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倪闽景:终身教育工作要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做贡献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9-14 点击数:9073

今年6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

什么是城市软实力?

终身教育工作对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应该起到什么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在2021年上海社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作了题为《终身教育工作要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做贡献》的主旨报告。

(以下为报告原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

什么是城市软实力?

我们来看一下全会上是如何阐述的:让核心价值凝心铸魂、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让现代治理引领未来、让法治名片更加闪亮、让都市风范充分彰显、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为创造新时代新奇迹、展现现代化新气象提供不竭动力源泉。在上海这座城市形成既讲规则秩序、又显蓬勃活力,既有国际风范、又有东方神韵,既能各美其美、又能美美与共,既可触摸历史、又能拥抱未来,既崇尚人人奋斗出彩、又体现处处守望相助,那样一种干事创业热土、幸福生活乐园的生动图景,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是软实力的内核所在,对软实力具有引领性、决定性、基础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提炼概括了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

坚持整体目标导向与人人竞相参与相结合。加强整体规划、整体设计,把方方面面的资源和力量调动起来。

坚持人人都是软实力,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让科学素养、人文精神、理性思维、责任意识等深入人心,让人与人美美与共,让人与城市相互成就。

坚持人人展示软实力,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有效运用市场机制,让城市软实力无处不在展现出来。这个人人都是软实力,终身教育有责任,也有很大的空间。

坚持不懈推进软要素的渐进积累、软环境的持续优化、软价值的集成跃升。借助重大事件、重大平台、重大活动等,努力实现城市软实力跳变跃升的突破。

抓牢软实力要素重构的新机遇,通过做强新要素率先实现换道超车。打造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场,占领软实力新赛道的制高点,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

抓牢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新机遇,通过规则引领掌握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新规则新标准制定,充分用好重量级国际平台,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

上海加入了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我们在终身教育条线就是要发出声音,形成引领。这次疫情防控上海的社区经验在国际上形成了很好的反响,但这只是开了个头。

我们要持续提升全球叙事能力,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明风貌。要重视城市终身教育品牌塑造,精心设计学习型城市标语等形象标识,树立一批新时代终身教育品牌标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充分讲好人民城市建设、中心城市功能、超大城市治理当中我们终身教育的精彩故事。

  如何在世界发展大变局中来寻找到定位?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是20009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189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千年宣言》一致通过的一项行动计划,该计划共分8项目标,旨在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

一是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二是普及小学教育,确保不论男童或女童都能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

三是两性平等和女性赋权。最好到2005年在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中消除两性差距,至迟于2015年在各级教育中消除此种差距;

四是降低儿童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

五是改善产妇保健,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到2015年实现普遍享有生殖保健;

六是对抗艾滋病及其他疾病。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

七是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将可持续发展原则纳入国家政策和方案;扭转环境资源的流失;

八是全球发展合作。

20159,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总部召开,联合国193个成员国在峰会上正式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共有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跨越15年,造福地球每一处、每一人,一个也不能少。我们也来看一下这17个发展目标:

1. 未来的世界将没有极端贫困。

2. 未来的世界将无人忍饥挨饿。

3. 未来的世界再不会有孩子死于本可治愈的疾病,每个人都有权享受终身医疗保健服务。

4. 未来的世界人人有学上,用知识充实一生。

5. 希望世界上所有女性享有和男性平等的发展机会。女性不获得长足发展,世界就不可能有美好未来。

6. 未来的世界人人享受清洁水资源,处处有足够的卫生设施。

7. 未来的世界人人能用上暖气、照明、电力等能源,同时不影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8. 未来的世界经济蓬勃增长,人人都有体面工作。

9. 未来的世界基础设施完善,工业体系健全,创新推动发展,盈利不再成为唯一目标,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好。

