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2018年教育产业七大赛道前瞻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15 点击数:3017

2017年的教育市场,弥漫着“变化”的氛围。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预示着中国民办教育翻开新一页只是时间问题;上海、杭州等城市对线下学科培训机构的整顿,也显示着粗放竞争的传统市场迎来变局。

2017年,教育行业在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的“变局”,有太多值得书写。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选择7个领域,采访业内从业者和学者,探讨民办学校可以营利后的资产化前景、新高考将开启怎样的学校服务市场、“减负”呼声下培训机构如何“过冬”、STAM教育机构如何从“校外”市场走向“课内”、在线外教11行业能否盈利、知识付费会否让知识变现,以及学前教育市场格局能不能快速集中,进而预测2018年教育行业关键的趋势。

民办教育“大变局”将至未至

201791日,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生效施行。这部民办教育的“基本法”,明确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原则。国内原有的以及新建的民办学校,都必须选择登记“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类别,以对应不同的税收、土地供应等政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分类管理”原则明确了产权归属,民办学校可以“名正言顺”地登记为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机构也可以登陆二级市场。

配套政策也在完善。国务院及教育部等部委陆续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和《营利性民办学校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这三份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民办学校的扶持和奖励办法、法人登记类别以及管理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176月以来,辽宁、浙江、安徽、云南、上海、湖北等十几个省份公布了或正在编制地方配套细则(征求意见稿)。

2018年还将有地方配套政策出台,从已公开的地方政策来看,“分类管理”原则如何操作仍未明确。很多民办学校举办者,对于选择“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还在纠结和等待当中;而准备入局的资本和企业,也有很多处在观望的阶段。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表示,当下已公布配套政策的省份,只有上海明确了民办学校“转设”的操作细则。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在很难判断各地会不会在2018年明确操作细则,民办学校可能需要35年的政策过渡期和适应期。而在资本层面,尽管已有一些上市公司并购教育机构的案例,但市盈率都不高,市场并未掀起教育资产证券化的热潮。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张铁民说,未来“分类管理”的总基调不会变,教育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原则不会变。营利性学校如果教学质量不好,一样难以盈利;非营利性学校教学水平高,举办者也并非没有回报。未来民办教育的竞争,将从让学生“有书读”转向让学生“读好书”的竞争。

“新高考”开启学校服务市场

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序幕,上海、浙江率先进行新高考试点。2017年,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也开始高考改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指出,到2020年,新的高考改革制度要全面建立起来。

根据上海、浙江的试点经验,新高考“3+3”的模式下,学生选科将产生20种、35种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的行政班式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实行“走班”教学成为必然。

而针对新高考形势下,学校和学生面临的一系列选科难、走班难、排课难、管理难、评价难等问题,许多企业看准了商机,适时推出服务新高考的“走班排课”产品。

例如,好未来推出的新高考排选课解决方案,包括学生选课咨询、“3+3”排课、学生和教师个性化课表、考勤管理、考务管理、质量分析等六大功能。已经服务于上海、天津、北京等地的37所中学。

好未来PSG事业群智慧教育事业部产品总监王新民介绍,学校排课服务可以分为小走班、大走班、必修课程的分层走班三种走班方式,每种走班方式又会有多种排课要求。

第三方教育评价公司慕华尚测CEO刘颖表示,在实际中,对很多学校来说,很难找到合适的选科排课产品,原因就是每个学校的需求几乎都不一样,各个学校有各自的“走班”的规划,比如有些学校是文化课固定在一起上,或者必修的部分在一起上、选修部分走班,也有彻底的“一个学生一张课表”式的走班。

王新民介绍,有的产品排课策略存在缺陷,以至于用套餐方式产生课表,其实限制了学生的选课自由。

教育行业人士表示,研发选课排班系统的企业应该更多地和学校磨合,不断地去更新、迭代、完善产品,让排课系统的兼容性更好。

此外,新高考的“3+3”改革方向,也将学生职业规划服务的需求提前,刘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因为在这个改革方向下,高一阶段学生即需要选定未来的专业大方向,进而根据未来方向进行学科的选择。

“很多高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第三方产品可以起辅助作用,给学生做生涯规划提供相应的信息、资讯以及评测的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环境、职业特征,还有高校专业的特点。”刘颖说。

课外辅导机构承压求变

传统的课外辅导市场,在2017年迎来“史上最严”的整顿。

20176月到9月,上海重拳整治教育培训市场,重点打击“无证无照”的学科类和学科延伸类培训机构。在上海市梳理出来的近7000家机构中,证照齐全的只有2000多家,有营业执照但无教育培训资质的3200多家,无照经营的有1300多家。也就是说,上海课外辅导市场将有4500多家机构面临整改乃至“关门”的命运。

不仅如此,201811日,上海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一标准两办法”开始施行,对培训内容、竞赛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尤其是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竞赛或变相竞赛活动进行了严格规定。

