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郑惠强: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3-5-6 点击数:5099

当前,农村中小学辍学现象抬头的趋势令人担忧。20121116日,贵州毕节五名儿童在垃圾箱烤火取暖窒息而亡的消息令人心酸,究其原因,辍学、失管难逃其咎:这五名儿童中有四名辍学流浪在外。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四年来我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回升。各方公布的辍学率数据不尽相同,即使按照教育部所公布的数据,即全国小学辍学率10多年来从未超过1%的国家控制线,其绝对数还是相当大,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尤为集中,情况堪忧。大量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不仅影响到普九教育的健康发展,导致新文盲的产生,而且非常不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并对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产生潜在威胁,必须高度重视。

导致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经济原因首当其冲。当前,不少地方采取两免一补的政策措施,使一些失学孩子能够重返校园。但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有不少家庭因为经济困难导致孩子辍学。同时,非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如,部分省市农村地区盲目撤并学校,导致上学远、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较为突出;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农村教育资源落后,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教学方法不当,作业负担过重,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强农村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辍学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体现,也是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必要举措。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采取多种渠道,进一步化解经济难题

经济困难是儿童辍学的主要原因。虽然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但是中小学撤并后,不少学校都集中在城镇,学生上学成本明显增加。因此建议,一方面,通过春蕾计划希望工程,贫困生救助基金、一对一帮扶等多项举措,建立困难家庭儿童长效救助机制;鼓励社会资源,如慈善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捐资助学、认领助学等方式,使濒临失学的学生能够继续上学,已经辍学的学生能够重返校园。另一方面,采取经济扶贫和项目援助相结合的办法,支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困难家庭收入水平,使得困难家庭儿童不仅有学上,而且上得起。

二、完善办学布局,建立多元化办学模式

中小学撤并和建立寄宿制学校,符合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体方向。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不合理的撤并,尤为重要的是要充分考虑学生入学的远近和安全问题,不能盲目追求学校规模而大量撤并。建议集中几个相邻村办一所小学,避免学生上学要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路程的现象。为把不让一个孩子失学落到实处,建议强化务实、求真的态度,采取小规模化小幼一体化、乡村教育、寄宿制学校等混合模式,实现多元化、多形式办学,避免一刀切,切实解决上学难、上学远和上学贵的问题。

三、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师资水平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尤为重要。建议由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支持农村教育的相关政策措施,如规定师范学校教师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定年限后才能晋升高一级职称,提拔城市中小学中层管理人员为校级领导必须有到农村支教一定年限的经历;千方百计落实教师待遇,采取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等方式,避免优秀教师流失;提倡城市学校以结对子等形式,帮助农村学校培训教师,鼓励优秀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加强人才柔性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水平的同时,建立健全考核淘汰机制,及时淘汰文凭与水平不相称者,或经过多轮培训后仍难以适应岗位需要的教师,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四、实行教育分流,树立多种途径成才的观念

改变读书只是为了升学的陈旧理念,树立各行各业都可以成才的观念。鼓励从初中开始,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为加强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工素质提供人才池。针对大多数农村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后回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的实际情况,建议农村人口较为集中的学校,在初中阶段开设一定的职业选修课程,或者采取弹性学制。比如,开设现代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木工、修理等技术课程,甚至网络销售等课程,让学生选学,提高其学习兴趣,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53418;累计访问人数:8369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