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胡卫:教育要回归其本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6-3-4 点击数:3024

 

本网讯(中国网记者 段留芳)“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教育既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又吸纳和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从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看,效果并不理想,”2016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精心准备的政协提案已经提前曝光。

胡卫委员认为从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看,效果并不理想,为此,他阐述了两方面原因:

一是传统教育的影响。教育发展到今天,是由于工业革命时代需要培养大批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工人,所以诞生了近代意义的学校,出现了班级授课制,有了课程门类、教学时数、课程标准、教科书、课程表、考试评价。教育变成了流水线,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了标准件、“螺丝钉”。随着西风东渐,中国的教育也为这种西式学校所取代。尽管150多年来,许多仁人志士,譬如杜威等对传统教育进行抨击,并提出种种新教育主张。但这种传统教育迄今仍占居教育主导地位,使文化传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有效性。

二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包括学而优则仕等思想的影响。学校和家庭还是把"功名"作为教育的真正目标,题海战术,加班加点,片面追求升学率成为中国学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教育本质被扭曲,学生个性培养被扼杀,核心价值观教育被排挤。为了应付教育行政部门检查,更多的学校是搞形式主义,让学生死记硬背。

胡卫委员认为,当前时代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由工业革命时代信息技术时代转变,现在又进入了高感知时代。我国也正面临着创新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教育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必须要作出重大的变革。要从耳提面命、大权在握、一锤定音的居高临下的说教,转变为环境浸润、体验感知、实际操作的平等互动式的教育。

面对这样不是很理想的现状,我们该怎么做呢?胡卫委员建议可从七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育要回归其本原,以人为本,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其次,提供丰富多样的高选择的学科,并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第三,不仅仅采用讲道理和说教的方法,还要会编织故事,让故事去感染和打动人。第四,不仅仅使用书面读本进行教育,还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解等方式。可以是专业人员绘制的海报,更可以是学生们自己创作卡通动漫。用故事、歌曲、绘本等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敬业”、“平等”、“友善”、“文明”等。第五,不能只讲逻辑,还要将心比心,移情理解,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第六,不能只讲本专业,还要设置跨学科的主题教育,譬如在人文课程、公民课程、母语文化教育等课程领域中,专门设立主题探究学习课程模块,用问题提出、资料收集、思想分享、行动跟进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第七,不能从书本到书本,还要让学生体验学习,通过调查研究、访贫问苦、做志愿者等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第七,不能满足于学生死记硬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直面青少年学生可能面临的困惑,用讨论会、辩论会的方式,用走进人大政协等体验式课程,尽量帮助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亲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用具体可测的行为标准向学生呈现什么是“爱国、诚信、和谐、公正”等。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学校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有效培育和传承。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9813;累计访问人数:630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