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是国家级重点课题协作研究项目之一“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的子课题,也是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
课题的含义
网络环境下“ETPS”德育实践与研究,意在探索网络环境下实施“ETPS”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即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在学习型校园网和Internet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基本技能为基础,整合情感教育以及养成教育,结合我校实际,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优势,构建学校家庭社区情感支持系统,以情感为突破口,面向全体,通过对学生鼓励,表达信任,促使其进步,共同享受成功,最终达到提高道德水平、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成功教育形式。
课题的研究和实施
本课题从2002年10月开始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果。2004年7月,作为市政府“实事工程”之一:孝友中学与第五中学合并搬迁,现在的新校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优美的环境条件,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调整研究机构,确定课题组负责人,调整子课题内容及课题小组成员。并将围绕七个子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践与研究。①“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网络教育研究;②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思想的实践与研究;③网络环境下团队工作的实践与研究;④博客在班级管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⑤专题德育网站与课件的建设与作用研究;⑥网络主题班会的实践与研究;⑦电子家访与传统家访的互补研究。
二、加强调研与培训,提高德育研究能力。
1、多样测试,全面调查,研究对策。
(1)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阵地,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又离不开社会环境,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协调,以便从整体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我们进行了“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问卷调查,如做好起点班初一新生问卷调查(如表1、表2、表3),了解其家庭情况、所处社会环境及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的认识,初步认识家长是否掌握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子女时一般采用的方法,家长对子女成长的渴望和要求,家校渠道畅通情况。
如表1:“在家里,你感觉”:(抽样统计)
总数 非常快乐 很沉闷,不快乐 难以忍受,甚至有不想回家的念头
172 157 13 2
100.0% 91.3% 7.6% 1.2%
表2:你觉得父母之间的关系:(抽样统计)
总数 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彼此关心较少,但仍能和睦相处 经常吵闹 已经分开
172 137 23 4 9
100.0% 79.7% 13.4% 2.3% 5.2%
表3:特殊家庭对学生品德、学习的影响:(抽样统计)
再婚、单亲家庭数 学习成绩优良 品德优良 家庭教育良好 家庭教育配合学校教育良好
27 8 10 8 9
100.0% 29.6% 37.1% 29.6% 33.3%
调查资料显示:①部分家庭存在陈旧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学生智力投资不惜一切代价,而对学生品德教育则不同程度地忽视和排斥,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②部分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有的家长对孩子或溺爱或虐待、或强制或放任;要么包办、代替,影响孩子个性、灵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要么一味迁就,放弃家长应尽的责任,养成了孩子的不良品德。③部分家长的教育方法落后。有的家庭奉行“金钱或物质刺激”,有的家庭则推行“大棒加蜜糖”等方法。④部分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环境往往被一些家长所忽视。他们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致使他们的孩子也染上同他们一样的坏习惯。⑤家庭教育良好及与学校教育结合良好,学生成长良好。
对策: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进行教育的能力和艺术。
我们还对初二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如表4、表5)。
表4:你是否感到读书厌烦、吃力、少劲、没精神?
调查人数 感到读书厌烦、吃力、少劲、没精神 占调查人数的比例
50 20 40%
61 19 31%
60 26 43%
合计 171 65 38%
表5:近年来,对各校实地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业层次分以下几档:你属于( )档。
A、 巧。(融会贯通,能巧答各类试题)
B、 熟。(能熟练地回答各类问题或笔解各类试题)
C、 会。(会解答各类试题,但不熟练)
D、 懂。(仅是理解各章节的原理和内容,解题比较困难)
E、 生。(对有些学科比较生疏,内容理解不深,不善于解题)
调查人数 A、巧 B、熟 C、会 D、懂 E、生
171 4 49 404 12 2
100% 2% 29% 61% 7% 1%
再如,在《说说我现在的烦恼》专题调查中,大部分同学都存在着学习方面的烦恼,有个别同学还存在着心理方面的烦恼。如:“我现在最大的烦恼就是我的学习,总觉得自己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有时我觉得很迷茫,未来会怎样呢?学习究竟是为什么?学习怎么会这样累?”“随着功课的增多,我渐渐地厌烦了学习生活,英语成绩一落千丈。我知道,这样对我的影响很大,我也曾试过认真点,但怎么也补不上去,我该怎么办?对于未来,我的前途一片渺茫,我不知道该怎么和父母、老师交代。烦恼就这样整天缠绕着我,我没有办法集中我的精力来学习,我该怎么办?”……
对策:要加强学生学习心理疏导、学习方法指导,促使学生重树信心、立志成才。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教学艺术等。在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通过对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的问卷调查,家长委员会的问卷调查,了解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和特长,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为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调查资料显示,教师使用电脑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特别是对网络的运用更需提高。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较高。
对策:加强班主任及其他老师、家长的培训,转变观念,提高德育与教学能力。
2、组织各种培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我们组织全校教职工加强学习,理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3)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其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组织“走进网络、感受网络”的课题培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研讨会,“网络技术”培训班,组织“学校可持续发展论坛”,将“班级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作为班集体考核的基本内容之一,逐步提高班主任、家长委员会、社区负责人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