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整治自媒体乱象为教育净化生态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1-16 点击数:1537

自媒体放任自流、野蛮生长的现状正在被终结。国家网信办会同有关部门,针对自媒体账号存在的一系列乱象,开展了集中清理整治专项行动。从1020日起,已依法依规处置全网9800多个自媒体账号。近日,国家网信办又依法约谈几家知名自媒体平台,对其主体责任缺失、疏于管理提出严重警告。

公众期待已久的治理风暴,正涤荡着自媒体平台上的杂草和污垢。近年来,得益于低门槛易操作、交互性强、传播快等特性,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发展迅猛。与此同时,有害信息、色情低俗、谣言、标题党、抄袭侵权等违规内容与日俱增。放眼当下的自媒体,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说:“文化在欲望的放任中成为庸俗的垃圾,人们因娱乐而失去自由,我们热爱的东西会控制我们!”

作为重大民生议题,教育成为近几年自媒体热衷挖掘的话题富矿。平心而论,部分负责任的自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对于及时传递教育政策、曝光教育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出于各种目的而捕风捉影、刻意炒作甚至无中生有的也不在少数。

教育领域自媒体乱象造成的危害,首先体现在造成了公众教育理念上的认知混乱。不少教育类自媒体喜欢炒作各种似是而非的教育理念。比如,今天说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尽早学习文化知识、开发智力,明天又说应杜绝孩子学习文化知识,否则会损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今天鼓吹“穷养儿富养女”,明天又炒作“女孩也要学会吃苦”,等等。互相矛盾的教育理念满天飞,把众多家长搞得晕头转向。还有一些自媒体,总喜欢刻意美化国外教育,贬低或批评国内教育。某国推行课业负担较轻的“宽松教育”,不少自媒体大声叫好,并借此批评国内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孩子们无法享受美好童年;另一国家实行对学生学业要求严苛的“精英教育”,它又忙着点赞,并趁机指责国内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近些年力推的减负工作,认为导致学生学业倒退。

究其原因,某些教育类自媒体的负责人或撰稿人根本不是教育工作者,更缺乏教育专业理论作为支撑。他们撰写的文章,体裁多是“随感”,文风多是“印象派”,语言则以缺乏逻辑和理性为显著特点。例如,不少所谓的爆款文章,往往开头都是从自家孩子或朋友家孩子的个体遭遇写起,很快便情绪失控,把一些家庭遇到的小问题无限上纲上线,曲解学校教育或现行教育体制。这类充满负面情绪的文章传染性很强,然而这与其说是教育出了多大问题,不如说是一种传播学现象,即“坏消息与刺激的痴迷”。传播学中有一个常见现象:坏消息总比好消息传播得快。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历史演化中,人类只有拥有了超强的危险感知能力才能生存,而“坏消息”往往意味着危险。

对“坏消息”的格外关注,自然容易感受到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进而滋生焦虑。不少自媒体正是充分利用了人性这一弱点,大肆炮制和贩卖教育焦虑。今天嚷嚷“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一个暑假”,明天又炒作“四五岁孩子就懂核反应堆,智商超过爱因斯坦”,搞得家长群体几乎个个人心惶惶,焦虑情绪不断蔓延,这是教育类自媒体乱象造成的另一显著危害。

自媒体虽冠以“媒体”之名,但其本质并非严肃的新闻机构,而是逐渐嬗变为旨在谋利的商业机构,一些教育类自媒体也不例外。这就注定了其存在的动力不是传播有价值的事实、新闻、理念,而是谋求商业利益最大化。假如不对自媒体乱象严加治理,网络空间中的流毒势必从线上蔓延至线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噪音和阻力。教育领域不能成为部分自媒体肆意进行商业炒作的后花园,更不能放任其破坏教育生态。

国家网信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对自媒体账号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属地管理和全流程管理。可见,治理自媒体乱象的最终目的是将其纳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在这场监管风暴中,自媒体平台失去的将是毁堤之蚁、害群之马,得到的将是风清气正、健康有序的行业生态。就教育领域来说,严加治理自媒体乱象是对教育事业负责,对广大家长和学生负责,对未来负责。

(作者系本报记者)

《中国教育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2424;累计访问人数:6184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