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教育部:相关政策并非为限制民办教育 而是划出红线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数:1415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入园难”“入园贵等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开出药方,明确了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原则、目标和具体举措。1128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若干意见》作了解读,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无证园治理、过度逐利行为治理以及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等专项治理工作。

  提高公办园普惠园比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了显著成绩。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25.5万所幼儿园,在园幼儿达46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79.6%,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但从总体上看,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

  入园难主要表现在入公办园难。一方面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公办园的质量更有保障,另一方面公办园收费较低,所以大家都抢着上公办园,出现了入园难问题。入园贵则主要反映在入民办园贵,因为民办园的收费更高。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因此《若干意见》提出要提高普惠性、公益性,2020年全国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提高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据了解,2017年我国公办园占全部幼儿园的比例为44.1%,普惠性民办园所占比例为26.5%,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仅为70.6%,离80%的目标还有将近10个百分点。

  为了让绝大多数幼儿能够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我们提出了一个双线提高的思路,既要提高公办园的比例,也要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两条腿走路。吕玉刚表示,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衡价格的作用。

  同时,《若干意见》明确要求20196月底前各省区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办法,强调要健全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教育等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特别是教育部门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过考察调研,我们发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有非常大的潜力可挖。当前,有一大批小区没有建立配套幼儿园,或建了没有移交。同时,部分小区配套幼儿园没有办成公办园或者普惠性民办园。如果通过治理能够把这部分小区的配套幼儿园问题解决,80%这一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吕玉刚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对小区存在的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了不交等问题实行整治。在整改到位之前,小区不得办理竣工验收。今后小区能不能竣工验收,必须要经过教育部门签字认可,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到位的楼盘才能对外销售。

  鼓励建设普惠性民办园

  《若干意见》提出遏制民办园的过度逐利行为,并规定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姜瑾强调,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是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准则。从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根本属性来看,办幼儿园不是办企业。如果幼儿园在资本逐利性与学前教育公益性发生冲突时,我们首先应该坚守的是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应该把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把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

  同时,姜瑾也明确表示,相关政策并不是为了限制民办教育发展,而是对民办幼儿园提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划出红线,明晰底线,更好地引导社会资金理性投资,依法依规办园。

  另一方面,除了对过度逐利行为的规定,实际上《若干意见》也对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更多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并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在20196月底前各省份要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认定补助标准和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以及免除租金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姜瑾解释说,未来,政府扶持力度应与普惠民办园提供的普惠学位数量、办园质量相挂钩。也就是说,普惠性民办园提供的普惠性学位越多、质量越好,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财政支持。

  家园合作共同治理乱象

  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也让家长们焦虑不已。有不少家长反映,虽然要求学前教育减负,但幼儿园不教的知识,上小学后老师却教得非常快,没有做到真正的零起点教学,家长只能送孩子到课外培训机构上幼小衔接班。例如,以学而思出名的好未来旗下还有一个摩比思维,主要针对学前教育,大班孩子的数学教学纲要中甚至提出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和差倍分概念,有些知识点已经涉及小学奥数内容。

  对此,姜瑾认为,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应试教育压力下延,带来家长心理上的恐慌,很多家长担心别人的孩子都抢跑,我不抢跑,我的孩子跟不上怎么办?同时,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名义开办拔苗助长课程和培训班,实际上是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推波助澜。她表示,解决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还有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

在小学方面,应该给孩子入学留出一定过渡期,在教学进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要更好地顺应学龄前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降低学习坡度和难度,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良好过渡。

  在家长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转变观念。幼儿园要加强家园合作,与家长沟通交流,消除家长的顾虑,宣传小学化的危害。

  针对日益严峻的幼小衔接班乱象,教育部也将重拳出击。据姜瑾介绍,教育部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纠正现在非零起点教学的做法和倾向。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名义开办的拔苗助长辅导班实行全面监管。只有把小学非零起点教学问题解决了,把社会机构违规开办拔苗助长辅导班问题解决了,才能够从根本上铲除幼儿园小学化滋生的土壤,让家长真正安心、放心,不再被迫加入抢跑队伍。姜瑾说。

(经济日报)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9184;累计访问人数:85066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