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家观点

周荣:中国国际化学校的探索之路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8-5-7 点击数:337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时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需求。

201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一次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纲要里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强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间的认识和理解。

从根本上说,国际教育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展开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对外开放之路。

1985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明扼要地指明了教育发展的方向;到后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评价方式的改变、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等,一系列的教育改革,都是处在这一背景之下。国际化学校可以说是国际教育的探索者。

随着国际教育在中国的迅速发展,许多问题也随之出现。譬如:孩子是否适合出国?出国后准备学习什么样的专业?将来毕业之后,何去何从?如果留在国外,是否能够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学成后归国就业时,会不会与国内的文化脱节?

中国国际化学校成为了在国内接受国际教育的重要方式,其市场规模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仅20112016年间,其复合增长率就超过了18%。受政策、市场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民办国际化学校数量上升更为迅速。

从促进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角度看,国际化学校借鉴他山之石,着力从教育融合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出发,定能取得不俗的成绩。

众多企业通过投资或收购等方式,进入国际化学校领域。然而,由于教育市场的管理不完善,国际化学校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乱象。过度掺杂商业化因素,盲目照抄照搬国外教育模式;忽略是为谁办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也成为了摆在实践者面前的基准问题,急需“引导规范”和科学的“衡量体系”。

国际化学校管理者要洞悉全球教育国际化大势,看清时代发展格局,规划好今后的发展道路。

 

民教大家聊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39852;累计访问人数:624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