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胡卫: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推手——追忆教育大家陶西平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2-6-23 点击数:20079


 

无标题01.jpg 

 

上世纪80年代,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教育研究人员,我认识当时教育界的陶西平同志,远比他认识我要早。当时,正是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十分活跃的时期,各种思潮交锋叠加各种观念碰撞,上海教育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我虽刚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踏进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不久,但也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裹挟和推动,投身于各种工作会议、交流座谈和考察活动,还和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一起废寝忘食地做课题、写文章,并由此积累了不少研究经历和资源。后来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下,又参与发起成立了“上海中青年教育工作者联谊会”。

 

无标题02.jpg 

上世纪80年代,胡卫成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教育研究人员

 

随着联谊会影响的扩大,上海市委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局的领导陈铁迪、王力平、吕型伟、姚庄行和袁采等人,也会定期召集我们中青年联谊会的一些活跃分子开会,听取我们对上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我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座谈会上,时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袁采很兴奋提及了北京的教育改革和时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的陶西平。他说,陶西平局长是位教育改革家,有理论有实践有胆识,他们两人很投缘,经常分享各自的思考和做法,南北呼应,推动两地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探索。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陶西平的名字。从这以后,陆续从书籍报刊、朋友介绍以及向他本人的求证中,逐渐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其在我脑海中的形象也从模糊、碎片、平面变得清晰、完整、鲜活起来。

 

无标题03.jpg 

北京十二中的”老校长”陶西平

 

陶西平同志的经历很有一些传奇色彩。他从1955年起从事教育工作,分别当过小学和中学教师,凭借艰苦的努力和过人的智慧,逐步从教研组长、年级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一路做到中学校长,成长为一名受人爱戴的教育专家。尤其是,在他担任北京十二中校长期间,所推出的一系列首创改革得到了广大师生、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对于北京十二中的先进经验,当时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都在头版作了大篇幅报导。也正因此,1986年陶西平同志被破格提拔为北京市教育局局长,1989年他还被任命为北京市市长助理兼任市教育局局长。在其局长任上,他在北京市由点到面全面推进和实施了中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和教职工聘任制。嗣后,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北京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系统全面推行。这在当时是石破天惊的举措,对上海和全国教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无标题04.jpg 

陶西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担任北京市领导

 

1993年是陶西平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他从北京市长助理任上,当选为北京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并于1998年获得连任。同期,他还先后担任了第八、九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这使他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教育立法活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在参与各种教育立法过程中,他的眼光从基础教育拓展到了职业教育、民办教育,从城市教育拓展到了农村教育、城乡一体化教育,从本土教育拓展到了国际教育,从信息技术教育拓展到了人工智能教育。

 

我见到陶西平同志并开始和他比较频繁往来,是始于本世纪初上海举办的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上。从那时算起到他2020年逝世,我们的友谊整整经历了20年。20年间,他所给予我的诸多指点、帮助、支持、提携和无数鼓励、鞭策、关怀、温暖,令我没齿难忘、终身受益,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和前进的不竭动力。在他逝世二周年的日子里,我谨撷取并记录几个和陶老交往的片断,作为对他的纪念和追思。

 

(一)

1996年,九届全国人大将民办教育立法工作列入人大立法规划。陶西平同志担任《民办教育促进法》起草领导小组成员,全程参与立法调研和法案起草工作。同一时期,我作为时任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牵头承担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托的民办教育立法课题研究工作。本人领衔的科研团队跑遍全国各主要省市,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所撰写的课题报告,得到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原副主任委员杨海波和时任副主任委员汪家镠、委员陶西平等领导的高度评价。

 

无标题05.jpg 

2000年6月8日,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研讨会上就民办教育立法进行探讨。图为左起杨海波、郝克明、胡卫、石立英、汪家镠、吕型伟、张民生

无标题06.jpg 

2000年6月8日,举办全国民办教育发展研讨会

 

