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明
我想以新东方为例,谈一谈教育培训市场如何应对挑战与危机的三要素。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教育走到今天确实很不容易,当然比中国教育更不容易的就是我们的私立教育、民办教育,当然包括我们民办的培训机构、教育机构在内。毋庸讳言,我们国家是以公办教育为主体的这样一个国情,在这样一个国情下面,我们今天与会的这么多从事民办教育的同志,确实需要勇气、魄力、智慧来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做这件事情不仅仅是公益,不仅仅是慈善,而同时是一定要赚钱的,那就是说如何把赚钱和公益非常好地结合起来。而在多少双眼睛的盯着下来做好这件事情,尤其是在我们各种行政力量强大的管制下来做好这件事情,就显得尤其不容易。不用说别的,就说应试教育,公办学校可以搞应试教育,但私立学校搞应试教育试试?如果我们惩办应试教育,我们首先惩罚的是私立学校的应试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应试教育。所以,大家是在很艰难的条件下来生存、来发展。因此,我在这里首先先表达一下个人的一种敬意,对长期从事民办教育,包括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和老师们的这种智慧、勇气和魄力,我表示一下敬意。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今天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的确确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非常严峻的时刻,尤其是比方说我们很多教育政策的调整等。那么,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如何转型?其实这个挑战和转型不是民办教育应对的一个话题,是一个所有行业都面临的一个话题。在这里,结合新东方的例子,我个人认为有三个要素特别值得借鉴,而且这三个要素是关键的关键。
第一个要素:人是应对转型的最关键的因素
我们以新东方为例,新东方二十年走到今天,仍然是无法取代、无人替代。刚才强帅先生说得非常好,可能我们业内没有比新东方做得更好的,而且是在这样一块土壤上做成的,是在公有制为主的国家里做成的。这样的一个人做这样的一份事业,他需要的是很多很多东西,比如说心理素质、人格魅力、思考力、处事哲学、智慧、经营理念、经营技巧等等,当然,也需要许许多多的深谋远虑、老谋深算,包括心机甚至奸诈,这是肯定要有的。我可以很坦率地说,完美无缺的英雄是做不成的,不要说新东方,旧东方也做不成。那一定是有着许许多多的优点和许许多多的缺点共存的一个非常复杂的这样一个生命,来统领着这样一支队伍和这样一份事业。尽管这里面可能有些我们长期以来习惯说正面的东西、伟大的东西,其实伟大的东西是很对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一些不伟大的东西,而新东方的伟大就在于把许多不伟大的东西和渺小的东西,最终让伟大的东西所取代,这是她的成功之处。
在这里,我特别强调的是现在新东方的代表,我说以他为例来谈,所谓俞敏洪的不可复制性,如同许许多多伟大的不可复制是一样的道理。但是,不可复制不等于不可借鉴,他的许多成功经验和做法都是可以借鉴的,但是不能去复制。乔布斯能复制吗?不能。比尔o盖茨能复制吗?不能。毛泽东能复制吗?邓小平能复制吗?都是不能复制的,所有阵营都可以举出无数例子来证明伟大的东西是不可复制的。但是,我们可以借鉴许许多多的成功经验,来去寻找自己成功的合理的一种模式。
我们听过俞敏洪的很多演讲,我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是他有思想。当下中国,成功的人士多得是,但你要找有独立思想的人、有清醒判断的人、有远见的人,却非常少。至少在我的眼中,在民办教育界,俞敏洪是排在第一位的。他的思想、他的思考力、他的远见以及他的处理问题的大气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思想,就是琢磨琢磨。所以,我特别期望我们搞教育的同志,尤其是搞民办教育的同志,无论说的话还是办的事情,你稍稍琢磨一下,不要说一些没有思想、没有琢磨、没有经过头脑运作的一些话语和决策。
我后面讲我接触的一些例子,那些决策让我这个不算内行的外行人一看就看破了。就说教育培训机构,我在外面到处说教育培训机构的坏话,我说坏话是拿出我的很多例子来说,因为我都能看破你那个广告,都能看出破绽,你想想我能说好话吗?但是,新东方这么多年来,我至少还没有看出她的破绽。她肯定有,但是她没让我看破,或者说我水平还不够,这就是高手。
在今天,需要智慧的生存,需要智慧的生存就需要高手,所以我觉得我们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我们可以当老板,当俞敏洪那样的老板,如果你当不了俞敏洪那样的老板,你要跟着这样的老板。如果你跟那些三五年就倒霉的老板,那你活该,没看准这个人。这是我跟在座各位分享的我自己的第一点体会。
第二个要素:在很多因素当中,时机显得尤为重要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抓住这个时机显得尤其重要。你能不能抓住时机,既表现出你能成功的智慧、胆略,也表现出你对整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培训市场的整体把握能力等等。我还是以新东方为例,新东方是以英语培训起家并做强做大的,如果现在再以英语培训起家你试试,可以说肯定不行。但是新东方抓住那个时候的时机,而那个时机就造就了她、成就了她。这个时机抓得多么好,你别看“时机”这俩字,如果我们能够有这样的高人,能够在一个时候抓住这样的时机,就意味着你已经牢牢地铺垫了成功的基础。有人问我,你说现在是什么时机?现在中国教育培训的时机至少你应该知道以下几个情况:
第一,中国的教育现在已经不再重视量,或者说中国接受教育的人和中国办教育的人和部门都不再重视教育的量,即学校多少多少,培养多少多少人。重视什么呢?重视质。现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每个学校都想成为这个国家、这个地区、这个省份里最好的学校、最好的教育机构。你是不是这个最好?你能不能成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