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浦东新区五项举措深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5-4-15 点击数:3553

本网讯(浦东新区教育局消息)浦东新区教育局五项举措深化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一是立足区域实情,提高工作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对未来各级教育阶段适龄人口规模进行准确预测,了解未来几年教育需求规模;综合考虑人口流动等因素,预测学龄人口分布的变化,为学校布局调整提供依据;根据教育需求量推算未来师资培养规模,为学校教师人事改革、教师培训等工作提供前瞻性指导。统筹设点布局,科学配置教育新增资源,进一步健全公建配套机制,优化教育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管理格局。根据区域发展中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变化趋势,提前规划郊区、大型居住区等地区的学校建设,确保教育公建配套学校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以应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常住人口激增对学校教育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二是探索城乡统筹与向郊区倾斜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新机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

研究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学校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暂行办法》,通过完善教师招聘办法、实施农村学校教育人才奖励、引进一批专家型教师、加强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解决农村学校教师住房困难等六项举措,鼓励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以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农村学校教育队伍人才结构。    

三是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为推进校际、城郊教育均衡发展,浦东新区继续深化全方位、多角度合作办学,提升集团办学、委托管理、局镇合作、与高校合作、办学联合体、城郊结对等六种模式的规模效益,同时启动学区化办学新政,在四个街道的中小学实施学区化办学试点,以局部地区的优质化带动区域整体均衡优质发展。加大力度引进复旦附中、上师大附中等中心城区品牌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向郊区扩展,促进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区新建公建配套学校高起点办学。以优质学校为龙头,通过校际联动,带动区域内薄弱学校的发展,使教育资源效能最大化。

四是以评价为导向,为推动科学民主办学提供绩效保障

绿色指标的要求为指导,推进浦东新区实施绿色指标方案,从政策、制度、资源、资金上保证绿色指标的有效实施。结合新优质学校项目的推进,在浦东创建一批办学水平明显提升、有丰硕的育人成果、有良好影响力的市、区两级新优质学校;总结并推广新优质学校的不同发展路径及办学经验,引导更多学校走以内涵发展促均衡发展、以特色创建促品质提升之路。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标准化建设、办学条件、教师队伍、质量管理等资源配置状况和校际在相应方面的差距进行重点评估;对政府在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将区域公众对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参考。

五是完善经费使用机制,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统筹全区义务教育经费,实行城乡均等的教育经费标准和供给方式。按照教育资源标准化、均等化配置教育经费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促进各学校之间校舍和设施配置标准在动态发展中保持基本均等。同时,提高浦东新区各学段生均经费水平,改革和健全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机制,使教育经费的分配依据办学质量与绩效进行。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以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采用科学的考评方法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考评标准。合理使用绩效评价结果,将其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经费管理的依据,作为资金分配和动态调整的依据,引导学校加强经费管理。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72021;累计访问人数:9058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