2000年6月8日,陶西平同志受邀专程来上海出席“全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会议期间,他促成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研讨会(内部称“定稿会”)由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这一重要事情。最近,我在梳理这段历史时,从老同事丁笑炯博士那里找到了二十多年前那次盛会的全套简报(共六期),基本还原了当时会议的情景。

 

无标题07.jpg 

2001年11月13日,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研讨会简报

 

该次研讨会于2001年11月13-15日在上海建工锦江大酒店召开,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开轩,副主任委员汪家镠,委员柳斌、陶西平,以及上海市相关领导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大和教育部门代表,民办教育研究者,香港大学及香港教育专家,共约70人出席会议。可谓大咖云集、盛况空前。

 

无标题08.jpg 

2001年11月13日-15日,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主席台上就座的有:彭佩云(左五)、朱开轩(左六)、胡正昌(左四)、汪家镠(左七)、周慕姚(左三)、柳斌(左八)、陶西平(左二)、张伟江(左九)、夏秀蓉(左一)

 

该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汇集各方面代表对《民办教育促进法(草案)》的意见建议,并期望在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不难看出,陶西平同志对首部《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涉及该法的名称涵义、调整范围,对“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和民办学校产权归属的界定,以及国家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和监督、鼓励和支持等重要方面,都作了系统思考和深刻阐述。

 

会议期间,除开幕会、闭幕会各半天外,分两个组各举行了三次小组会,分别由柳斌和陶西平主持。由于我负责和参与了全程接待、研讨、会议记录、文字整理等工作,又被安排在陶西平同志那组参加讨论和发言,使得我和他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从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陶老主持会议开宗明义,不拖泥带水,会中对代表专家发言认真倾听,偶尔插话或点评。记得我在小组发言后,陶老就接了一句,“你们是有研究和实践基础的。”会议间隙,他还专门找我了解上海民办教育研究所的运行机制,他对我们“架构起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桥梁”“小机构+大网络”的运行模式十分赞赏。三天的会议,从陶老身上感受到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是儒雅睿智。讲话从容不迫、慢条斯理,而且总能给人以思考、启迪、信心和力量。二是平易近人。虽居高位,但不端架子,就象位温厚的长者,让人如沐春风。三是风趣幽默。常会信手沾来讲些趣闻秩事或拿自己开玩笑,让人忍俊不禁,并在轻松中体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四是懂得生活。他不仅有审美眼光,而且兴趣广泛。记得会议期间一天晚饭后,他约上几位在人大工作的同事去南京路逛街购物,事后听同去的朋友说,陶老为自己挑的羊毛衫既新潮又好看,这足见他是一位很有生活品味的人。

 

(二)

陶西平同志在北京教育局长任上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借鉴国外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开展了教育评价功能、体系及方法的深入研究,并将相关成果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范教育和特殊教育等领域加以了很好地推广。彼时,中国教育学会还专门成立了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陶西平亲任第一届理事长,而且连任长达15年之久,极大地推动了教育评价研究和实践不断走深走实。

 

无标题09.jpg 

上世纪80年代末,胡卫承担了“学生德育评估与学生品德考评研究”项目。在取得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制了学生品德测评方案,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在全市168万中小学生中实施。图为召开的“全国学生品德测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左起:王卫国、张志义、钱在森、李伯黍、胡卫

 

受到陶西平同志力推教育评价工作的影响和带动,当时我所工作的单位也举整个研究所之力,引进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双向细目表”,在基础教育各学科全面铺开教学质量评价研究。那个阶段,我结合自身所参与的“上海学生思想教育改革和规划研究”工作,承担了“学生德育评估与学生品德考评研究”项目。该项目,后来还被列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八五”规划重点课题。我所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制了学生品德测评方案,并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得以在全市168万中小学生中实施测评。也因此,当时上海教科所和北京教科所建立了十分密切的联系,定期通过人员往来和举行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分享彼此的研究成果。我至今还记得,和北京教科所梅克所长、高峡等研究人员交流探讨的情景。后来才知道,这一切交流和研讨之所以能顺利开展,都和陶西平局长背后大手的推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转眼到了20世纪90年代,教育系统面临的内外部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中国民办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兴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的人生经历了一次转折,也即尝试用新机制创办了上海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后改名为“民办教育研究所”),开始成建制地挺进民办教育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研究。但是,即便如此,我本人对教育评价研究和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来。只是,实践的对象变了,探索的领域宽了,参与的伙伴多了。

