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高等教育已经不仅限于满足本国需求,为了不断满足世界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跨国高等教育活动日渐增长,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国际合作办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探讨了国际合作办学的形式、特点及走向,分析了国际合作办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如文凭的认可与转换、质量保证和鉴定及文化适应性等问题,并就此探讨了高等教育输出国和输入国所采取的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介绍了相关国家在法律与政策层面的主要保障措施。
【关键词】国际合作办学/趋势/对策
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引起了高等教育领域对生源、经费和人才的激烈竞争,现今的大学越来越把与国外大学或机构结成战略联盟看作是参与竞争最普遍而最为有效的策略之一,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
一、国际合作办学的形式、特点及走向
国际合作办学是指一国具有办学自主权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其他国家的教育机构(或社会组织)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或者以其他形式开展的高等教育活动。本概念的核心是“国际合作”,它有四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参与办学或开展高等教育活动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社会组织)合作举办的教育机构可以在其中一国境内,也可以在第三国境内;二是它们所举办的教育机构的存在形式包括实体的、虚拟的以及实体和虚拟交叉的三种形式;三是它们的招生对象包括当地学生和在当地国留学的海外学生;四是它们以其他形式开展的高等教育活动包括开设联合课程、授予双联学位等。
(一)合作办学的主要形式
1. 联合课程
这种国际合作办学方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高等教育机构同意联合开发可以由其共同开设的课程或教学项目。这种办学方式的学分在两个参与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是可以互换和认可的,这些学习项目可能授予联合学位或者双学位。
这类办学方式比较普遍的例子是几个高校共同授予的联合学位,如,德国的科隆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共同开设的德法法律课程。在发达国家大学与发展中国家大学的联系与合作中,通常是由前者提供课程和指导,后者提供校区、教学设备和教师等。结对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开发新的课程。
2. 分支校园
分支校园(Branch Campus),也称为海外分校(Off-shore Institution),指某国一个已成立的大学(公立大学、私立非营利大学或私立营利大学)在另一国建立一个分支校园,向第三国或者海外学生提供课程并授予学位。分支校园在组织和内容上属于一国的教育体系,但在本国或教育系统不一定具有校园实体,它既可以是一个或几个大学联合体,也可以是一个独资创办的机构。如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在马来西亚和南非创办独立的校区,英国在马来西亚设立英国诺丁汉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等。这种国际合作办学方式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和东欧国家非常普遍,它的主要教育提供者是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主要面向非洲和亚洲的英语、法语国家)和西班牙(主要面向拉丁美洲的西班牙语国家),主要接受者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色列、中国、印度等亚太地区的国家。
3. 特许办学
随着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各种类型的高校在不同国家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尤其是对世界品牌高校的需求。为了满足高等教育市场的需求,并在竞争中壮大,名牌高校扩大办学规模是必然趋势。面对教育市场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多跨国集团、高等教育机构把特许经营这种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纳入到办学理念之中。
特许办学是高等教育这种特殊的服务借助特许的方式进入市场的过程,也即特许经营的贸易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特许办学是指一国的高等教育机构授权本国或者第三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使用授权者的品牌,在其它国家开设授权国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授予学位资格。这种跨国办学形式是不同国家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合作,特许办学的学生可以来自授权国,也可以来自被授权国或者其它国家。
4. 网上学习
除了以上几种跨国办学形式,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就是网上学习。网上学习(on-line learning)也被称为虚拟大学(Virtual University),它是指学习者所需的学习材料通过邮寄或网上传递来获得,在学习者所在国自我组织学习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讲,网上学习或者虚拟大学都指的是教学传递方式的转变,即高等教育机构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和互联网为本国或者国外的学生提供高等教育服务。
(二)目前的发展趋势
1. 传统高等教育机构与专门化培训机构的融合
在国际合作办学活动中,高等教育机构和各种专门化学习、培训之间的界限淡化。高等教育机构不再仅局限于学位教育,私立教育提供者则不再局限于专业培训。
营利的教育提供者和公司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位教育中来,尽管它们的规模还比较小。通常公司培训部门为跨国公司招聘的职员或辅助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如麦当劳大学和摩托罗拉大学。越来越多的公司培训机构开始出现,并扩展了它们的课程,设置了一些与公司有关的专门化课程来广泛吸引学员。在美国,这些培训机构在1988年到1998年十年内翻了四倍,其中42%的机构开设的课程与经过认证的高校的学位课程相关,[1] 25%的培训机构希望能吸引本公司以外的人员。[2]
