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协会新闻

胡卫:坚持与经济发展相配合的大职业教育观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9-7-29 点击数:19774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于726日(周五)上午9:00,在全国政协机关召开“破解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职业院校办学实力和吸引力”专题座谈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志先介绍情况,然后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及专家学者作交流发言。

    726日全国政协职业教育座谈会上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专职副主任、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胡卫作了题为《坚持与经济发展相配合的大职业教育观》的发言。

   各级各类教育都应有自己鲜明的定位和导向。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导向,不外乎二方面:

    一是产教融合

    早在100年前职教先贤黄炎培先生就提出,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 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知行合一”不谋而合。

    就当前而言,对职业教育界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是,依托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背景,按照国家职教新政20条,打造产教融合这一校企合作的升级版,其实质,一方面,将产业先进元素切实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技术水平的人才需求,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和规模,真正做到产业界和教育界的深度融合,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力资源。

   

    二是生涯导向

    黄炎培先生将职业教育的宗旨概括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其最终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这样才能真正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因此,“产教融合”和“生涯导向”,正是回答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内涵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充分体现。

 

    然而,由于我国“学而优则仕”的文化传统,以及用人单位片面强调高学历、高学位等社会现实驱动,学生和家长更愿意接受普通学历教育而不愿接受职业教育;即使进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提高学历学位的愿望也非常强烈。

所以长期以来,许多职业院校的升学倾向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度强调中高职和大学应用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的衔接;二是泛化和模糊了职业教育的概念和边界,甚至把师范教育、医学教育、音乐教育等都纳入其中。

 

    无独有偶,本世纪初我国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盲目追求“高学历”,导致职业学校日益走向学术化,专业教学和技能培训不受重视,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相脱节,从而失去办学特色,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方面教训深刻。

    事实上,技能型人才的成长有他们独特的规律,技能的提升不是在封闭的学校里学习就能够完成的,“工学交替(TVET)”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属性。上海市劳动模范李斌的成功案例便是有力证明,他初始学历只是中专,毕业后先到工厂工作,在取得实践经验后重回学校进修,学习结束后再返工厂。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用后再学,边用边学,逐步成长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高技能人才。由此,不难发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不是通过中高职到大学学历这一直接贯通的模式进行的。过于强调职业教育系统内部的衔接与贯通,过分拔高职业教育学历,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成长。

    为此,我国职业教育应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现实,力戒浮躁,切忌好高骛远,坚持办学定位,紧扣经济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层次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职业院校应明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不是学历的“升格”,而是与产业、行业、企业发展相对应的高质量、重内涵的“升级版”。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找准职业院校发展定位。

    各地政府部门应根据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不同层次技术水平的人才需求,合理确定职业教育发展的层次和规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要健全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引导职业院校主动适应产业升级转型需求,彰显技能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广大职业院校要坚持科学定位,优化发展战略,摒弃盲目攀高升格的倾向;根据各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中高职发展,重组盘活各类教育资源,关、并、撤规模小、设施差、师资弱的职业院校,实现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

在这方面,广西柳州职业教育是个榜样,该市汽车、机械、现代服务是三大支柱产业,对掌握操作技能的中初级技能人才需求量较大,因此,促进了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20172018年中职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上海,中职強,高职弱。上海先进制造业需要的是高级复合型技能人才,中职办得再好,学生毕业找不到对口岗位,65%都升学了。如申通地铁公司以前招收中职轨道交通专业毕业生,现在入职门槛提高,只招高职专科毕业生。因此,上海中职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升”,遴选中职学校的一些优势专业试点五年一贯制高职,以适应上海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深化职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探索建立国家及地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监测预报制度,定期发布职教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特别是紧缺专业岗位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引导职业院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二是完善行业指导机制,发挥行业组织对本领域职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作用,收集、发布国内外行业发展信息,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与推广,引导职业教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需要;三是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职业教育经费和时间,允许有条件的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委托职业教育机构进行职工培训,为职工继续学习提供便利。

   

     再次,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场景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因,职业院校只有把教学活动置于职业场景中,用真实的技术、真实的设备、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项目来开展教育,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应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建立中小企业实习中心,并通过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鼓励大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发挥骨干示范作用;同时,还应当以财政专项形式,推动行业组织参与职业学校专业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扭转校企合作表面化、两张皮问题,促进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7770;累计访问人数:62082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