 

无标题09.jpg 

2005年10月22日在上海举办“学校评估国际研讨会”,陶西平和顾明远、郝克明、卢干奇、季明明及美国学校评估专家等出席会议。胡卫主持会议

 

举一个例子。2001年之后,随着中国加入 WTO ,教育评价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也越发频繁起来。全美私立教育鉴证委员会在这一过程中,先后和北京、香港开展学校鉴证评估合作,上海也紧随其后。在北京的一次会议上,通过时任全国人大教科文委员会教育室副主任卢干奇介绍,本人结识了全美私立教育鉴证委员会主席 Don Perty博士,随后该机构与上海教科院民办所合作,在上海、江苏、浙江等地一些民办学校中,开展了办学质量鉴证评价实验。在取得点上经验并着手面上推广的基础上,我们又借鉴陶西平同志在北京的做法,注册成立了上海市现代教育鉴证评估中心,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同时接受政府购买服务,承接民办学校设置评估、办学质量鉴证评估等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了推广中外教育鉴证评估的经验,推动学校鉴证评估制度改革,2005年10月22日,我们发起在上海举办了“2005年学校评估国际研讨会”。陶西平同志不顾当时身体不适,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郝克明、北京教科院院长季明明、全美私立教育鉴证委员会主席 Don Perty 等高级别专家一起,应邀出席了这次会议。同时参会的对象,还有来自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国内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以及各类教育机构的举办者、管理者,一共300多人。在会上,陶西平同志围绕民办教育的转型、鉴证评估的国际视野和中国教育的未来展望等话题,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和好评。

 

(三)

陶西平同志不仅心系体制内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体制外的民办教育事业也格外钟爱,可 谓用情至深、殚精竭虑。这种钟爱,从他不遗余力推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上, 就可见一斑。在此,我想结合本人亲历和了解的片断对民办教育协会成立的情况作些回顾。

 

在民办教育发展早期,由于受计划经济旧有思维的影响,各级政府对民办教育的控制较 多,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参与形式也非常单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完善,和民办教育有关的市场主体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才被逐步调动起来。为了争取 更多政策支持和更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大民办教育举办者、管理者不断通过“两会”议案 或提案,要求在全国层面成立民办教育行业组织。但囿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这种动议很快被 否决。当时有关部门给出的理由是,国家层面已经有了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会、成人教育 协会和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各大协会,完全可以涵盖民办教育行业协会的功能,没有必要再 叠床架屋。然而,真实原因可能并非如此。有一种说法是,那时国家政策对于建立全国性的 学会协会总体上持严控态度,基本上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因此,要在国家层面成立 民办教育行业组织,似乎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直到民办教育立法被提上全国人大议事日程,一些民办教育发展较为充分的地区纷纷建立起区域性民办教育行业组织,尤其原中央教科所理论室主任张志义开始把目光投注到民办教育的理论研究,并发起举办全国性民办教育研讨会,推动筹备成立全国民办教育社团组织。为了回应各方关切和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陶西平、柳斌、王明达、郝克明等退居二线的老同志,联名上书呼吁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

 

2003年初,在时任北京教科院院长季明明等人的倾力推动下,搭建起了以陶西平和柳斌共任主席的“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联谊会”平台。这一举动,并得到了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的积极支持。在此背景下,成立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协会有了一个较好的工作基础。

 


无标题011.jpg 

2005年12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陪同下到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调研,同时还了解了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运行机制和目标功能

 