这并不是上海的“独家”行动。早在20175月,成都部分培训机构已因缺乏资质被责令整改。杭州在2017年底开始的教育培训市场整治行动,将持续到20183月份。

资深教育人士、私塾家创始人胡国志分析,整治的一大背景,是新《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这要求整顿既有的教育机构,在关停并转中实现优胜劣汰,实现合法合规和转型升级。

而另一大背景则是中产崛起和优质学位供给不足的矛盾。泉源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员王磊认为,优质学位不足,家长们普遍为争抢好学位而焦虑,“保民办、抢公办”成为普遍追求。这种情绪,上海、杭州等发达城市的家长尤为明显。这造成了“小升初”等市场的火热,也使得“减负”呼声渐高。

“减负”将成为今后几年的总基调,整顿教育培训市场将在2018年扩展到更多城市——这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对于这场运动对于教育市场是持续性打击还是周期性调整,观察者还存在分歧。

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认为,在新版《民办教育促进法》施行的大趋势下,以往教育机构“无证经营”的“灰色地带”最终需要规范。但王磊坚持的观点则是,课外辅导市场是家长焦虑情绪的反应,在周期性打压之后,以往“灰色”的培训机构在未来很有可能死灰复燃。但没有疑问的是,传统的线下学科培训市场需要承受更大压力。

“课外”机构进入“课内”

面对“减负”和“洗牌”的压力,一些校外的教育机构选择进入校内以求得生存。在传统的2C赛道之外,包括好未来在内的校外培训机构,正将服务的触角伸进学校内部的课堂。2B(机构、学校)和2G(政府)的教育服务市场,正在被行业人士看做新“蓝海”。

早在2014年,好未来就推出互动课堂项目,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已在北京、江苏、四川等地的公立学校中推广使用。过去的2017年,好未来加快节奏,布局2B2G赛道,先后推出魔镜人工智能系统、智慧教育解决方案、英语分级阅读平台“雪地阅读”等针对公办学校的教育产品。

目前,好未来与公立学校的课件合作已达7000余课时。除内容层面的合作外,好未来还同北京市海淀区公立院校等公办教育机构建立了师资培训项目,进一步加强教师技能交流和培训。这种模式业内称之为公、民办教育融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些初创项目直接为公办学校提供STEAM教育的教师。与学校教育体系之外的素质教育项目不同的是,这些教师采取劳务派遣的方式进入学校,不占用公办学校的编制名额,教授的课程就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之内。

泉源教育创新中心研究员王磊分析,“课外”教育机构进入“课内”的商业模式能够成立,一方面因为公办学校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的需求增多;另一方面则是在“双创”、新科技等潮流下,公立学校对创客教育、STEAM教育的需求增多,又面临师资不足的情况,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是较为节省成本的办法。

资深教育人士、私塾家创始人胡国志表示,2B2G市场还处在市场化程度不高的成长期,同时一些2B2G的项目目前针对的需求是市场的“痒点”而非“痛点”。因而,预计20182B2G市场还是很难出现大的突破,市场竞争和行业大事件主要还是发生在高度市场化的2C市场。

但胡国志强调,一些领先的教育机构从融合共生的角度加大2B2G的力度,本身就具有积极意义。从学习方式到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教育生态,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不可能因为智能时代的到来而一蹴而就。

在线11英语能否盈利

201818日,在线英语11平台哒哒英语宣布获得一亿美金的C轮投资,投资方为老虎环球基金和好未来;20178月,VIPKID完成由红杉资本领头的2亿美元的D轮融资。

这实际上只是在线英语11平台融资热潮的冰山一角。资本对在线英语外教11的追逐,自2016年以来一直热度不减。这不仅让业内人士期待,资本对在线英语外教11的追逐,将继续在2018年上演吗?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线英语外教11在资本市场如此受追捧,不仅与新经济环境下的资本格局有关,更与整个教培市场的业务格局密不可分,可以说,英语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绝对核心需求”。

搜狐教育发布的《2016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显示,每年愿意在孩子英语学习上投入费用超过1万元的中国家庭占比25.57%。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使中国家庭从应付生活转变为经营和享受生活,家长对子女教育尤其是35岁孩子的早期英语学习非常关注,教育投入在家庭消费占比中不断攀升。

从用户规模、教师数量、融资规模几个指标来看,VIPKID51TalkVIPjr和哒哒英语处于领先地位。但资本和市场火热的同时,头部公司面临盈利难现状。

有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11在线口语培训是相对辛苦的低利润生意,要求很高的运行效率,而由于目前几乎所有的在线11外教平台都处于高速扩展期,各项成本费用还非常高,平台的管理效率和能力尚未得到很好验证,商业模式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都没有那么清晰。

51Talk公布的2017Q3财报显示,该季度收入成本为9020万元,总运营费用为2.857亿元,净收入约为2.361亿元,现金收入3.534亿元。这就意味着51Talk获得1元的净收入,要付出1.59元的代价;要获得1元的现金收入,就要付出1.06元的代价。

那么盈利难的困境会不会制约在线英语外教平台公司未来的发展?上述分析人士指出,在线英语外教11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依然会比较火热,市面上的几家头部机构,像VIPKIDVIPjr、哒哒英语和51Talk,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口碑,可能在短期来讲,盈利并不乐观,但是继续得到资本支持的话,仍然可以不断获取新的用户,扩大他们的市场份额,积累用户评价,形成口碑,但最终什么时候能盈利,现在还无法判断。

音频知识付费产品爆发?

