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是研究物理学发展历史的科学,它不仅真实地记载了物理科学形成发展的历程,不仅包含物理科学知识体系逐步成熟发展的过程,也包括科学家们探索、追求真理的事实与故事,包含着丰富的“教书育人”因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内容并没有形成系统,只是有一些零散的识记内容,高考对此的要求也很低,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未得到重视.
新课程目标体系中明确指出了当前的基础教育需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丰富的科学修养、人文修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新人.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内容陈旧,政治烙印明显,德育的实效性比较差,时代的变迁导致了许多“榜样”的失效.但我们又何尝去挖掘过存在于科学家中的那永恒不变的精神?众多的科学家都有着艰苦的成长历程,对科学的执着精神,伟大的人格,这对当代的中学生来说都可以作为榜样.从这个角度来讲,笔者认为物理学史有着非常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主要的作用分以几点说明.
1 培养科学素质
1.1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
科学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科学知识体系本身的复杂化,使得很多人对理解现代科学知识产生了畏难情绪,往往觉得无从起始,把握不住现代科学的关键概念和主要理论.我们当前的物理教学,整体上将物理分成力学、气体、电磁学、光学、原子5个大的板块,再将板块划分为章节,最后根据考纲细化为每一个知识点,对每一个知识点反复的操练,这样对于短时间的记忆,应付考试几乎是最佳的选择,但对知识体系的长久的记忆并非是牢固的.物理学是以整体向前推动发展的,但物理的各个分支是交错的发展的,将物理学的整个发展网络进行系统的介绍将使同学们更好的把握.
比如说对力学发展史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提出落体运动和圆运动,发展到阿基米德的杠杆理论、重心测量,再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牛顿的经典力学,惠更斯对摆的研究……直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整个力学从基础到前沿,完整的框架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之更容易记忆.原子物理的发展,从汤姆孙的“枣糕式”模型,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玻尔的原子理论……光学从牛顿的“粒子说”,惠更斯的“波动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爱因斯坦的“光的波粒二相性”,以上各个板块的发展史错综复杂,互相交织,只有在系统的了解后才能很好的把握,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也是适当的补充.
1.2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接受了科学知识的教育,在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过程中,尤其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正确分析、选择、判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物理学史可以将物理概念、定律的历史发展过程展现给学生,使之熟悉科学家发现规律的思维过程和科研方法,并从科学家的成功中得到启示.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接受科学方法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科学的思维模式.我们现在所讲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简单的让学生去重复前人的实验,记住前人的结果就可以达到的本文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