2005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民办中小学协会和民办高教协会,本人被推选为民办中小学协会第一任会长。在推动上海民办教育行业协会建立和发展的同时,本人也积极参与了全国民办教育协会的筹备和成立工作。

 

记得2005年12月19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时任上海市副市长、民进上海市委主委严隽琪陪同下到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调研。两位领导对民办所“科研为中心,学校为基地,周边事业作保证”的运行体制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仔细了解了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运行机制和目标功能。许嘉璐主席对行业协会在推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上所发挥的建设性作用表示了赞许,当即表示,返京后会要尽力促成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的成立。后来便获悉,许主席回京不久,先是听取了季明明院长关于筹备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情况的汇报,又多次召集陶西平、柳斌等有关同志在民进中央专题研究协会成立事宜。之后,他还亲自带队走访了教育部,就成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一事当面向部领导提出建议,并得到积极回音。为了推动这项工作的真正落地,许主席还先后拜访了中央统战部主要领导和国务院分管教育领导,两位领导都明确表示予以支持。此后,民办教育协会筹备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经许主席和陶西平同志推荐,北京教科院原院长季明明、广东华美学校董事长张克强和本人作为地方代表,也十分荣幸一同参加了协会筹备组工作,见证了协会孕育及诞生的全过程。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筹建期间,有几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是许主席和陶西平同志默契配合。一次,我被通知去民进中央开会,到达会场发现还有季明明院长、民进中央秘书长赵光华、办公厅主任吴新秋、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等人。许主席主持会议,陶老介绍民办教育协会成立背景和筹备工作设想,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会后许主席在民进中央餐厅请大家吃饭,席间,许主席和陶老对赵光华和王文源搭档组建协会秘书处事宜提出了期许,气氛十分融洽。

 

二是巧用“两会”代表、委员资源。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董事长张杰庭回忆过这样一件往事:2008年两会期间,陶老找到他,让其帮忙邀请“两会”中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共商协会筹备事宜。第二天,11位民办教育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悉数到齐,陶老主持会议,很快达成共识,这11位“两会”代表和委员全部加入协会,并成为第一批副会长人选。

 

三是创新协会的运行机制。以往国家层面的协会,都由政府安排,财政出钱、给办公场地,协会主要领导包括秘书长副秘书长享有行政级别。但陶西平同志坚持民办教育协会要有行业组织的特点,也即不要行政职级和行政编制,经费全部自收自支。这也使得民办教育协会从成立伊始,就保持了较好的独立性。

 

四是推动成立民办教育研究院。在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框架上,陶西平同志匠心独具,提出除了设立学前教育、中小学、高教等专委会之外,要依托上海教科院民教所研究力量及其社会影响,在京外设立协会民办教育研究院。为此,陶老还给我专门打来电话,谈了他的构想,并让我牵头筹建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负责日后研究院的日常运行工作。

 

综上,不难发现民办教育协会创办经历了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过程,对此,历史应该加以铭记。

 

 无标题012.jpg

2008年5月17日,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无标题013.jpg 

2008年5月17日,陶西平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大会上致辞

经历千呼万唤的艰难过程,承载着民办教育界沉甸甸的期望,2008年5月,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经法定程序由政府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性行业组织。在协会成立大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分别发来贺信。陶西平同志众望所归,当选为协会首任会长。我也成为了协会首任副会长之一。同年11月1日,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共同为研究院揭牌。协会副会长季明明宣读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关于同意成立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的批文。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佐书兼任民办教育研究院院长,我则兼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无标题014.jpg 

2008年11月1日,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挂靠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严隽琪(右一)和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陶西平(左一)共同为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成立揭牌 

 

陶西平先生担任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期间,以其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对民办教育的倾情投入,让协会这个大家庭产生了出乎意料的凝聚力,在搭建与政府沟通的桥梁、维护民办教育合法权益、促进民办教育行业自律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进行全国性民办教育大调研并梳理出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十大问题递交教育部、组织出版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报告并定期编发协会会刊及简报,等等。所有这些工作,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陶西平同志的洞若观火的思想高度、开阔包容的视野胸襟和举重若轻的领导水平,赢得了大家深深的敬意和爱戴。

