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李广学:“有效教学”三十问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9-18 点击数:3129

1、什么是“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我们运用“否定之否定”理论学说来界定,也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去掉无效教学就是有效的教学,那么,单调的、缺乏情趣的、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教学方式,如灌输式、作秀式、磨时式的教法就应该必须去掉。有效教学提倡老师少说、精讲、优释,给学生较多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浓厚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兴趣,“教”的不苦,“学”的不累,学生的整个生命体得到真实的进步和成长。在更宽泛意义上理解“有效教学”,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从教学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有效教学”至少经历了三种追求:一是扩充“教学规模”,并以相应的“教学程序”维持的“教学规模”;二是挑战固定的“教学程序”进而形成某种多元化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三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教学的过程,是一种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

2、什么是无效教学?

“无效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钩,从而导致效率低下,甚至是零效率的教学。无效教学往往是课堂上死气沉沉,课后大练“题海”,机械重复被称作“巩固”,死记硬背被狡辩为“强化”,其结果是学生苦学、厌学,甚至辍学;教师苦教、厌教,甚至弃教;造成了目标不明确(虚化),内容不集中(泛化),活动形式化(表层化),反馈不及时(缺乏针对性),课堂纪律混乱(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师生双方边活动和身心健康。主要表现为:

备课过程中的无效现象:(1)写备课本为了应付检查;(2)照搬名家的教案;(3)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

课堂教学中的无效现象:

1.无效讲解:一些简单易懂问题,学生已懂,本不需要讲解,却在浪费宝贵的上课时间,并且使学生失去了集中精力听课的兴趣。而对于一些比较繁琐的问题,不能做到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不明不白,学习效果极不理想。

2.无效提问:一是提问的问题不够明确,使学生不知该如何回答,学生莫名其妙,老师也很尴尬;二是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属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思维价值不高,反而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

3.无效讨论:实施新课改后,上课过程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所以备课时经常会安排一些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如课堂讨论,但实践发现,有些讨论效果并不好:有的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有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有时候讨论的题目和学科的重点问题相差甚远,讨论了一通,却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没有多大作用。虽然目前提倡教育不能太死板,应多元化,多方面涉猎,但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好钢需用到刀刃上,课堂时间应用到解决重点问题上。还有在讨论过程中只重形式不注重效果,很多的课堂讨论,分成讨论小组,看似一片热火朝天,实际干什么的都有,甚至有学生借机聊天侃大山,或者有的学生该干什么干什么,根本没搭理老师提出的问题,反正回答时小组出答案,让学习较积极者说一下答案就都知道了,这样使得真正参与讨论的人数很少,甚至不到一半。

4)课堂管理不力: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同一个班级,有的老师上课很顺手,而有的老师却总是在课堂遇到学生制造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很简单的一个例子:在班主任的课堂上很少有学生睡觉,而在其他任课老师的课堂上就可能出现。或者在一些有经验的有威信的老教师的课堂上教学秩序很好,而在一些能力差的教师的课堂上却会出现随意说话的现象,更有甚者有些教师因为掌控不了课堂而被气得掉下眼泪。这都与课堂管理有关。

5)无效练习: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清·颜元《存学编》),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有一些练习的设计重复、单调、乏味,机械训练,缺少创造性,挫伤了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作业成了负担、累赘,敷衍了事、应付差事,抄作业现象很多。目前作业设置的最大弊端是经常无效、低效的练习,这样的练习直接威胁着我们的教学效果。

总之,出现无效教学的原因有这么几点:(1)教学目标不够清晰,在非重点问题上浪费大量时间。(2)教师本身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对课堂的有效设计有待加强。(3)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学的主体没有动起来。

3、什么是课堂教学“有效的教”和“无效的教”?

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习结果、强化学习体验,有赖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

“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它有两方面的表现:第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这样就实现了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也让学生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8960;累计访问人数:62233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