2. 国际合作办学的多样化发展
国际合作办学走向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学术合作,还出现了很多新形式的合作。
传统高等教育机构和组织之间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有时也扩展到管理问题上,这种合作更多地拘泥于形式。虽然近十年来国际学术合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这些发展几乎都是原有形式的扩展,没有新的发展。对于学术合作来说,其新的内涵指参与合作的教育机构、教育提供者、甚至公司等数目的扩大和类型的多样化,以及合作目标包含了商业性的转向。这些新的合作形式包括资金的转移、流动,并带有一定的经济动机。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学纷纷与国外其他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企业建立联合体,以新的教学方式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际高等教育需求。如,21世纪大学联盟(Universitas 21)聚集十个国家的16所大学来共同实现单个大学所不能完成的全球性的高等教育活动。查尔姆(Trium EMBA)是另外一个国际合作的例子,它是美国、英国、法国的大学以传统教学方式和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开设的工商管理学位课程。
3. 营利性机构的数量不断增长
最近国际合作办学的形式得到多样化的发展,在这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对跨境还是本土来说,教育提供者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在传统大学和非营利性私立教育机构不断扩大私立教育的推动下,营利性教育及其合作形式的活动在高等教育领域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不少国家对营利性教育并不陌生,尤其是美国。美国早在1931年就建立了德·弗里(De Vey)技术研究院;1973年成立凯乐(Keller)管理研究院;1976年成立凤凰大学(1978年获得认证)。目前全球最大的高等教育销售企业,其中两个就在美国:阿波罗(Apollo Group)和西尔文学习系统(Sylvan Learning System),现已在股票交易所上市。在英国,营利性私立大学有白金汉大学。这些营利性机构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从副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而且很多都经过资格认证。这些组织以灵活、便利和适切为宗旨,依托以技术为中介的学习,紧密关注学习者的需求,在特定的市场上,对现有大学构成了潜在而直接的威胁。[3]
二、国际合作办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文凭的认可与转换问题
各国资格和文凭的多样化给文凭、资格的国际互认带来一定问题。一般而言,获得认可的高校都有权为学习合格的学生颁发文凭,授予资格,并且这些文凭和资格能得到国家和社会的认可。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与此相悖的例子。在一些国家,颁发文凭必须获得政府许可。高校必须采用政府立法规定的学位授予规则,这就使一些高校尽管有授予学位的权利,但是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政府的规定来进行。这也反映了不同国家学位授予体系的多样化,不同高校授予的学位、资格带有国家特色。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文凭的认可与转移。一些文凭在本国政府不承认,颁发国家的政府不承认,但是在学习的国家承认。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很多私立大学就是这种情况,比如一个新加坡的大学颁发英国的文凭,该文凭的持有人可以在新加坡就业。当获得该国文凭的学生到另一国家后,该文凭在转移过程中还要经过第三国的再认可。学位、文凭在国际间的不能互换和认可给专业人员的国际流动带来了一些障碍,也不利于资格的质量保障和再更新。
(二)质量保证和鉴定问题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也是其终极追求。在每个历史阶段,对于质量的要求,追求质量所作的努力各不相同。国际合作办学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 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国际合作办学机构进行监控的经验不足。尽管一些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的毕业生的质量很高,但他们获得的资格和文凭在本国的就业市场中的有效性不高。另外对外国或私人机构授予的资格进行认证的呼声很高,给现存的国家质量保障体系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些不规范的中介机构趁虚而入,给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带来很多问题,也给一些个人和家庭在对外来高校的甄选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2. 很多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游离于国家质量保障体系之外,加大了监控的难度。跨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高等教育提供者、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甚至很多难以纳入到本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办学方式,如授予资格和标准不属于任何国家高等教育系统的国际机构,这些跨国办学方式常常游离于输入国的高等教育保障体系之外,其学术标准无法受到监控。这就很有可能使很多学习者成为一些质量低下的办学机构的牺牲品,这些办学机构被称为“文凭工厂”(degree mills),它们提供的教育质量低下,授予的文凭和资格的有效性很低。“文凭工厂”引发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认证工厂”(accreditation mills)的出现。“认证工厂”很容易给跨国高等教育的提供者、学生、用人单位和社会带来信息上的误导。
(三)文化适应性问题
最后一个比较重
本文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