 

如今民办教育协会会长这一棒已经交到了刘林同志手上。刘林是陶老十分器重的民办教育领军人物,理想远大、处事老练、为人豁达,而且深受各方好评。相信,在刘林会长的带领下,民办教育协会这艘航船定能承载更多同业者的梦想,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四)

除了以上工作外,陶西平同志还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外民间教科文交流活动。因为德高望重,他曾先后被推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荣誉主席、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主席等重要职务。在教科文交流活动中,他凝练并形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主张,叫做“多一个角度,多一块阵地,多一条渠道,多一份效益”。践行这一主张,他牵头搭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国际交流平台,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顾明远先生在回忆陶老的文章中写道:“他常年活跃在国际教育舞台上,既向境外讲中国教育故事、介绍中国教育经验,又将在国外发现值得借鉴之处介绍到国内。他总能敏锐捕捉到世界各国最新的教育改革信息,并找到可用的‘他山之石’。”对此,本人深表赞同。就我个人的亲历而言,陶西平先生在推动民间教科文交流方面,令我感受很深的有如下这么几件事情:

 

一是鼓励探索中外合作办学质量鉴证评估。2009年5-6月间,时值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一周年之际,受陶西平会长和顾明远会长双重委托,上海教科院民办所和上海民办中小学协会共同承办了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国教育协会、美国“世界教育质量促进联盟”、美国“国际及跨地区认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09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全球公民”国际教育研讨会。

 

无标题015.jpg 

2009年5月10日,陶西平与胡卫在培养全球公民国际化研讨会上

无标题016.jpg 

2009年5月10日,陶西平在培养全球公民国际化研讨会上发表演讲

 

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学校管理者及教育工作者等代表近500人参加了会议。其中,三分之一代表来自境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知名教育鉴证机构、国外大型教育集团和研究机构。陶西平会长亲自出席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在讲话中,他用详实的数据,展示了中国教育在国际交流和合作方面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他指出,改革发展的历程证明,对外开放对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各类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及有益因素的不断引进,缩短了中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国内教育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陶西平同志的讲话视野开阔、寓意深刻,其很多见解至今对中国教育改革仍有指导意义。

 

无标题017.jpg 

2014年12月16日,陶西平和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在一起

 

二是支持开展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底,上海市教委批复同意成立上海市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主要围绕中西方融合课程的研发、学生发展性评估和跨文化实验成果的辐射等方面开展研究,重点聚焦在跨文化教育中学生的成长过程,结合信息化手段和数字化技术,对关键数据进行收集、归类、分析,并为后续教学提供决策依据。该中心集结了诸多国内外权威教育专家,并与知名的英国伊顿公学研究中心、约克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麦克米伦公司、上海市及各区国际交流中心缔结合作关系,成为联合研究单位,将共同研究中西教育的差异,立足不同国情、校情,发展东西文化兼容并蓄、优势互补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旨在打造一所教育行政部门与专业研究机构、学校实验基地等多方参与,同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良性互动的多元化综合性研究机构。我把上述有关该中心的信息,一五一十向陶西平同志作了详细汇报。他听后十分高兴,认为我们做的探索和他从事的亚太地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联合会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妙。于是,他欣然应约于2015年3月14日飞抵上海,出席“差异与融合—跨文化基础教育研讨会”,为刚成立的上海市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揭牌,并在该次研讨会上发表了极其精彩的演讲。

 

无标题018.jpg 

2015年3月14日陶西平出席在上海举行的“差异与融合—跨文化基础教育研讨会”,和时任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袁雯为刚成立的上海市跨文化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揭牌

 

