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教育部关工委消息)11月13—15日,2025年教育系统关工委宣传通讯员培训班在淮安举办。

教育部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心系下一代》杂志编委会主任傅国亮,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徐子敏出席并讲话。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陈俊祥致辞。教育部关工委宣传与研究中心主任、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高德毅,教育部关工委宣传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杂志副主编陈其昌,教育部关工委宣传与研究中心秘书长、杂志副主编金勤明,淮安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郑庆生,以及杂志副主编金志明等出席。会议由金勤明和陈其昌分段主持。

傅国亮指出,关工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关工委工作“一头连着老,一头连着小”,要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强有力的宣传工作来统一认识、营造氛围、推广经验。他强调,《心系下一代》杂志是教育部关工委的工作刊,是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宣传的重要载体,是基层关工委工作交流的核心平台。杂志在主题宣传、品牌推广、理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了强有力的宣传是推动工作从“做得好”向“讲得好”“影响广”跃升的关键引擎。
他结合多年实践经验,针对新形势新任务下通讯员队伍建设,以及宣传工作中的“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等难题,提出“五个一”。一颗红心:要把牢政治方向。关工委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工作,宣传阵地首先是政治阵地,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一双慧眼:要善于发现线索。广大“五老”鲜活的故事就在身边,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积极挖掘和宣传。一支妙笔:要提升表达本领。关工委宣传工作要能为基层工作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参考模板,要真正起到服务基层、赋能基层的作用。一座桥梁:要紧密上下连接。通讯员是关工委宣传工作的一线力量,是连接关工委与基层、“五老”、青少年的桥梁和纽带,要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准确地传递关工委的声音。一支队伍:要完善长效机制。树立全局观念,致力于构建一个上下贯通、协同工作的通讯员网络体系,实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繁荣”,确保关工委宣传工作的活力与合力。
徐子敏指出,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紧紧围绕新时代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坚持基层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五好”关工委建设目标,持续加快优质化建设。他强调,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区市先进经验,持续强化宣传工作,以高水平宣传推动全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陈俊祥介绍了淮安市基本情况和教育发展成果。他表示,市教育局关工委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五老”优势,持续打造关工委特色品牌活动,并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把握新时代教育宣传要求,为培养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多贡献。
会
会上,高德毅作教育系统关工委宣传工作报告。报告系统阐述了关工委宣传工作的核心抓手与实践路径:一是紧扣主要政策,明确工作方向;二是聚焦教育关工委的核心功能与任务;三是充分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他强调,关工委工作既要干得好,也要说得响,要借助好教育部关工委公众号、《心系下一代》杂志、“关工云”以及各类媒体平台,传播好关工声音,唱响主旋律。
山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赵立辉以《建强通讯员队伍,做精地方专题——双轮驱动学用订刊创新发展》为题作专题报告。
发言交流环节,云南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杨丽,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关工委通讯员王亦敏,江苏省淮安市教育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郑庆生,陕西省渭南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龙,西南大学离退休党委副书记、关工委副秘书长熊伟分别介绍本单位学刊用刊经验。
为夯实宣传阵地,赋能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强化队伍专业能力,本次会议组织了三场技能培训。金志明作实务写作培训。中国新闻社江苏分社摄影部总监泱波作新闻摄影培训。杂志编辑部主任李梅围绕“关工云”数据服务平台的核心功能与操作规范作培训。

全国20多个省市及部分县区教育系统关工委、部分高校关工委100余位代表参加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