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2014教改足迹:教育公平让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2-30 点击数:2896

    年终岁末,一条消息格外抢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参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指标测算,我国农村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居9个人口大国首位。

  学有所教,人人出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其中也必定包含着因自然、社会、生理等原因处于困境的各类人群。虽然这些不利因素并不由教育造成,但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教育责无旁贷地承担着均衡器的作用。 

  补短板、提基础、增机会、促公平,教育领域多年来上演着一场与贫困赛跑的接力。 

  在过去的一年里,教育公平行进的里程值得铭记。

(一)

  人民期盼更好的教育,期盼孩子更好地成长。一个安全健康、教学条件齐备的学习场所是一切好的教育的前提。这一轮对贫困地区教学条件的升级改造,正在从注重效率转向注重公平。 

  破败的校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教学楼、运动场、多媒体设备,孩子们不再奔波,村里又重新响起了琅琅书声。这样的变化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百姓舒心,这样的变化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村悄然出现。 

  村级小学是农村教育的,建好村级小学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湖南郴州教育局局长周余武感慨地说。 

  然而受自然条件所限,我国贫困地区长期存在办学成本较高、教学条件较差、村小和教学点运转困难等短板2014年初举行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将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之一,强调最大限度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倾斜。 

  5年,1750亿元!在随后出台的《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中,中央改善贫困地区薄弱校办学条件的力度之强、决心之大、资金之巨,令人击节叫好。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算了一笔账:贫困地区包括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现在是1100个县。这1100个县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占全国的40%,学生占全国的33%。这是促进教育公平最大的一项举措。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制定文件的初衷,就是不让贫困地区的孩子输在人生的起点上。 

  对村小和教学点并不是简单地在数量上的保留,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优质教育。此时,教育信息化大显身手。随着西藏教学点设备11月底安装调试的完成,全国6.36万个教学点全面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任务,实现了设备配备、资源配送和教学应用三到位。教学点的课堂正逐步变得丰富多元、生动活泼起来。 

  12月初,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为未来6年的中国教育信息化绘制了一幅清晰的施工图。在这张施工图上,形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帮助边远、农村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坐标格外清晰。 

  人民对更好教育的期盼不只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也不断向上下两端延伸。整个教育体系中相对薄弱的学前教育,今年迎来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第二期,其中明确提出,财政性学前教育投入要最大限度地向农村、边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资助力度。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教育对口支援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通过外界输血逐步提升教育薄弱环节自身的造血能力,更大范围的人们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 

(二)

  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中国梦的题中之义。教育是实现人生出彩的重要途径。为此,不仅有改善办学条件的努力,也有必要的机会倾斜,垫高处境不利者的人生起点。 

  20149月,来自甘肃某国家级贫困县的小丹(化名)走进清华大学,站在新生报到处,她激动地对记者说:以前想都不敢想,但是这几年,我们那里每年都有考上重点大学的。 

  在政策的作用下,寒门学子进名校的人数猛增。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北大、清华、复旦3所高校按面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定向招收的新生人数为740人,较去年增长3倍多,约占这三校今年本科录取人数的7%。 

  贫困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学生在高校人才选拔的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今年3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承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使更多农家子弟有升学机会。 

  1万名、3万名、5万名,从2012年开始试水的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今年力度再次加大。与此同时,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和自主招生的学校拿出2%的比例,面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所有地方高校、特色高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向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倾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给贫困地区学生更多希望,就是让弱势人群拥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这不只是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善意,更是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一大善政。 

  然而,人生出彩的机会并非只有高考一座独木桥。当前,我国经济正快速发展,急需大量职业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仅对国家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将帮助每个家庭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 

  今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举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这无疑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下面这组数据令人振奋: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增幅分别为16.14%20.18%,均领先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学校的相应增幅。 

  贫困不能成为拦路虎,残疾同样不能剥夺人生出彩的机会。为了让残疾孩子与其他所有人一样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今年1月,国家出台《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单从经费一项,就可以看出提升的力度。目前,全国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平均为2100元,为普通学校的3倍左右,调整后将达到普通学校的8倍左右。 

(三)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不断克服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换言之,教育公平不仅需要临时性的补偿,更需要借助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建立长久的机制保障。 

  当下,中国必须以系统性思维去定位农村教育,以前瞻性的眼光去规划农村教育,以统筹协调的策略去发展农村教育。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者邬志辉说。 

  的确,不仅是农村教育,一切事关公平的问题上,终究不能仅靠缝缝补补,而是应该采取系统地策略和机制。2014年被媒体称作教育综合改革元年,而各项改革也必将以公平正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均衡督导评估制度的建立,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概念变得有尺可量、有度可衡。继2013年国家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今年又有多个省份完成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四个标准引导办学者将目光从办好一两所优势学校,转向缩小校际差距,从少数利益群体的满意,转向广大群众的满意。 

  学校建好了,教学设备齐全了,但是老师的专业结构不均衡,教学质量依然无法保证。留心观察,不难发现,今年不少地方已经开始了师资配置的大动作。 

  河北提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在同一学校任满两届应异校或异职交流,城区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服务时间应不少于3年;安徽试水教师的无校籍管理,教师将不再仅属于某一所学校,而是区域共享资源…… 

  支撑这些大动作的,正是国家一系列关于教师的新政。印发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印发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实施名师名校长交流特聘岗计划,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资源均衡配置:继续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推进实施农村校长助力工程……有了政策保证,教师流动起来更加顺畅,不再有后顾之忧。 

  深化改革的力度同样也体现在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上。目前,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随迁子女约有1200万人,逾八成在公办学校就读。在国家政策带动下,今年有19个省市把免学费政策扩大到全部在校的中职学生,在多数省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中职教育不收费。今年6月,28个省份的5.6万名学生参加异地高考,人数是去年的12倍。与此同时,一人一号、全国联网的电子学籍于今年适时启用,为随迁子女的入学、流动、资助等提供了支撑。在国家推进户籍改革的进程中,也专门将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纳入考虑。 

  当前,解决公平问题,正在沿着一条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有规划的道路行进。 

  国内外的研究均表明,只有对贫困家庭儿童的营养和教育实行早期干预,才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避免贫困的代际传递。 

  临近年末,国家制定了首部《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向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4000万儿童健康﹑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问题发起总攻:扩大贫困地区困难家庭婴幼儿营养改善试点,扩大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在人口分散的山区﹑牧区设立支教点,逐步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通过对贫困地区儿童发展全过程的关注和全方面的服务,使困难家庭孩子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起点,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我们的教育将带着这样的使命继续前行。(首席记者 高靓)

  《中国教育报》20141229日第1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189;累计访问人数:6281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