三是积极推动大陆与台湾地区的教育文化交流。陶西平同志为推动海峡两岸民间教育交流,做了大量细致扎实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并结交了台湾地区各个阶层的朋友。我曾随同陶西平同志出访台湾,虽然时间过去了十多年,但很多场景依然清晰地印刻在脑海中。场景之一:在台湾学前教育年会上,陶老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热烈欢迎,提问者非常踊跃,陶老回答既充满自信,又不失幽默。不仅如此,他还发动代表团其他成员参加了各工作坊的交流和互动。场景之二:台湾接待方安排代表团参观了很多学校,陶老不仅认真听、仔细看,还不停用手中相机捕捉有借鉴意义的学校环境创设。其中,有一所学校的楼梯设计和数学符号很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引起了陶老很大兴趣,于是他便及时作了拍摄。后来,有一次听陶老演讲,谈及学校环境如何创建时,我欣喜发现陶老做的 PPT就用到了这所学校楼梯设计照片。场景之三:这次访台,在接待方安排下,我们专门考察了台北动物园,不仅参观了动物展区布局,还进到了动物标本制作车间。在座谈交流时,了解到台北动物园管理是隶属教育行政部门的,陶老认为这对大陆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把动物园资源与学校对接,把动物园作为课堂,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学习相关知识,还可以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随陶老台湾考察日程尽管排得很满,每天都早起晚睡,但陶老始终精神饱满,兴致盎然。

 

无标题019.jpg 

2003年10月30日,陶西平(右三)率团赴台湾考察私立教育。胡卫等随行

 

除了上述三件事情外,我还参加了不少陶西平同志主持或主办的国际教育交流活动,其中,包括应邀在世界学前教育大会和亚洲教育论坛上作专题演讲。我曾受聘担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一职。

 

(五)

我和陶老相识、相知、相交二十年,他对我各方面都很关照,无论公事,还是私事,都得到他的鼎力相助。我先后在上海教科院、民进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协等单位任职,并兼任一些国家及地方学会、协会等组织的领导职务,每次开口邀请陶老出席的活动,只要排得出时间,他都会欣然同意。

 

无标题020.jpg 

2003年,民进上海市委创办了民进教育论坛,至今,已举办了15届,期间,陶西平多次来沪出席民进论坛并发表演讲

 

2003年,民进上海市委创办了民进教育论坛,每年都会围绕重大教育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来进行演讲和研讨。至今,民进论坛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成为民进上海市委会参政议政的重要品牌。期间,陶西平同志不辞辛劳多次来沪出席我们的民进论坛并发表演讲,均受到与会者的广泛好评。

 

无标题021.jpg 

                              2015年11月29日,严隽琪、陶西平、王佐书等出席第七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以来,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性民办教育大会,每次大会的主题都很鲜明,既对宏观教育发展趋势作出准确研判,也对民办教育未来发展进行总体谋划。作为会长或名誉会长,陶西平先生连续出席了第一至第九届大会,并且在每一次大会上,都亲自作大会致辞或发表主旨报告。

 

无标题022.jpg 

2017年12月15日,陶西平出席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

 

其中,第九届大会由上海民办教育协会承办,我出面邀请陶老莅临并致词,他欣然接受。这是陶老最后一次参加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其音容笑貌也永远定格在了那次会议摄影的镜头里。另外,2015年11月24日受中民协培训专业委员会委托,上海民办教育协会承办了“第五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陶西平同志也应邀出席了该次论坛,并以“‘互联网’+时代下未来十年民办培训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主题作了主旨报告。

 

无标题023.jpg 

2015年11月24日,陶西平出席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发展高峰论坛

 

除了以上会议活动外,值得一提的还有WWEC教育者大会。该大会,是由君学教育集团牵头发起,由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和上海民办教育协会共同指导的大型综合性教育盛会,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了八届,每次参会规模都超过5000人次。每次大会都聚集国内外资本、教育、文艺、政商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精英,以教育为核心,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等形式,多层面、多维度展开碰撞和交流。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先生对 WWEC 教育者大会赞誉有加,曾感慨:“我参加过浦东三个有名论坛,陆家嘴论坛、浦江论坛,还有教育者大会,深感教育者大会热情高、有温度!”陶西平同志接连出席了两届,其致词演讲被认为是最精彩和最脑补的。一次论及教育功能时,他说道:“教育的本源是为人的发展服务,我们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下一代;我们有什么样的下一代,也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另一次以“未来不再遥远”为题,阐述了对未来教育的思考。他指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时代的变化、文化传统性的约束、技术的发展,是影响、决定未来教育的三大因素。对时代变化的认识,决定我们对未来教育的认识。”