在过去的两年,习惯了使用免费互联网的中国用户,开始愿意为知识买单,大量知识付费类APP产品应运而生,比如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还有知识订阅产品“得到”,在很短时间内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气,使许多内容生产者完成了知识变现。

据得到APP数据显示,北大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在“得到”平台上开设的专栏《北大经济学课》,截至目前已有22.8万人订阅,以订阅价格199/人来计算,这门每天更新十分钟的课程的价值已经超过了4500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知识付费意愿转变背后主要是用户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对知识的刚性需求、付费习惯的养成以及正版意识的转变。

华菁证券研报显示,知识付费的群体和高学历、白领、买书者三类人群都有高度重合,估测人群基数为1.5亿,动态来看2020年可达到2亿;知识付费行业在2020年有望具有320亿收入规模的潜力,与之对应的平台盈利有近50亿的潜力。

但是,目前各平台的付费都存在复购率和打开率较低的问题,就连粉丝粘性最高的知乎Live复购率也仅为43%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认为,复购率低多数是因为用户期待得到的价值与实际得到的效用产生落差,导致用户流失,但是这部分用户是有实际知识需求的,而只有真正优质的内容才能获得用户的持续认可。

王竹立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类似的付费产品太多,同质化现象严重。这对内容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不能仅仅是知识的整合,更要对用户形成引领效应以此加深粘度。同时怎么让用户从碎片化的时间中,获取到系统性的知识,也将是未来付费产品能持续生存的关键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知识付费平台均在积极建立内容筛选的标准和机制,以知乎、喜马拉雅为例的平台,依靠技术优势和庞大的用户群体,将评价权交给用户,综合考虑产品的评分和销量对内容进行排名,而得到则是建立高准入门槛,邀请各行业领域的有权威背景的专家来开设专栏,提高用户的认可度。

近日,百度教育旗下传课平台百度传课宣布产品转型。记者在“百度传课”app上发现,在12日,百度上线了其首款音频知识付费产品“百度小课”,首批上线课程超过了100课时,课程内容涵盖了个人提升、亲子教育、理财和职场发展等多个领域。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传统的在线教育平台主要是以视频形式输送知识,需要用户付出一段完整的学习时间,这并不适应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多任务同时处理的需求。而时下流行的知识付费产品大多以音频为主,用户听音频学习的同时也可做其他事情,这是音频式知识付费产品对比传统在线教育视频产品的最大优势。

另外,王竹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知识服务市场未来会越来越细分和专业化,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更具个性化的知识产品是大势所趋。

学前教育格局会否生变

2017年,携程亲子园和红黄蓝幼儿园的两起“虐童”事件,让学前教育成为刺痛社会舆论的话题。在担心“我的小孩安不安全”的同时,人们还在发问“怎样让我的小孩接受好的学前教育?”

事实上,站在市场的角度,学前教育是近些年具有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赛道。这条赛道的利好,不仅包括新版《民办教育促进法》对资本跨界教育的“开闸”,还包括增加的生源——“全面二孩”政策的推行。

资深教育人士、私塾家创始人胡国志分析,“虐童”事件的发生,根源在于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并没有与实际投入相匹配。社会、资本对学前教育需要更多的投入。

根据分析机构Frost &Sullivan估计,国内幼儿教育服务市场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约471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约9200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3%

即使是这样庞大且增长迅速的蓝海市场,却没有一家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公司出现,根据2016财年营收规模计算,私立幼儿园市场前五大机构的市场占比仅有1.3%;作为行业龙头的红黄蓝教育更是仅有0.4%

伊顿幼教运营副总裁赵军表示,学前教育市场是一块极其碎片化的市场。行业集中度不高意味着机会,预计2018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而在传统幼教机构之外出现托管、亲子服务等细分市场,由于存在需求必将越来越大,但这些细分领域还需要解决规范的问题。

但“虐童”事件的阴影,会不会影响学前教育在2018年的走向?这是不少市场人士的疑惑。

教育部等九部委近日召开学前教育专题调研部署会,明确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等六项2018年的六大重点工作。

对此,赵军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虐童”事件对全行业的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影响到具体的企业,尤其是管理做得不好的企业。“虐童”事件暴露的师资管理等问题,将促使某些企业强化内部的管理,或者收缩退出。行业内的优质企业加速抢占这些企业退出后的市场,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迭代。

胡国志还认为,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学前教育这个赛道中优质、高价、体验好、服务精细的优秀品牌的机会将越来越明显。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9223;累计访问人数:6206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