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在齐齐哈尔举办 高德毅出席

作者:abmin     发布时间:2025-7-18 点击数:1061

 

本网讯(中民协高专委消息)7月9-10日,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现场会在黑龙江齐齐哈尔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等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高专委)主办、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份、106所民办高校和10余所公办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分管校领导及业务骨干共320多位代表齐聚鹤城,共商共议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产教融合与课程教学创新这一时代课题。


无标题.png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专委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江西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江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原书记黄小华,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尹晓岚,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原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原副主任高德毅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校长曹然彬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介绍了学校办学34年来推动产教融合不断迭代升级、探索“海绵式学校”“创业型大学”的建设之路,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同仁表示欢迎和感谢。

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黑龙江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尹晓岚代表省民协致辞。黑龙江省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941所,在校生44.9万人;其中民办高校20所,在校生17.2万人。全省民办教育系统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民办教育的灵活创新性,在推动教育公平、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促进公民办学校融合发展、引导专业建设与产业有机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已成为龙江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尹会长在致辞中邀请专家和兄弟院校深入龙江院校调研指导,促进校际间互学互鉴、协同发展,为推进产教融合、促进课程教学创新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高专委理事长、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原主任王立生在开幕式上讲话。他提出,民办高校要践行使命担当,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全面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深刻领会国家着力打造产教融合新形态、着力推动需求端和供给端深度融合的政策导向和战略意义,将产教融合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始终。要强化创新引领,聚焦“五金”,尤其是紧紧牵住“课程”这个牛鼻子,撬动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建好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和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推动校企深合作、真融合,解决合作流于表面、利益诉求失衡、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衔接,推动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系统性提升,彰显民办高校的鲜明特色、差异化竞争优势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次现场会安排了四个多视角、高水平的专家报告。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长春工业大学原校长张德江教授作题为《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课程建设》的报告,创造性地提出和阐释了“方案共制、模式共构、课程共施、教材共编、案例共选、基地共建、实习共担、平台共管、专业共建、师资共培、团队共事、效果共评、质量共提、课题共申、项目共研、就业共助、标准共制、资源共融、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产教融合“二十共”内涵;以鲜活课程案例,详细解读了“企业元素融入式、企业情境驱动式、企业案例场景贯穿式、OBE导向的产教融合式、内容整合重构的项目式、企业典型产品构建式、面向具体产业的技术式、校企共建式、真实项目/任务驱动式、工作本位式、企业主导式、创新创业融合式”等12类产教融合课程建设要点,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实操性。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民办教育专委会理事长王烽作题为《增强社会协同力:教育政策创新与生态重构》的报告,深入剖析了社会协同力对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意义;介绍了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协同推进机制、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完善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政府与社会力量协同办学机制等一系列围绕社会协同力提升的教育政策创新;介绍了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构建大数据与人才供需平台、营造职业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微观生态、完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政策法规、强化政府对民办学校责任等任务部署,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前瞻指导性。

浙江华为院校解决方案专家、华为ICT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明守刚作题为《数智时代民办高校产教融合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全面展示了华为“BEST”(品牌保障、生态支持、系统资源、前沿技术)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产教融合的纵深多维拓展解决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创新实践,包括:政校行企共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数智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及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构建全流程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服务并重构人培方案,基于核心岗位能力并融入产业数智实践的根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模拟“中试车间”实战场景的实验实训室建设,以及岗课赛证融通、技术“金师”计划、横向技术科研合作等。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创校校长、理事长曹勇安作题为《“海绵式学校”“创业型大学”实践探索》的报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在未来一个阶段将处于教育学位供给短期不足和长期过剩“两难”境地的矛盾,详细阐述了学校秉持“围绕产业定专业、围绕专业办企业、提升学业成就感、提升百姓获得感”的办学理念、采取产教融合相互支撑、良性发展的“海绵式”“创业型”办学模式来化解这一矛盾的实践探索;介绍了从1.0版产教中心到2.0版产教基地再到3.0版产教园区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智慧康养、冰雪经济、数智工创、网络/医学/机械+餐饮、国防教育等专业集群的产教融合案例。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沈阳工学院、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西京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烟台科技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大学、上海杉达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共11所代表性民办高校,交流分享了各自在产教融合、课程教学创新方面的建设经验和最佳实践探索。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董事长、校长宋兴航作《党建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的交流发言,报告了中央领导同志到学校调研期间的指示精神,坚定民办高校发展信心;介绍了学校以党建促协同育人,创新“三创教育”模式、从“思创、专创、产创、赛创、研创”五个维度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具体举措,尤其是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并将产教融合元素纳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经验。

