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长宁教育:“一校一特”是如何形成的?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5-13 点击数:2641

走进长宁的每一所学校,专用教室、图书馆等学校设施的使用与校本课程的打造、校园特色文化的创建相结合,让人眼前一亮。”“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长宁区深挖内涵建设,做到校校有特色,这与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密不可分。近日结束了在上海长宁区的行程,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检查组的专家们对长宁区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的显著成效印象深刻。

学生是真正的主人

317日、18日,督导组专家实地考察了虹桥机场小学、长宁中学、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天山第一小学、适存小学等12所长宁中小学。长宁区教育局局长姚期介绍说,近几年,在区域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性教育督导的引领之下,各校积极整合优质资源,结合学校特色,不断创新办学之路,学校特色日益彰显。

充满童趣的未来图书室、模型室、舞蹈房、陶艺室、射击房等多个教室……在适存小学的城市学校少年宫里,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包括撕纸、形体训练、中国结、太极拳等各项课程。据介绍,学校城市少年宫不仅面向校内学生,而且利用周六的休闲时间,免费对外开放。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管理方式,既拉近了学校与社区的距离,又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社区青少年。

作为英语特色学校,天山一小打造的未来学习中心让人耳目一新:面向英语和拓展课程的专用教室课程,布置得尽善尽美;创意图书馆,学生们或坐或趴,随性阅读外语图书;学生作品走廊上,装点着学生们的英语涂鸦作品……学校开辟出整整一个楼层,打造学生们心目中的未来课堂

在全国第一所政法类高校附中——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里,督导组专家们欣喜地看到,学生正在逐渐成长为该校真正的主人:学生事务中心正在试运行,学校行政班子配备全套学生助理班底;每周行政例会由学生担任主角,教师代表进行旁听和建议……学校的校规、乃至每个班级的班规,内容均由学生自治机构投票决定,而不是由老师说了算。校长潘敬芳介绍说,学校正是通过课程和实践推动,让明德尚法精业的校训内化到学生的血液中去。

在长宁区愚园路第一小学,每个学生将在5年里完成幸福成长30件事。他们利用快乐活动日,自由支配属于自己的快乐空间,玩出名堂、玩出自信、玩出智慧。此外,学校设计的《经典诵读》课程,在假期也得以延续,诵读名著和经典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校长王克坚说,小学要给每个孩子快乐幸福的童年,因此,学校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快乐幸福的成长体验中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一校一特源于科学评价观

一位督导组专家感言,优质均衡绝不是满足于硬件就行了。除了硬件配置,更重要的是要软件跟上,要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和价值。走进长宁区的学校,我深切感受到,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真正做到了一校一特,一步一景,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多位校长在座谈会上感言,一校一特良好格局之所以能形成,长宁区多年来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科学评价观,力求将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理念贯彻教育全过程,这是至关重要的原因。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长宁区以三个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学习生活幸福指数和学业成就发展指数)调研测评为抓手,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努力为学生提供更适合、更全面、可选择、有竞争力的教育。长宁区教育局不仅会将三个指数的测评结果及时向学校通报,要求迅速整改落实,还创造性地将三个指数测评纳入学校发展性督导工作,为督导工作提供量化依据。这一做法引起了督导组专家的高度关注。

最新数据显示,长宁区小学生的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94.9%,初中生达到91.38%,该区初中学生的学业合格率达到99.19%,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学业水平呈现同步提升的良好势头。专家们感叹,长宁区推进三个指数已成为上海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指标的区域特色实践。

(上海教育新闻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40;累计访问人数:906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