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如何转型发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5-25 点击数:4955

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不是单项改革措施的简单相加,也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整体性、系统性的改革,必须明确转型发展的目标和标准,推动转型高校的实质性改革创新。

(一)确立应用技术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院校设置是源头,应按照高等学校分类管理的要求,实行高等院校分类设置,从以分级设置(专科、学院、大学)向分类设置转变。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因此,在我国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调整中,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类别部分,并置其与普通大学同等地位。

(二)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教育部应尽快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用结合的激励和促进机制。首先,在教育部指导下,地方政府统筹产业行业发展,建立教育、人力资源、发改、统计等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路径,通过试点出模式、出经验。其次要引导行业人员参与应用技术大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发挥在重大政策研究、人才供需监测、职业资格制定、就业准入、校企合作、专业设置和评价、课程与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在法律层面,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出台有利于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教育立法和鼓励政策。

(三)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制度。出台符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和应用技术大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和评估制度,如:应用技术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标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专业(专业群)认证及评估标准、应用技术大学学科建设评价标准等。建立社会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通过分类评估引导地方本科各院校转型发展。

(四)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应用技术大学特别强调实践教学,硬件条件要求高,培养成本必然高于其他类型高校,且地方本科院校尚未在人才培养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方面建立良性机制,融资渠道少。因此,各级政府应给予应用技术大学一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一是选择转型试点院校,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置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给予转型试点高校特殊支持;二是改变现行对高校的财政拨款方式,按学校类型确定财政拨款标准;三是制定鼓励企业投资教育的法律法规,支持行业企业参与高等教育。

(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1)扩大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权。在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指导下,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技术领域需求,在现行本科专业目录的基础上,自主设置专业目录外专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和适时响应机制。

2)扩大学校引进教师的自主权。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自主引进教师;改变现行职称评聘指标体系,使那些工程实践能力强、应用性研究成果突出的教师有平等的晋升机会;吸引更多企业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进入高校或在学校兼职。各学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引导教师定期下企业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3)改革招生考试选拔制度。从对学生的单一方式考核与单一来源向多种方式考核多种渠道来源转变,探索建立多元招生,单独招收中高职学校毕业生;免试招收国家级技能大赛获奖选手;试点试行中高职校长推荐;单独招收企业在职人员。鼓励行业、企业与应用技术大学合作招生、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建立从中职、高职、本科直至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搭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交叉并行的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六)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办学是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特征。各级政府应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机制保障:一是制定法律法规或相关政策,引导或要求企业进入高校,强化企业与高校合作育人的意识和社会责任,同时促进校企双赢;二是转变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职能,更多服务学校和企业,成为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纽带。

(七)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合作。应用技术大学“1+1”国际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国教育领域国际合作和交流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与欧洲国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是一种国家行为,不是学校自发的行为,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总体设计和整体推进。因此,应当在教育部规划司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司领导下,按照地方政府推荐合作学校的学科和专业群,确定合作对象,建立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之间、学校之间的合作。

(八)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以探寻规律、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决策为宗旨,汇集各方资源,融合专家智慧,发挥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教育部各教育科学决策研究中心的作用,开展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和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专题研究,更好地发挥理论基于实践并服务指导实践的作用。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要协助教育部做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创办应用技术大学的研究、咨询和指导工作,保障政府公共决策具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体现科学性、预见性和透明性,使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具有更加广泛的科学基础,体现先进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供稿)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20;累计访问人数:91999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