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上海杉达学院消息)4
月2日上午,上海杉达学院召开弘扬非营利性公益办学精神座谈会。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首任董事长李储文“讲述”学校创办历程的视频,围绕“传承教育情怀,不忘创办初心,牢记公益使命”的主题谈感想体会,深切缅怀李储文同志,感念他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举办者代表袁济、强连庆,常务董事和校领导储敏伟、李进、朱绍中、袁采、李庆、张增泰、王馥明、冯伟国、贾巧萍、袁树民等出席座谈会,各处室负责人、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参会。座谈会由副董事长储敏伟主持。
举办者、原副董事长强连庆说,第一,传承教育情怀。1985年,为了香港某公司UPS(不间断电源)科技项目的审批事项,我在新华社香港分社认识了李储文同志,当时他是第一副社长、港澳工委副书记,我是复旦大学教务长、党委常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当他了解到当时内地大学获得的教育投入情况后,凭借他对教育的热情影响了一批企业家对大学的投入。随后在1986年,储文同志和我同是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的顾问,当时基金会的宗旨是,资助青年教师出国留学后回国为教育事业作贡献,他非常重视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基金会几十年资助了一大批年轻的教学科研骨干。1992年杉达创办,1993年李储文同志担任第一届董事长,始终强调坚持公益性、非营利性的办学宗旨,使杉达在开创之时获得了古胜祥、曹光彪两位企业家的资助和社会的支持。我们要铭记老一辈同志对教育的情怀,他们的人格精神值得敬仰。第二,不忘创办初心。杉达的办学宗旨是坚持公益性、公平性和自主性。办学思想是依靠社会、同仁、民主办学。办学抓住三根支柱:一是抓质量,核心是教师和办学特色;二是抓管理,服务于师生,办成有影响的大学;三是抓财力,所有的资金用于提高办学质量和为师生服务。储文同志曾提出,教师的待遇就高不就低,学生的学费就低不就高。我们要培养道德高尚、学业精良,为国家、人民作贡献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始终。第三,牢记公益使命。民办大学的创办可以说经历了从定义、定性到定位三个阶段。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民办大学是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细则》,对非营利性、营利性民办学校进行分类登记作了规定,符合规定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登记为事业单位是与公办学校享有平等待遇的体现,更是民办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储文同志也曾为民办学校的教师争取同等待遇。大家要再接再厉,我相信百年以后的杉达一定能够成为世界水平的民办大学。
举办者、原副董事长兼校长袁济说,我与李储文同志认识是在1992年,在中央决策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上海交大、北大、清华三所高校部分教授发起创办了公益性的杉达大学。民间办一所大学,领头人一定要有自觉的社会责任和公益心,要有社会影响力!既然市和主管部门领导批准筹建杉达大学,具体工作和责任应该由我们承担。为了请好领头人,我恳请王生洪同志帮助推荐一位真正热心教育事业、有社会影响力的人担任校长,他非常赞成我的想法,当即推荐了李储文同志。在生洪同志引荐下,1992年8月中旬,我到市政府拜会了储文同志,他平易近人,实事求是。与他初次会面,当我说明来意时,他说,教育事业对国家太重要了,“从上到下,从官到民都重视教育,中国的繁荣昌盛是指日可待的”。储文同志又说,我没有专门从事过教育工作,我不能担任校长,建议从三所高校中聘选德高望重的老教授担任为好。随后我与他分享了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故事:在杰斐逊的墓志铭上书写了他对社会所作的三方面贡献,其中一点就是创办了西弗吉尼亚大学。他没有把担任总统写进他的墓志铭,那是因为他任职总统期间是否有贡献,要由全体选民做出评价。李老听后当即愉快地应允加盟杉达,在1993年正式组建杉达大学董事会起,储文同志出任董事长,正式成为杉达大学决策机构的领头人。