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30年教育体制改革之路的起点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5-25 点击数:2675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之路,已经走了近30年。1985527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由此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幕。
   
站在路的这一头,我们不妨回首,看看这条改革之路有着怎样的起点,而这一路走来,最初定下的那些目标,又实现了多少呢?

《决定》的公布:历经七个月修改11
    1984
10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说,“科学和教育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改革越来越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任务。”
   
时隔仅仅一个星期,1029日,中央书记处就开会讨论决定,将科技、教育改革提上日程,并成立领导小组,从小组第一次听取教育部汇报到《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 经历了近7个月的时间。
   
这一文件历经多次修改。在《决定》制定的过程中,领导小组曾赴安徽、江苏、江西、广东四省,进行了为期半个多月的实地调研。
   
而在第八稿形成后,领导小组还专程赴美,包括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聂华桐等在内的几十位世界知名的专家学者都对《决定》的修改发表了许多意见。
   
最终的《决定》中,不仅吸收了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教育部的建议,还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各部门、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征求了意见。
   
19855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时,已经是第11稿了。《决定》的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如何办?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涉及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如何办的几个核心问题,包括办学体制多元化问题,政府职能与学校办学自主权问题,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多元化筹资问题,高等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分配制度问题等。
   
《决定》也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指明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义务教育: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决定》中指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
   
《决定》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问题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发展师范教育、加强教师培训、实行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等等。
    1986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决定》中提出的“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由此也有了法律依据。
   
不过,教育领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2005年,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依据分税制改革后的财权与事权状况,实行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中央开始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

职业教育:建立体系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广大青少年一般应从中学阶段开始分流:   初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阶段的职业技术教育;高中毕业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学,一部分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决定》还指出,要“逐步建立起一个从初级到高级、行业配套、结构合理又能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决定》中提到“鼓励集体、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要提倡各单位和部门自办、联办或与教育部门合办各种职业技术学校”,这体现了国家在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上呈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高等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到,“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就是改变政府对高等学校统得过多的管理体制。”
   
《决定》要求,在国家统一的教育方针和计划的指导下,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
   
《决定》中也提到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直到今天也颇具指导意义。例如改变专业过于狭窄的状况,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增加自学时间和课外学习活动,有指导地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等。
   
回顾30年的教育体制改革,既有成功的推进,也不乏无疾而终的尝试;既有对市场机制的热切追求,也有加强政府职责的艰苦努力。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发布,至今也已有5年。教育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歇,这条路通往何处,让我们一起心存期待。
                                                             (来源:教育新闻)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4036;累计访问人数:83386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