沈阳工学院校长李康举作《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民办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应对数智时代及新型工业化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与头部企业合作共建国际化现代产业学院、打造“六共五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策略和做法;重点介绍了产教融合式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校企双向赋能,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丰富产业学院治理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董事长张文礼作《数字教育、数字制造、数字建造三大生态体系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交流发言,从解决传统产教融合“貌合神离”难题切入,阐述了重构“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利益共同体,打造“数字教育、数字制造、数字建造”三大生态的破局之路;重点介绍了基于数据驱动个性化培养的AI数字课程、数字教材、数字课堂、专业群资源库等平台建设成效。

哈尔滨华德学院校长李长威作《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面向一线工程师培养的创新实践》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深耕政校企合作,打造电子信息“昆山模式”、智能制造“镇江样本”、生态+设计“乡村振兴路径”、海洋+智能装备“象山实践”等合作样板,产教融合培育“论文写在产品上、成果转化在车间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探索;重点介绍了“卓越焊接工程师”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

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作《融入产业,共建课程,项目合作与校企共赢双轮驱动的产教融合西京探索》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顶层设计、学院主体、搭建平台、课程枢纽、技术载体”的产教融合实践做法和“位—课—实—设—赛—证”六环相扣的路径探索;总结了“校企相互深度融入、资源双向优势互补、权益保障机制建设、问题协同化解策略、产教融合生态构建”五方面的经验。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副校长申华作《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交流发言,从应用型高校育人逻辑切入,阐述了学校在构建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环境、多元校企合作实践模式、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方面的创新;重点介绍了TOPCARES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及能力导向、五级项目牵引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展示了“IT+数媒+健康医疗科技”六大专业集群建设成效。

黑龙江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规建中心产教融合课改实验项目主持人张振笋作《产教融合的关键在课程——十年产教融合课程建设实践思考》交流发言,从“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指出产教融合最核心的建构改进来源于课程的突围,要将纷繁的产教融合理念、政策与经验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出、用得好”的适切的课程方案和鲜活的课程实践,并落地于学生的真实学习。

烟台科技学院副校长左振华作《以实为要、践行产教融合育人路径——烟台科技学院产业学院建设实践》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紧扣智慧海洋、数字文化创意、葡萄酒、现代服务等地方主导产业,开展“一主线、两依托、三真、四共、五协同”产教融合实践;以“葡萄酒现代产业学院”为例,介绍了人才培养、应用科研成果转化、“园区+智库+行业标准+技能培训”特色打造等方面的成果。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副校长潘灵作《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全员整体推进课改实践》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围绕海南“4+3+3”现代产业体系,坚持职业属性,走“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对接技术”产教融合特色发展之路的实践;重点介绍了产业引领、能力本位、动态优化的“四真三化”课程改革,以及建设全国性/区域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打造特色产业学院的经验成果。

上海杉达学院教务处处长侯晓静作《赋能学生、服务产业:产教融合课程建设的双向价值实现》交流发言,介绍了从学生侧(提升学生实战能力、创新意识和就业质量)、产业侧(服务上海“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两端发力,实施入企办学、融企入育、订单培养、微专业等产教融合举措;以及聚焦新业态开发新课程、前沿技术融入已有课程、实战项目嵌入课程、重塑产业导向课程体系等课改实践。

黄河科技学院教育教学中心常务副主任李高申作《数智赋能、项目驱动、评价牵引、产教融合型课程体系建设的黄科大实践》交流发言,介绍了学校锚定河南省“7+28+N”产业链接,重点布局“3+6”产业方向,以产需导向推动专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举措;以及按“职位群—岗位任务—项目任务—知识素质能力”逻辑,构建专业能力图谱和课程知识建模,开展项目任务驱动课程体系创新重构的实践成果。

在“师说课改”环节,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商学院党总支书记、酒店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叶城锋作《旅游经济学》说课;黑龙江东方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姜业超作《智慧赋能·知行合一:新工科背景下BIM应用课程产教融合创新与实践》汇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负责人黄东洪作《水力学课程教学设计创新》汇报;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专业长张晶晶作《房屋建筑学课程建设》汇报。从专业负责人及一线教师视角,交流分享了各校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创新改革方面的特色做法和教学实践。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产教融合基地实地考察、产教融合工作坊观摩(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管理创新三个主题)、产教融合课改夜沙龙、产教融合“闪电演讲”等环节,充分体现了深入实践、深入一线、真实场景链接、沉浸互动体验的现场会特色,获得与会代表的好评。 

本次现场会的成功举办,为民办高校搭建起跨区域交流、深层次互鉴、协同化发展的产教融合与课程创新协作平台,为新时代民办高等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课程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式。与会高校对本次会议的总体满意度为98.31%,对会务服务满意度为98.98%,对内容设计及报告质量满意度为97.29%。

下一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将继续按照《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中“引导成员高校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快推进高水平的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发挥行业引领、行业协调、行业自律的作用,发挥好民办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专家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广大民办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征程中积极作为、讲好“民办教育故事”,为推动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73925;累计访问人数:89165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