10. 希望我们的世界不管是在国家内部还是各国之间都不再有偏见和极端不平等现象。

11. 未来的世界里社区居住环境安全,所有居民得到包容和支持。

12. 未来的世界生产和消费都是可持续的——取之于自然,还之于自然。

13. 希望我们的世界不再受气候变化的威胁。

14. 希望我们的海洋得到恢复及悉心保护。

15. 希望世界上的森林和动物等陆地生态得到恢复及悉心保护。

16. 未来的世界处处和平,所有政府公开透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7. 希望世界上所有国家、所有人民通力合作,实现所有全球目标,造福地球每一处、每一人。

这个新的十五年目标,聚焦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上。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备受关注,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

我为什么讲这个,看上去这些东西好像离我们很远,但是上海作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卓越城市,我们终身教育要有所回应。

特别是20197月,上海加入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NLC),并以全球协调城市身份,与德国汉堡市和芬兰埃斯波市一起统筹、协调GNLC可持续发展教育主题,带动全球一百余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在UIL官网发布中英文版本的《上海可持续发展教育社区行动计划(2022-2021)》,并就疫情期间的学习型城市建设经验接受两次UIL的专访,被UIL选为学习型城市建设与高校发展互动的典型,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推进等作为典型经验被收录入UIL面向全球的出版物中。

今年6月,UNESCO面向全球第三轮行动可持续发展教育2030”已经发布,上海将进一步融入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领域,呈现上海的工作亮点,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给出更有效、更有力量的回应。

  终身教育工作

为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能做什么?

上海教育要站在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战略高度,建设与一流城市相匹配的一流教育;上海要大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这是建立高质量新体系的一场革命;上海终身教育必须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率先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十四五期间,上海市终身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率先建成以城市学习力为驱动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学习型社会, 形成普惠多元、泛在可选的终身学习环境。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城市学习力,二是终身学习环境,三是高质量发展。

  第一个关键词:城市学习力

我一直说一个城市的学习力,就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这方面我想说四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学习力的内涵。认知心理学层面的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意识、策略与方法等与学习过程有关的一些构成和素养。OECD2019年发布的《学习罗盘2030》(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中基于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丰富了学习能力的概念。指出要让学生在陌生环境中自定航向,形成强大适应能力和变革能力,聚焦创造新价值、协调矛盾困境、承担责任三项能力。这是我们终身教育理念需要转变的地方,我们比较突出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忽视素养提升和精神层面的提升。上海老干部大学提出的老年教育素质教育,我觉得我们也要提终身教育的素质教育。

第二,学习力不仅仅指学习能力,更是改变的力量。教育,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在于改变的力量。皮亚杰说:教育的目标不是去增加知识的数量,而是为孩子的发明和发现创造可能,塑造能做不一样事情的人。双减工作为什么这么难,就是一种教育惯性。家长教育思维出现了问题。我们终身教育的目标不能停留在增加知识和技能上,停留在跳跳唱唱上,尽管让老百姓体验到因学习而快乐很重要,但是通过教育实现人的改变更重要,终身教育的责任就是要进一步加大每个人的凝聚力和贡献社会的创造力。

第三,学习力是可以监测和评估的。20188月,上海首份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与能力监测研究成果报告27日在上海开放大学发布。这份报告历时两年,由上海市教委牵头,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开放大学等组成项目组,在全国率先对上海16个区的1665周岁户籍和非户籍人口进行了5000样本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旨在摸清市民的终身学习状况。报告提出,终身学习能力水平越高,事业发展越好,也越深感幸福。项目组发现,认为自己事业发展非常好的市民,其测得的终身学习能力水平也最高,得分均值为52.97,自我报告生活幸福的比例也更高;相反,认为自己事业发展非常不好的市民,其能力水平也最低,得分均值49.799,多自我报告生活很不幸福。这方面我们研究者很少,宣传也不够。

第四,学习力是城市最关键的软实力。我们过去比较重视学习者需要,但是忽视了城市发展的需要。我们工作当中最大的退步是在城市精神塑造文明单位建设方面弱化了终身教育的作用,我们原来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家庭的工作没有进展,反而退步了。最大的困境是终身教育课程系统和城市发展需要不匹配。好在我们有了一些新的探索,比如人文行走课程,就是把课程和城市历史与发展融为一体。最大的失误是忽视了在职职工的学习能力提升,十多年来我们主要劳动力受教育年限没有明显提升,因此加快形成上海特色双元制职工继续教育模式,实现本市职工继续教育普及率、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明显提高。

