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本会与市生态文化协会组织首批 “生态文化学校”科普一日游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11-15 点击数:24447

   本网讯(本网综合消息)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联合上海市生态文化协会最近组织首批十所“生态文化学校”:上海浦东新区民办万科学校,上海民办包玉刚实验高中,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上海青浦区世界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学,上海市民办协和双语学校,上海市民办尚德实验学校,上海市徐汇区逸夫小学,上海民办福山正达外国语小学学生代表及老师共150余人,参观了亚洲最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置场——上海老港固体废弃物处置基地。参加“垃圾去哪儿了”科普一日游活动。师生们了解了关于日常生活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观摩上海日常的垃圾处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对垃圾和资源利用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便利。

        进入老港基地大门,等候已久工作人员上车,继续开进厂区的过程,师生们通过工作人员了解到上海市区六成的生活垃圾通过内河航运到老港基地,然后被分装在集装箱内,运进垃圾处理区。

师生们还了解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老港基地1989年运营至今,从一二三期到中外合资的四期再到五期综合填埋处置运营,生活垃圾从简易填埋到标准卫生填埋,从过去的填埋为主到填埋焚烧并存再到现今焚烧为主填埋为辅。这过程是这座城市科技的进步,更是上海人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执着。

 

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                     老港综合填埋场二期厂房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是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关键布局。师生们进入到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大楼内,看到了最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备。

运送到河运码头的垃圾去哪里了呢?首先它被装上汽车进入卸料平台后被倒入垃圾坑,然后通过一个巨大的抓手将垃圾抓入焚烧炉,一次能抓起7~8吨的垃圾。

 排队进卸料坑的车队                      垃圾坑观察区模拟抓斗

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是焚烧和填埋。不过,大烟囱里排出来的可不是灰尘喔,而是水蒸气,这是为什么呢?燃烧产生的烟气从焚烧炉进入余热锅炉,这里可以将大量热烟气转成大量高温高压水蒸气;通过烟气净化技术将尾部烟气中各种污染物去除或减少。通过收集和压缩大量水蒸气进入汽机间,推动机组发电,剩余的水蒸气则通过那个大烟囱排放。垃圾在烈焰中转化为电能,炉渣则将变身为砖、水泥等建筑材料。最终垃圾体积将减为最初的1%,大幅提升了上海市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水平。而燃烧产生的飞灰处理后进行固体填埋。在填埋土堆上也会种上很多小树,改善环境。

上海目前流动人口3000万左右,在发展的同时,处理发展带来的垃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师生们在参观中了解到目前垃圾处理已经实现全程分类装卸、分类处置,大数据记录分析以及搭建全程追溯作业和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能级。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垃圾分类可以让焚烧发电更加有效率得进行。现代科技同样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科技的发展让更多的资源得到利用,是社会进步重要的一环,更为守护这青山绿水的环境资源。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中央控制室            参观中央控制室的学生们

经过一天的参观,同学们在这样一个“新课堂”收获了新知识,也对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垃圾分类不是小事,它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要开展广泛的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有效的督促引导,让更多人行动起来,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来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一起来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11488;累计访问人数:6208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