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本网综合消息)浦东新区教育局十大举措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一、制定职责清单明确权责。制定教育局规划编制、政策设计、财政投入、常规管理、质量监控、资源配置、平台建设、校长任免等职责清单。制定教育署署域管理、协调街镇、搭建平台,集执行、协调、监督与评价于一身的职责清单。学校强化立德树人、法人治理、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职能,形成科学决策、专业治校、民主参与、有效监督的依法自主办学新格局。
二、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继续探索具有浦东特色的委托管理、与高校合作、局镇合作、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和城郊结对等六种办学模式,进一步规范委托管理制度设计和程序,扩大委托管理实施范围。高位建设建平、进才、洋泾等教育集团,推进区域品牌学校与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现集团内课程、教师、设施设备等优质资源共享。全面实施教育局与临港新城的战略合作,支持服务全市重大战略地区发展。
三、试点实施“教育六条”。以师资城郊均衡配置为目标,制订向郊区倾斜的系列师资政策,率先在临港新城试点“教育六条”。主要包括:稳步推进校级干部和教师流动、支教与进修、校际结对互帮、完中加强初中部;对到郊区支教教师发放奖励金,对支教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考核优秀者发放奖励金,对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提供学术休假奖励金,对在郊区任教年度考核合格的教师发放农村学校工作奖励金。
四、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在本区示范性高中制定适合学校特点的创新素养项目建设方案。编制《高中生创新素养培养项目实施指南》,探索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和方式。在复旦附中浦东分校先行试点小班化、走班制,在建平中学先行试点职业生涯指导,探索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全区37个创新实验室建设,开发创新实验室特色课程和案例。依托上海纽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的资源优势,探索创新拔尖人才早期识别和培养机制。
五、不断完善民办教育体制机制。推进民办学校非营利制度建设,对满足非营利办学要求的学校加强财政性资助和补贴。探索建立非营利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一致的税收、教师地位待遇等政策,鼓励民办学校建立教师年金制度。建立行业自律、自主、自管的民办教育协会,开展前置预审、行业规范、行业标准、行业评比、特色创建、国际交流。在民办学校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民办学校向特色化、国际化发展,建民办教育强区。
六、积极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公办、民办和国际学校三类学校合作共建平台,在创新实验室共享、购买品牌课程、教师交流、学生交换等方面,实现三类学校最优资源的共享。依托浦东教学展示周、浦东教育论坛,建立三类学校沟通、交流、分享和融合的常态机制。
七、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以国际学校、公办学校国际部和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等多种形式,扩大和完善国际教育服务。建设美国加州“影子教师”项目,积极拓展中职生海外实习基地。在自贸区大力引进海外知名教育培训机构。以浦东区本课程(如《国际理解教育》)为基础,开展中小学跨文化素养培育。
八、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中职人才订单式培养计划,适应自贸区、迪士尼、大飞机等对高技能职业人才的需求,开展新一轮职业学校专业转型和课程开发。试点建设若干所小规模高端职教机构,加强职校与企业的沟通协作,提高中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深化中高职贯通的人才培养制度、现代学徒制度、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结合的导师制度。
九、合力推进医教结合工作。在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残障学生康复中心。学校负责日常运行与管理,全科医生、康复师全程提供筛查、诊断、评估、康复等专业服务,探索医教结合管理新机制。
十、加强教师职业能力建设。依托学科教学研究资源平台建设培养一批学科领军教师。培养20名左右理念先进、业界标榜、同行推崇、社会认可的教育家型校长。按照校本研修准备校、校本研修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三个层级,建设一批理念先进、实践诊断、自主评价、能动发展的“临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