  第二个关键词:终身学习环境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终身学习文化环境。要扩大终身教育的社会宣传力度,利用各种新媒体、新平台,促进终身学习理念的有效普及,创新终身教育产品,营造浓郁的终身学习氛围,让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成为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名片,使学习成为新时代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方面我们做的是不够的,我们和SMG合作推出的金色学堂十分成功,这告诉我们这个空间很大,金色学堂是聚焦老年的媒体平台,其他的我们的工作如何突破,如何破圈需要大家研究和努力。我们在这个条线上工作的同志很投入,很努力,但仅限于我们这些人做终身教育显然是不够的,破圈就是要在我们这个圈子以外形成力量,形成影响力。

第二,终身学习激励环境。完善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制度,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作用,实现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实现每个人有一个学分银行账户,学分银行不能只在学分转换上做文章,要把每个人的学习档案汇聚起来,形成激励机制,让每个人因为学习而得到鼓励。

第三,终身学习数字化环境。这几天元宇宙的概念很火,在没有数字化以前,我们人类只有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现在有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世界,这个世界无边无际,是一个全新的宇宙,我们的生活、工作在这个新的世界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终身教育不仅仅是利用数字化来改变教学方式和组织方式,更是学习内容和学习理念的革命。丰富各类学习资源,创新终身教育载体,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学习模式,扩大终身教育服务规模,推动各类终身教育机构的提质升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数字技术为动力的终身教育新生态,提升市民数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第四,终身教育生态环境。我觉得终身教育工作就像统战工作一样,我们要把自己的力量搞得大大的,终身教育的力量远远没有凝聚起来、发挥出来。因此,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终身教育的活力和积极性,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格局,实现终身教育的共建共享共治。终身教育工作之所以像统战工作,就是要把别人的力量变成我们的力量。人文行走把各条街道、各个场馆串联起来,各行各业都是我们团结和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双减背景下培训机构需要转型,他们在终身教育上实际上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拓展。

  第三个关键词:终身教育高质量发展

国家颁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第十三篇提升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首次单设了教育一章,题目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终身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哪里?

一是促进终身教育内涵发展。终身教育规模发展是重要的,我们在未来五年老年大学数量要翻倍,要新建几百个市民社区学习坊,会有更多市民终身学习体验基地,但是终身教育内涵发展更重要,这个内涵主要是课程、教师、活动的质量。我们需要完善师资库建设,促进社会优质师资进入我们的系统我们的课堂;我们要继续加强终身教育品牌建设,为各类企业和社会群体提供订单式、个性化服务。我们现在老年大学钦州书院在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方面有了一定的知名度,长宁的云上课堂也做的很好,但是这样的品牌太少了。

二是促进终身教育均衡发展。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虽然不是基本公共服务,但是我认为已经到了准公共服务了,上海的老百姓已经开始有很大的需求了。但是城市乡村之间的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情况频频出现,已经到了考虑均衡发展的时候了。

三是促进终身教育开放发展。这个开放,一方面是指终身教育国际化战略,上海开放大学已经做了几期世界终身教育管理者的培训班,上海老年大学每两年举办第三年龄学校的教育论坛,讲好上海故事,为提升上海城市影响力做贡献。另一发面,我们也要用开放的心态,学习国内先进的做法,在长三角推进学分银行,支持和帮助中西部地区终身教育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光荣。

四是促进终身教育创新发展。终身教育有许多地方可以去创新。比如家庭教育,家长们太需要有针对性的帮助来缓解他们的焦虑了;再比如职工教育,双元制的架构还模模糊糊,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去落地;再比如在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如何帮助他们尽快融入上海融入社区,我们终身教育可以做很多事。

总之,城市软实力的提升,终身教育大有可为。我们只有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我们才能用系统思维去谋略、用创造性的举措去破局、用扎实的工作去推进落实。

(第一教育)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3694;累计访问人数:6191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