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杉达学院消息)3月4日至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在北京开幕。上海杉达学院师生积极关注全国两会动态,收看实况直播、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工作学习实际,畅谈感想体会。
上海杉达学院党委书记 李蔚:
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强对2024年政府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回顾,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我们深感振奋。202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彰显了我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展现出的强大韧性和蓬勃活力。上海杉达学院全体师生对两会的召开高度关注,并对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期待。作为学校党委书记,我将带领全校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我们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聚焦教育强国建设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强国贡献杉达力量。
上海杉达学院校长 陈以一:
今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我聆听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尤为关注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与人才的论述。报告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民生保障,提到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我校长久以来坚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与报告精神高度契合,今年我校将开展护理、金融、电子信息等3个专业硕士培养工作,将紧跟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的需求,聚焦以数字技术牵引、都市现代服务业为主线进行学科专业布局,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党和国家高度关注毕业生就业工作,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学生融入地方产业链。新征程已启,民办高校更需主动担当。我校将以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引,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民办高校的力量。
教务处处长 侯晓静: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教育、科技、人才等方面所做的规划令人鼓舞。未来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凝神聚力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育工作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担当意识、创新能力和能力水平。报告提出的建立更加普惠的教育、托育工作,优质本科扩容、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等内容,也为我校未来发展指引了方向,今后工作中将着力于高质量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推进,谋划更加具有未来适应性的教育教学布局。
规划与科技处处长 李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围绕推进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杉达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着力围绕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供给和技术研发服务。未来三到五年,学校要通过学科建设牵引,一体化推进实施制度创新、团队建设、平台建设、校企协同、项目攻关等关键举措,整体推动学校研究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提高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水平,为教育强国战略贡献力量。
新闻传播中心主任 吴知博:
研读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既振奋又深感使命在肩。报告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高等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强调文化事业繁荣和网络生态治理,为高校文化传播提供指引。我们将立足校园媒体平台,聚焦立德树人、学科建设、师德师风等关键领域,宣传学校教育改革成果,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多渠道传播,推动两会精神落地生根,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新闻传播力量。
人力资源管理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王正芬: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今天上午顺利召开,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对高校师生而言,学习领会两会精神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把握国家发展方向、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契机。全国两会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工作者应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技自立自强”为驱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教育力量。作为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应聚焦学校重点专业的人才需求,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学校发展需要。
胜祥商学院党总支书记 隆烨:
通过学习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这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契合。作为教育工作者,将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重塑数智化商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未来将坚持党建引领,打造长三角政企校协同创新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应用转化,以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商科教育担当,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贡献杉达智慧。
管理学院副院长 张懿玮:
李强总理在两会中谈到要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活力。在人工智能正在普及的时代,文科教育也应该积极拥抱数字技术,通过产教融合与技术赋能,加快推进传统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构建“数智+文科”跨学科教育体系,并强化人文价值引领技术伦理。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沈洁:
今天观看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直播,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推进“人工智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们不可避免地面临教师角色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传统学校秩序等的冲击,这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且谨慎地对待新技术,积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推动新质生产发展贡献力量。
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 曹欣欣: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盛大开幕,令人振奋。会议聚焦国家发展的核心议题,为各领域的发展锚定方向,对高校教育工作意义非凡。作为外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我将深入领会会议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学院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为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国际化外语人才贡献力量。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副院长 徐文娟:
作为一名党员和学院科研管理者,我认真聆听了李强总理的工作报告。两会提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学院“对内主动融入(+设计)”和“对外强化拓展(设计+)”的定位高度契合。未来,学院将紧抓政策红利,以设计与传媒为纽带,以“人工智能+”为导向,在“科技—产业—社会”的闭环中彰显价值,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国际医学技术学院党总支书记 丁俭:
我院党政领导班子通过收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深刻领会了国家在教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方面的战略部署。学院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提升教风学风,通过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适应国家战略需求的医学技术人才,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工程学院院长 娄斌超: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高质量发展”,为学校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工程学院将紧扣国家战略,在申报第二批硕士点的学科建设带动下,聚焦智能制造与城市更新等技术领域,深化产学研协同攻关,推进“智能+绿色”交叉融合,强化产教融合育人,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深化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扎实努力学习。学院将以实际行动服务科教兴国,为社会培养符合需求的人才。
沪东工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刘世杰:
聆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深感责任重大。会议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民生等内容,为职业教育指明方向。学院将紧跟步伐,深化产教融合,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实践教学,培育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基础教育部主任 靖新:
收看2025全国两会开幕会,我对“团结奋进、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进入AI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也要快速跟进国家对民办教育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新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不断学习,注入动力,在“十四五”收官中,明确问题、融合创新、提质增效、立德树人,为“十五五”做好开局准备,为学校的基础教育教学做出不懈努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游昀之: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后,我深感振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为新征程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同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以及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让我们看到了民办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希望,坚定了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决心和信心。
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教授,中组部第25批博士服务团援藏干部 黎力:
我认真听取了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面了解了过去一年中国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法治建设以及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的情况,也和其他同志一起对未来一年的规划充满了信心。我们要始终坚持围绕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凝聚共识、增强信心。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了教育优先策略,尤其是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让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振奋。
康复治疗学系副主任 李剑华:
学习2025年两会精神后,我深受鼓舞。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海市也出台了相关规划,建设市级和区级示范化康复医学中心,实现社区康复中心全覆盖。这对康复医学专业来说是重大机遇。我们要提升康复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强化导师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坚持专业教师的行业实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副系主任 刘丽:
作为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我深入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的重要部署,深感责任重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素质教育改革,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为师范人才培养提供了行动纲领。结合工作实际,我们将持续强化师德与创新能力培养,深化数字化教学实践,提升AI赋能效用;持续加强与合作单位的共建,培养“靠得去、留得下、教得好”的优秀教师
工程学院机械电子工程副系主任 杨继兰:
听取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感国家发展步伐坚定,改革决心强烈。作为一名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师,我认识到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性。今后,我将聚焦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前沿领域,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投身科研,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进步贡献力量。
胜祥商学院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
张鸣杰:
观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我深受触动。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会议中关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贸易创新等内容,与我的专业学习紧密相关。政府对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以及推动贸易强国建设的规划,让我看到专业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我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在未来的国际贸易舞台上发光发热。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 王越:
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蹄疾步稳的磅礴力量。政府工作报告中"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部署,与校园内热议的AI、新能源等前沿课题紧密相连。作为大学生,我将把论文写在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实践中;同时关注两会提出的"新质生产力",努力将课堂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管理学院第一党支部学生党员 卢可心:
观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我深感振奋。李强总理的报告展现了国家发展的新成就与新蓝图。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党员学生,我密切关注国家在人才发展战略中的新政策,尤其关注人才培养、就业促进和劳动力市场优化的举措。即将踏上澳门科技大学深造之旅,我将立足专业优势,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更好服务社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