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胡卫:办好普惠园,需要“两手抓”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24141

 本网讯(人民政协报消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近日为人民政协报撰文:《办好普惠园,需要“两手抓”》全文如下: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办好学前教育”,使“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达到50%。这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定决心。

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幼儿园26万多所,在园幼儿465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81.7%。然而,我国城乡长期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要实现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这一目标,任务艰巨,面临许多瓶颈制约,亟待破解。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怎样来发展公办园?OECD国家平均投入在学前教育的公共经费,普遍占到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芬兰、瑞典等国均超过90%。我国国家规定公办园占比明年要提高到50%,但是财政经费普遍紧张,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要拿出更多的钱来发展公办园,不少地方财政明显力不从心。有的地方历史欠账严重,政府几乎不发展公办园,仅有的公办园就是一两所示范园,明年一下子要达到50%,实在勉为其难。例如,海南省公办园占比不足10%,重庆市公办园数量只占15%;深圳公办园占比甚至不足4%,该市2014~2016年本级财政学前教育的实际投入分别为1359万元、1748万元、9210万元,占当年市本级教育支出的比例均小于1%

第二个问题是在公办园占比偏低的地区,如何引导部分民办园转为普惠园?在仅剩一年多的时间内,公办园和民办园中的普惠园加起来要达80%,而目前民办园在园儿童占比近57%。因此,在公办园短期不会有突破性增长的情况下,势必要引导部分民办园转为普惠园。那么,对于共建配套的民办园,到底怎么办?有些地方在执行新政时,简单粗暴,对于众多共建配套民办园,要么强制要求转为公办园,要么逼迫其降低收费,变成普惠园。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单方面要求共建配套园按普惠园标准实施低收费,但又不给津贴或补助,还提高园舍租赁费,已导致不少共建配套民办园出现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局面。

面对以上难题,本人认为必须坚持“两手抓”,既要发挥好政府这只“有形的手”的建设性作用,更要充分发挥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性作用。为此建议:

第一,健全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首先,我们对幼儿园的性质要有明确界定,幼儿教育是公益事业,但幼儿教育并不完全是纯公共产品。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怎样发展公办园?我认为,与强制性全纳性无偿性的义务教育不同,对于学前教育的办学成本,应尽快建立健全合理的分担机制。既可以由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举办,也可以鼓励企事业单位投入举办幼托机构,同时个人家庭也应该承担部分成本。也即要做到“三个一点”: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个人承担一点。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公办园经费不足的问题。

第二,妥善解决民办普惠幼儿园问题。首先,应充分尊重举办者自愿选择原则。可以通过政策、经费、师资扶持等引导民办园办成普惠园,但不能搞强制转型和单向平调。其次,要重点解决办园经费缺口。考虑到投入渠道及运行成本不同,应实事求是允许民办普惠园的收费标准有所浮动。再次,要依规落实民办普惠园优惠政策。既要尽可能减免园舍租金,降低民办园办学成本;又要最大限度以津贴、资助等形式,弥补民办普惠园按政府限价降费后所导致的经费缺口,以确保办学质量不下降。最后,要着力解决民办园师资建设难题。普惠幼儿园不等于低质、廉价的幼儿园,普惠园也要强调质量。而要保障办园质量,就必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此,应将民办园教师培养统一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养计划中,给予相应经费保障和政策便利,以增加幼教职业的吸引力和稳定性。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1449;累计访问人数:61893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