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努力创建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大学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1-21 点击数:3847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是所有民办高校创办和发展过程必然面临的选择。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直接关系到举办者办学意愿和核心利益,关系到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关系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宏观政策体系的完善。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反复强调了民办教育的公益属性,同时出于现实的考虑,允许举办者获取合理回报。但在管理和办学实践中,相关配套政策难以出台,合理回报问题始终悬而未决。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破解这一问题的新思路,那就是对民办高校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实行分类管理。

吉利华桥外国语学院是一所新兴的民办高校,从1995年创办之初,就牢牢确立了公益性的办学理念,坚持实行非营利性办学。2006年,通过司法公证的形式,我本人放弃了对学校所有校产的所有权,承诺学校所有资产属于社会。2010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确定我校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承担“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任务。我校是全国唯一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任务的民办高校。国家之所以选择华桥外院承担如此重任,是因为学校有很好的非营利性办学基础,同时也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

为做好改革试点工作,在教育部和吉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我校重点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第一,加强理论研究,形成改革共识。我们认为,办好非营利性民办大学有几个必要条件:一是要界定非营利性的认定标准,明确其法人属性。二是国家层面要出台一系列配套制度,对营利性民办学校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给予不同的政策待遇,体现导向性。三是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保障非营利性的制度体系。四是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当前,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势在必行。

第二,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学校运行。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必须以完善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作为根本保障。为此,华桥外院校重点加强了内部治理结构建设。一是完善理事会建设,体现广泛性和代表性,切实发挥决策职能。二是成立监事会,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三是加强执行机构建设,特别加强了校务委员会建设。四是加强民主议事、民主监督机构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委员会建设。六是组建财务委员会,加强经费管理。七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通过治理结构的完善,基本理顺了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规范了学校运行。

第三,建立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和运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关键是要适应非营利性民办大学办学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化自我管理与约束机制。这些制度,有的需要在国家层面才能出台,有的需在省级层面明确,有的在学校层面探索。为此,我校立足实际,以切实保障公益性、体现非营利性为基本原则,重点加强了学校层面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章程以及理事会、监事会章程,制定了《校务委员会工作条例》、《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学位评定委员会工作条例》、《财务委员会工作条例》、《仲裁委员会工作条例》等数十个制度文件。通过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既使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也初步构建了保障公益性的制度屏障。

第四,广泛争取支持,改善发展环境。重点争取以下三个方面支持和相关政策待遇:一是争取公共财政支持,通过公用经费补助或专项支持等方式,推动完善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二是争取落实学校法人地位,赋予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法律地位和政策待遇。三是争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教师编制方面予以适当支持。目前,吉林省已经在以下两个大方面对我校予以大力支持,切实推进了改革试点深入实施:一是公共财政支持。(12011年起,吉林省重点高校建设项目在华桥外院启动,省财政每年安排专款500万元,开启了吉林省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先河。2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为支持学校改革试点,从2012年起,每年以生均拨款形式,对学校予以财政扶持。拨款标准为每年每生3000元,约占公办高校生均拨款的25%二是在某些方面获得与公立高校的同等待遇。(1在省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等项目遴选中,享受与公立高校和省重点高校的同等待遇。(2)具有教师系列专业技术高、中、低级职称独立评审和聘用权。(3)学生在资助政策方面享有与公办高校学生同等待遇。(4)享受与公立高校相同免税优惠政策。另外,试点过程中,在2011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授权遴选中,教育部给予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同等申报机会。我校成功获批,实现办学层次提升。

第五,强化内涵建设,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我校坚持应用型定位,始终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注重内涵发展,培养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实施改革试点后,办学环境不断改善,应用型定位进一步强化。在这方面,着力进行了六个方面探索。一是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优化专业结构。二是围绕人才核心能力,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三是大力改善教学条件,着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四是深化教学改革,着力开展合作教育。五是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六是加强质量监测与评价,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在改革试点推动下,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在近几年麦可思公布的东北地区非“211”本科院校就业能力排行榜上,我校连续几年位居前列,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不少学生在塔塔信息技术(中国)有限公司、李尔集团、麦格纳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目前,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已经受了劳动力市场检验,多项重要办学指标跃居全国民办高校前列。在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校,我校就业工作再创佳绩。

总之,我校高举公益性旗帜,以承担改革试点任务为契机,紧紧围绕“办好高水平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这一核心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治理结构,拓展了经费渠道,建立健全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更加坚定了“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外语外事人才”这一定位,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教学改革等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形成了良好办学声誉。通过3年的改革试点,初步理顺了学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与现阶段我国国情和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基本适应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初步形成,较好地实现了改革试点预定目标。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0343;累计访问人数:62263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