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俞建明:“学有所教”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11-9 点击数:287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民办教育实践者深受鼓舞也信心倍增,民办教育人正积极致力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教育实践中。

“学有所教”促进教育公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散发着中国泥土芳香的马克思主义的光辉篇章。习总书记在报告中阐述民生问题时指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特别是“学有所教”,读来尤为亲切。我所在的浙江新世纪经贸专修学院是一所以高等学历教育助学为主业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20多年来以自考助学为平台,零门槛入学,办没有围墙的大学,招收的是最容易被人们遗忘的群体,圆了三万多学子的大学梦。20093月我们在长期艰辛的办学实践中提炼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即“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学有所成”,真正做到开门办学,面向一切学生,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学历高低、不分成绩好坏,满足所有学生的求学愿望,并以“学有所得”、“学有所长”为两大抓手,实现“学有所成”的质量目标,“成”不仅圆了大学梦,而且续写了“立人”的篇章。以全国806所专修学院为主体的民办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近40年来坚持“学有所教”,不花国家一分钱培养了500多万本专科毕业生。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战阶段,从十九大报告中听到习总书记“学有所教”的新思想,我们无限感慨!

 

“新时代”催生民办学校内部治理 

        以党的十九大为标志,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教育的需求将是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这个教育体系包含了纵向的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直到老年教育,这就要求民办学校通过强化学校内部治理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使教育能更加公平、更加高质量地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需要。

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仍将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不充足,这种不均衡、不充足的发展既包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不充足,也包括现行各级各类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布局、管理机制等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的不匹配、不同步,这就迫切需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从传统的学校管理向学校内部治理转化。新的时代,民办学校面临新的挑战、新的问题,只有通过科学的学校内部治理才能得以解决。

因此,在十九大闭幕之际,我所在的杭州英才高级中学、杭州市余杭区新明半岛英才学校承办了第四季全国民办中小学校长沙龙和民办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全国21个省市区的112位校长和来自美国、加拿大、泰国等国私立中小学校长来到杭州,并在杭州市余杭区新明半岛英才学校举办“学习十九大精神,强化民办中小学内部治理现场会”。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向与会民办中小学校校长就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发起倡议。

 

“立德树人”从小公民教育抓起 

       我所在的浙江新世纪教育联盟从2015年开始尝试着学校内部治理实践探索,联盟所属高中和九年义务制学校的内部治理是从学校的顶层文化设计开始的,在顶层文化设计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民办中小学的定位和办学目标。关于中小学的办学目标,从毛泽东提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到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再到党的十九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从民办中小学的办学层次和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们在中小学顶层文化设计中,提出了“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的办学目标和“求真尚美”的办学宗旨,又将这一目标和宗旨细分为“良好的身体素质、高尚的人文情怀、鲜明的语文特色、开放的创新思维、突出的艺体能力、高雅的行为举止”等六个方面。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把培养合格的小公民作为全体教师追寻的教育理想,把培养小公民的全过程视为理想的教育,在小公民教育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理想”就是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都能成为幸福的人。

“理想的教育”就是让教育从云端回到大地,回到公平和机会的支点上,构建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幸福成长的具有中国特色现代教育制度。

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杭州英才高级中学大幅提升薄弱学生教育质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公平。杭州英才高级中学2014级入学时有85%的学生未达到杭州市普高中考录取分数线,三年后94.3%的学生高中顺利毕业,95%的学生被各级各类高校录取。实践告诉我们,教育的公平、学生潜能的发挥得益于先进的学校文化和科学的学校目标定位。

杭州市余杭区新明半岛英才学校以第二课堂为平台,拓展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空间,语文课程的拓展与阅读写作兴趣班相结合,数学课程的拓展与创新思维兴趣班相结合,英语课程的拓展与“爱乐奇”互联网+课堂相结合,科学课程的拓展与三模等创新制作相结合,品德课程的拓展与养成教育相结合,寒暑假与国际教育交流相结合,从各个维度满足了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以教育软实力为突破口打造了英才教育品牌。学校携手“久良科技”,通过物联网技术率先完成了校园绿色环境改造,使智慧校园建设传播环保生态理念,造福广大学生。

(作者系浙江新世纪教育联盟理事长、总校长、党委书记)

 

(人民政协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6309;累计访问人数:61869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