对开发利用的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形态、实施途径和形式、课程资源建设、评价等问题有明确的指导意见和要求。
3.要促进地方课程开发和地方课程管理的互动,地方课程开发要丰富地方课程管理的内涵,为地方课程的管理提供鲜活的经验;地方课程管理要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推进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二、关于地方课程管理
(一)地方课程管理的前瞻预设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明确地方在管理体制中的地位,赋予其更多的管理职权,这在理论、价值、条件方面是有许多前瞻预设的。这些预设,是对“地方”这一管理主体的实际考察,也是对其发展趋势的前瞻把握。
1.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