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浦东新区民办学校:打造“高质量教育”新典范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12-24 点击数:1457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因此,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并非仅仅是追求“高质量的教育”这一结果,而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的发展过程。


新区民办学校深刻意识到,从课程改革到教学模式创新,从教育资源优化到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再到校内教育的深耕细作、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以及社会优质资源的引入,每一项举措都需基于实际情况,探索更为科学、更适合学生成长的路径。


上海浦东新区行之教育发展中心通过一系列走访与观察发现,2024年,包括进德外国语中学、正达外国语小学、远翔实验学校、平和学校在内的九所浦东新区民办中小学,启动了特色学校创建工作。这些学校更新了办学理念,把握了教育改革的方向,立足于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聚焦创建主题,深化创建工作,以引领学校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向“新”培养,“小项目”引领“大变革”

2023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部署“实施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提升作业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深度思维。探索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其中,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创新模式,核心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有机融合,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的过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浦东新区全面推进项目化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多个民办学校积极响应,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项目化学习,探索并实施。例如,远翔实验学校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切入,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情境化的教学设计,使全体学科教师共同参与到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中,促进跨学科合作与教师团队的协作发展。为确保项目化学习能够深深扎根于日常教学中,并形成可持续的教育发展效应,远翔实验学校将教师培训作为实施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环节。学校定期组织校内外专家培训,帮助教师掌握项目化学习的核心理念与实施方法,提升课堂设计和学生引导能力。此外,通过鼓励教师开展案例研讨、教学反思和实践分享,推动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

 

同样,进德外国语中学在“双新”背景下也体现出对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将课堂教育变革作为核心任务。本学期,该校通过系列校本研修活动,积极探索育人方式的创新,邀请了多位领域专家,为全体教师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指导。其中,原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赵才欣老师的专题讲座《素养立意与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剖析了“双新”“双减”的政策意涵,围绕单元设计创新和课堂变革实践,引导教师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型,并提出了以大单元教学结合项目化学习为突破口的改革路径。赵老师的理论指引和实操经验,不仅为教学管理的优化提供了清晰思路,也为教师在“双新”背景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指明了方向。这种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支撑的课堂变革模式,展现了学校致力于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为确保项目化学习的顺利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浦东新区民办学校在课程设计、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持续进行投入和创新。通过加强资源配置、促进学科间的协调合作,提升教师的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灵活调整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学校积极承担试点和实验的风险,致力于推动教育创新与变革。

 

向“智”转变,“小技术”引领“大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将其有效融入教育教学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议题。平和学校作为积极推动“双新”改革的先行者之一,秉承“让学生在思考、实践和创造活动中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数字化教学和创新教育在当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学校通过融合课程体系,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成功学习者。小学部通过小班化教学和数字化技术提升教育质量,实施个性化教育,搭建智慧管理平台,在课堂教学、规范管理、学生评价、家校共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初中部通过学科主题活动与特色社团,推动实践育人,学生在各类比赛中获奖。高中部定制差异化教学,整合科创资源,培养创新精神,学生在各类科技与竞赛中屡获佳绩,如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金奖、FRC国际机器人赛冠军等,展现了卓越的教育成果。


正达外国语小学在推动人工智能(AI)融入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多学科教师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借助AI技术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在美术教学中,老师利用AI辅助工具进行皮影戏角色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意,也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运用文心一言AI工具,帮助学生预习课文、提升朗读能力,并结合AI生成的背景音乐和情感图像,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数学老师则通过AI制作动态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课堂互动性。这些尝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体现了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育相结合的巨大潜力,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

 

向“同”而行,“小合作”诠释“大关切”

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十七部门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进一步推动三方形成共育合力。


为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筑桥实验小学、协和双语学校、万科学校平和学校等,依托家委会、社会资源平台等,搭建起三方联动的沟通与合作桥梁。在传统家长会、家校议事会等活动基础上,各校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既帮助家长深入理解学校教育理念和学生成长需求,又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长育儿素养,最终实现学生学业与品德的全面发展。


各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从不同角度创新实践协同育人。筑桥实验小学邀请阅读教育专家,为家长讲解如何培养孩子的高质量阅读能力,帮助孩子养成专注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逐步构建开阔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协和双语学校则围绕“亲子关系构建”,邀请家庭教育专家指导家长把握与孩子的相处尺度,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万科学校邀请心理学专家,共同探讨都市孩子的精神需求,通过缓解心理压力、强化积极心理建设,为学生创造安全而温暖的成长环境。


在这些实践中,平和学校不仅积极响应“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方案,并且在建立“教联体”方面做了积极尝试。学校通过引入专业的家庭教育社会资源,为家长们提供科学的教育指导,获得了良好反馈。学校充当“协调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结合“家校社”三方力量,共同推动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以上实践充分体现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有机结合学校发挥文化教育的主导作用,通过课程设计与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家庭承担品德教育的主体责任,在价值观引导和日常陪伴中提供情感支持;社会延伸实践教育功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场景与成长机会。


通过本次巡访可以发现,新区民办学校在坚守教育本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通过多维度的探索与实践,展现出其独特的办学特色与发展潜力。不仅在学科知识的传授上取得了优异成绩,更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不断突破,塑造具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青年学子。未来,新区民办教育将在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将继续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办学模式,推动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东方行之)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6314;累计访问人数:879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