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杨国营:教育之道亦是平衡之道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5-16 点击数:4196

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关系是职场人共同的课题,女性尤甚。今年的514日是母亲节,近日有媒体报道,调查显示,因为害怕脱离社会,六成女性不愿做全职妈妈。难道这些女性不爱自己的家庭与孩子?当然不是。她们一切忧虑的根源,是家庭与事业的平衡被打破,使得她们陷入“一边倒”的境地而失去对生活的有效掌控。

女性们的担忧并非凭空而来。父亲们在家庭中不同程度的角色缺位,使得母亲们往往承担了大部分家庭责任,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督促孩子学习、给孩子报培训班、出席孩子家长会等,大多是母亲们在忙活,而父亲们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偏少,有的甚至长期缺席。尽管这源于人类社会历史悠久的社会分工,但不可否认,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衡,容易诱发一系列问题。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项针对网瘾少年的调查显示,他们逾九成缺少父爱,令人唏嘘。谈及父爱缺位,网上有个段子说,“为什么大家常说父爱如山?因为山是不动的,就一直杵在那里”。这有戏谑的成分,也有让人痛心的现实。相信很多一线教师都有相似的感受:家长会基本就是“妈妈会”。前不久,某地一位小学班主任讲明要开一场“爸爸家长会”,结果不少还是由妈妈代为出席。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失衡,带给孩子的消极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对孩子造成的损伤是长期的、难以预测的。

对少年儿童而言,学习与娱乐的平衡是生活的主旋律。当下不少孩子抱怨学习负担过重,只因学习所占比重偏高导致二者失衡,让他们失去了成长中应有的很多快乐。一些过度强调应试的学校,也因此频频遭遇各界质疑。教师、家长渴望孩子成长成才无可厚非,学习也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如果一味给孩子压担子,超过了适当的限度,就会打破孩子身心的平衡,导致孩子撂挑子或者被压垮。有的孩子逃课、厌学或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不妨理解为他们自己在试图找回某种平衡,正如心理专家所说,“你不让孩子休息,孩子就会通过自己的方式休息”。但未成年人尚不成熟的心智,容易让这种自我矫正过犹不及,从一种失衡走向另一种失衡。最近,国外一款旨在蛊惑青少年自残的网络暗黑游戏流入我国,竟然受到一些中小学生追捧,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忧虑。这类网络邪恶游戏当然该封杀,但我们同时也要反思:如何帮一些孩子找回身心的平衡?

维持平衡的关键是不偏废、不走极端。形形色色的教育现象中,经常可以看到平衡理论在起作用。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这对莘莘学子而言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十年寒窗苦读,经过一场大考,度过一个超长暑假,不少学生会失去生活的重心。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减轻,方向迷失、茫然失措成为不少学生的共同状态。这正是因为,旧有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最近,有媒体再次关注大学室友问题,提出室友间“不要成为危险的熟人”。大学室友间的关系之所以微妙、问题较多,恐怕也与学生们进入大学后的角色失衡有关。把握平衡的能力因人而异,而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学业成绩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

对教师们来说,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新的平衡。与此同时,面对90后这一代大学生,更要与时俱进,根据年青一代学子的新特点,在变与不变中,谋求与学生之间的一种新型平衡关系。有大学教师近日在媒体上撰文提出,对于90后的新一代大学生,要“试着去懂但不宠”,这无疑是关于平衡之道的具体而微的阐释。

等到新一代大学生毕业步入职场,结婚生子,为人父为人母,就要寻找新的平衡——事业与家庭、工作与生活,于是一切周而复始。

不平衡的关系注定难以持久和谐,不平衡的状态迟早会被打破,不平衡的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难免带来后遗症。某种程度上说,人生之道是平衡之道,教育之道亦是平衡之道。

《中国教育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4018;累计访问人数:62147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