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5日,西安外事学院冒雨举行20周年庆典。当晚,有网友以“坑爹的外事学院20周年校庆——冒雨进行的形式主义”为题在网上发帖,称“校方为了给前来的媒体一种好的视觉效果,要求学生不允许打伞,只能硬生生地接受大雨的洗礼!”随帖还配发了一张校庆时的照片,照片中领导坐在主席台上棚子下,无一人打伞,而台下操场上的学生则身着雨衣,形成了强烈对比。这条帖子引起了网友热议。
微博上,众多外事学子对自己的遭遇纷纷发博表示不满,称“校方形式主义,不顾学生身体。”有微博称,“雨势越来越大,校方为了不让学生离开,干脆封闭了操场大门,不允许一个学生离开!学生们身上的衣服渐渐湿透,在风雨中饱受着寒冷。领导们在讲话之后便开始陆陆续续地离开,而可怜的学生们却依然不许离座!”
就此事件,西安外事学院党委副书记周战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应称,学校此前制订了两套校庆方案,一套在室外,一套在室内。因下雨,学校计划将校庆活动放在室内进行,而室内只能容纳几百人,所以很多学生强烈呼吁一定要放到室外去。甚至有同学讲,如果放在室内,他们明天就不上课。周战利承认,校庆当天确有学生因淋雨感冒。他表示,当天校庆活动之前,已通知学生开完会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离开或是继续观看文艺演出。校庆结束后,学校食堂还为学生提供了免费姜汤并为感冒的学生进行免费治疗。
校方的做法,引起舆论热议:
有人质疑称,在校庆这一盛大的活动面前,学生的身体、自尊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吗?校庆的本意是继承传统,开创未来,让每一名学子知校爱校。然而一场大雨过后,又有几人还会念学校的好?也有人为一所大学的精神就这样被大雨冲刷得干干净净而遗憾。还有人士发表议论称,“当前大学生之所以对母校缺乏认同,缺少归属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如今的大学更像是官场而非心灵的家园。让学生淋雨的领导不是好领导,让学生淋雨的大学同样不是好大学。”
一条校庆新闻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确实因为其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当前诸多学校校庆时忽略学生感受的现象是一种警示。综观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庆,校庆的基本基调是反思过去、规划未来,明晰使命,这样的大学,才富有生命力。然而,我们的很多校庆往往是做给外人看的,带着汇报的性质,而学生,这一学校的真正主体的参与性往往不足,甚至得不到基本的尊重。教育工作者是否能够在一言一行中彰显自己标榜的道德、精神和教育之爱?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导致学校倡导多年的以人为本、师道尊严遭受损失的事件并不鲜见,此次校庆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当然,冒雨参加校庆也是上天给学生的一个锻炼机会。
(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 作者:刘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