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褚清源:民办学校的致命伤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8-6 点击数:2202

也许对于民办教育实践者而言,自我批判是一个刺痛神经的命题。在民办教育尚处于弱势的边缘状态时,民办教育是否需要批判?如果需要,我们批判什么?当本刊第三期民办教育沙龙在郑州如期举行的时候,这样的问题在与会嘉宾的对话中一一得到了回应。

显然,这样的批判切中肯綮。只是批判不是目的,目的是理性审视民办教育自身存在的短板与局限,发现民办教育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是为了更好地检索过去,设计未来。

谁都不愿意去自揭“伤疤”,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直面,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它甚至可能是阻碍你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民办教育需要回到原点,静下心来,反思出发的理由,需要对民办教育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行一次全景式的检索与探析。

我对民办教育自身存在问题做了如下梳理:

一是民办教育表现出的整体创新力严重不足。民办教育在改革开放后得以复兴,从复兴到发展,从发展到繁荣,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公办学校是民办学校参考的重要样本。遗憾的是,30多年了,民办教育一直在步公办教育的后尘,管理、课程、教学与公办学校严重同质化,尚未形成自己特立独行的姿态,缺少原创性的教育实践经验。同样当一些民办学校靠寄宿制、严管理和高标准的硬件设施等来招揽生源的优势不再成为优势时,民办学校还要靠什么来拓展生存空间,这都使民办教育创新力的成长显得格外重要。

二是一些民办学校办学者过度依赖政策,甚至把学校发展出现的危机都“归罪于外”,这样的情绪不只发生在个别办学者身上。民办教育需要学习狼性精神,敢于主动出击,赢得机会,而不是坐等机会的到来。倘若过度依赖政策,最终可能沦为政策不断演进过程中的牺牲品。因为政策好了,环境宽松了,并不意味着你就会有美好的未来,发展从来都属于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校。

三是警惕规模的野蛮生长。规模扩张是学校创业初期积蓄发展力量的必经阶段,但在规模扩张与内涵发展两者之间要寻求一种平衡。当一些学校以“大”为荣时,办学者需要反躬自问:我是要办大办强,还是要办持久,是追求规模效益还是追求质量效益。这不仅仅是一种战略选择,更是一种责任的拷问。因为做大并不等于做强,因为当一所学校的人数超过一定规模的时候,这所学校就只剩下管理,而没有了教育。

四是一些民办学校办学者突破了办教育的底线,习惯于靠“潜规则”来摆平矛盾,靠买卖生源来发展学校,这是杀鸡取卵式的自杀行为。当办学者把办学定位于追求经济效益时,办学需要遵循的教育规律就会受到挑战和威胁;当办学者如果没有了教育责任的担当,就会用市场的游戏规则来代替教育的基本规律。

民办教育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正面临家族式管理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两难困境,遭遇着人才流失与绩效管理的迷局。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有效的调整和突破,不正视其自身的劣根性,不直面发展过程中的真问题,民办学校就可能被淘汰出局。

自我批判是一种品质、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在自我批判中“守正出新”,守正方能出新。所谓守正,就是守教育之正,守规律之正,守理想之正,守责任之正;所谓出新,就是培育出新的理念、新的课程、新的机制、新的文化、新的精神,最终使民办教育呈现新的发展态势,让我们期待的教育家和具有教育家情怀的办学者,支撑民办教育的整体和持久繁荣,让民办教育成为教育家成长的最丰富的土壤。

(作者为中国教师报记者)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4693;累计访问人数:6189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