 

无标题024.jpg 

2018年8月21日,陶西平在第六届WWEC教育者大会上演讲

 

        陶西平同志对协和教育集团和其所属的办学机构也关怀有加,并且多次亲临学校现场加以勉励和指导。2003年9月,他应邀出席协和双语学校落成典礼,并和时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炜一起为学校揭牌。

无标题025.jpg 

2003年,陶西平和上海市人大副主任胡炜为协和双语学校成立揭牌

 

2014年3月,他专程来沪出席《东西文化融合:中国的国际学校发展》一书的全球首发,对协和教育集团依靠国内外专家,以学校为实验基地,长期坚持“中西融合教育”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同年5月25日,他再次抵沪出席在文化广场举办的协和教育中心(集团)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并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致词,也使协和全体教职员工深受鼓舞。

无标题026.jpg 

2014年3月,陶平专程来沪出席《东西文化融合:中国的国际学校发展》一书的全球首发,并发表主旨演讲

无标题027.jpg 

2014年5月26日,陶西平和袁采、韩呼生、胡卫、钱在森等出席协和教育中心在上海文化广场举行成立20周年庆典活动

无标题028.jpg 

2014年5月26日,参加协和教育中心20周年庆典活动。左起袁采、胡卫、陶西平

 

陶西平同志既是一位教育大家,也是一位温厚的长者。凡是与他有过接触和交往的人,无不被他师长般的提点和亲人般的温暖所激励、所感动。我和陶西平同志熟稔后,一直把他视作良师益友,遇到工作变动、职称晋升、事业发展等事宜,都会找陶老商量,遇到不顺心或难解的问题矛盾也会向陶老倾诉。他总是耐心倾听、循循善诱,用自己宝贵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生活感悟,启发我、开导我。他勉励道: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停下脚步作些反省和总结不是坏事;一个人不一定要跑得最快,但要做跌倒了爬起来最快的人。这些朴实无华但却充满哲理的话语,使我深受教益。

 

陶西平同志对我的健康也是关心倍至。有件事特别值得记叙:2004年初,我因过度劳累导致视网膜受损,小年夜做了手术。陶老知道后,亲自电话询问治疗和恢复情况,并坚持让我去北京治疗眼疾最好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做术后检查。实在难违陶西平同志好意和苦心,我便按约定专门去了趟北京。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受陶西平同志委托,季明明院长派了专人接机和陪同。医院大厅里虽人头攒动,但我无需挂号,径直通过专门通道进入治疗室,一位主任医生已等候在那,他问过情况后,就耐心细致为我作了各项检查。最后得知,手术很成功,恢复得也不错。这件事足以折射陶西平同志为人之真诚和处事之周全,他对我这样一位小人物无微不至的关照和帮助,让我感激铭心、永世难忘。而陶西平同志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却十分豁达。他晚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几次演讲因体力不支而被送医院治疗。我多次劝他好好休息、劳逸结合,他总是一笑置之。只要还能走、能写、能讲,他都坚持在国内外四处奔走,笔耕不辍、传道授业,直到躺在医院病床上,口袋里还揣着十多张飞往世界各地的飞机票……

 

无标题029.jpg 

时光如梭,陶西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斯人已逝,音容宛在。追思陶老,既让我们内心深处对其充满敬意和感佩,也让我们再次从他崇高的人格和过人的智慧中受到教诲和启迪。

 

作者胡卫: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副主任、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7372;累计访问人数:6209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