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高水平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新要求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7-12 点击数:3399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把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赋予新时代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目标定位要立足新高度

打造一批具有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是新时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目标,需要在教育国际化领域确立深远的目标定位。

首先,要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责任、路径与策略,提升国际化的视野、思维和能力,切实通过国际化进程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要对接世界一流的标准,勇当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舞台的领头雁,在国际教育的大环境中比对、竞争,通过充分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输出高职教育优质资源来确立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三,要将教育国际化作为新时期提升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一极和内驱动力,把教育国际化上升为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寻求突破口和立足点,形成以点带面的推进效应。

第四,要主动接轨国际互认体系,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经验,重塑专业建设理念、再造专业建设流程、完善保障体系与支撑机制,全面提升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准。

人才培养要探索新模式

要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质量观,致力于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要以质量+标准提升人才供给有效性,引进和参与开发国际行业、职业标准,既要把握职业特色精准发力施策,将国际化质量升级与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有机结合;又要把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标准,建立以行业为主体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推进专业建设对接行业产业发展,提高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的精准性和人才培养供给的有效性。

要以专业+语言探索高职复合型人才培养,语言是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在强化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要整合发挥留学归国与国外教育背景教师、外教的师资优势,开发设置多语种及双语课程,供学生辅修、选修,切实解决好学生懂技术不懂语言、懂语言不懂技术的现实问题。

要以学校+企业拓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走出去企业合作,共同制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企业海外分公司(生产基地)的人才输出订单培养计划,开展输出海外的人才培养,将校企协同育人上升到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层面。

要探索技能特色的留学生教育,通过政府间合作、学校与政府合作、院校之间合作等多种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平台建设要拓展新路径

要提升引进来平台 >>> 从零散的课程、标准、师资等国际资源引进走向专业层面的合作办学,以深度对接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集聚国际化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而积极探索国际学院架构的平台建设,营造整体、浓厚的教育国际化氛围,提升国际化人才系统培养的平台支持能力。

要拓展走出去平台 >>> 一方面可根据区域分布或行业属性成立教育国际化联盟或海外办学机构,构建高职教育国际化海外布局的“1+N”模式,走内部错位、外部整合、可复制化的新型高职教育国际化路径;另一方面,要紧紧抓牢地方产业、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与走出去的企业合力推进国际化进程。作为高水平建设的高职院校,要以排头兵的角色拓展推进国际化项目,进而带动相关联盟成员借船出海,根据项目需要选择性跟进参与或扩大充实项目的内容,在头雁效应的基础上形成头雁带动群雁飞的抱团发展效应。

服务引领要打造新品牌

服务能力是高水平高职院校办学影响力的重要标志,要积极打造国际化的服务品牌,以教育国际化来彰显高水平院校的服务引领。立足高职教育的类型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可立足两个领域发挥服务优势。

打造技能培训的服务品牌 >>> 整合多专业、多技能的资源优势,积极在海外设立国际职业培训中心(或学院),设计与开发分行业、分类型的培训课程包。为进一步形成品牌和集聚效应,可学习借鉴孔子学院的办学及推广模式,打造诸如工匠学院”“鲁班工作坊等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版丝路学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培养世界工匠,提升本地区人口就业率,彰显中国高职教育对世界的贡献度,体现一个大国的担当。

打造语言学习与文化推广的服务品牌 >>> 既面向国内的社会学习者,也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习者,建立起一个依托网络、资源完备的语言学习资源服务体系和社交互动平台;重点开发一批多语种、双向普及的文化读本,营造文化交流,合作共赢的国际化氛围,增进师生的国际理解力。

 

教育之弦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64844;累计访问人数:92154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