在他的影响下,香港爱国实业家古胜祥先生首先资助了急需的教学设备(电脑、语言实验室、快速印刷和通讯设备等)以及5辆13座面包车接送授课教师,为杉达聘请最好的教师提供了交通保障。在觅校舍的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寄人篱下、不受待见的事情,但始终坚定创办民办大学的初衷。师生坚持刻苦勤奋地教和学的职责操守,顺利完成了首届毕业生客观毕业考试,考试合格的毕业生获得了市教育主管部门颁发的国家认可的毕业证书。由于校舍租赁单位个别领导的作难,在面临办不下去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真是应了一句充满哲理的话“祸兮福所倚”。在十分危急的形势下,由于学校举办者诚挚的、非营利办学的行为,当即得到一位开明睿智的干部朱晓明同志的支持(时任上海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在该公过渡用房的场地,以无偿资助方式解决学校用地,以旧房折旧作价出让原用房,这使得杉达大学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于1994年8月在金桥建立了自己的校舍。李储文同志还引荐了香港爱国实业家曹光彪先生,他认同杉达的办学理念,在考察他无偿捐助的“光彪楼”落成时对我说:“储文先生很客气,从不提具体要求,办一所大学仅100万美元怎么够。我可以资助杉达建设规划所需要的资金,但须做一个详细规划和用款计划。”我向储文同志做了汇报,储文同志要求我们,认真做好规划,用款计划要扣除杉达本身在三、五年内能够积累的资金后,再如实地报给曹先生。这也体现了李老严谨的做事风格。诚信、公平、质量的办学理念深深地影响了全体师生,老师认真教、学生勤奋学!杉达历来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储文同志也要求办出特色,比如首届本科毕业生(日语和艺术设计专业除外)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分别为98.4%和75.1%,达到了全国主要重点高校的平均水平。我们要铭记传承李储文董事长倡导的“教师的待遇就高不就低,学生的学费就低不就高”的原则,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做到诚实守信、办事公正;还要坚持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攻读硕、博学位,让他们能够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如何与学生相处之道,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杉达的长远发展,我们还要谋求民办大学的公平待遇。纪念李储文同志,希望同志们学习他的品格,尊师重教,留住人才,将学校办成优秀的社会资源、受社会欢迎的民办大学。
校长李进说,今天我们召开座谈会,缅怀李储文董事长,回顾杉达创业发展,聆听举办者的心声。我有三点感想:第一,不忘初心。听了老领导充满感情的讲述,很感动,创办杉达是为国家办教育、为人民办教育,挑了国家的重担、圆了学子的大学梦。不论办学如何艰辛,杉达始终坚持非营利,弘扬公益性。我与李老认识是2010年,他是市社联主席,我是新增补的副主席。李老鼓励我到杉达工作,他的两段话我记忆犹新,他说,要办就办一所完全的彻底的公益性学校;要把学生的负担降下来,教师的待遇搞上去。如今,我们在操作层面怎样不忘初心?就是要严格地按照学校章程办事,坚守公益、公平;坚持自主办学、民主办学、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第二,牢记使命。办学校是为社会主义祖国培养人的事业,牢记的是公益的使命,即“诚信、公平、质量”。办学、做人都要讲诚信,要将其贯穿教育过程始终。李老多次强调要注重教育质量、注重国际化,要办出特色。教育质量和国际化是杉达的传家宝。他一直告诫我们,现在杉达办得好,但仍要艰苦奋斗,要勤俭节约,不要忘本,这就是我们的使命。第三,传承情怀。对教育的情怀和对学校的感情。我们对教育事业一要敬仰二要敬畏,就是要作为自己的信念追求并遵循规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我们要对学校有感情,其中有两个要素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一是对老一辈要有感情。老一辈的教育理想和高风亮节是我们的榜样。学校是社会的资源,但同时是老一辈创办的心血,他们为国家作出贡献,也是他们的价值体现。二是对教师要有感情。爱师尊师、师道永恒是一个学校的品格。对老师的工作、措施、服务不到位就汇聚不到好教师,就不能教出好学生。李老曾说,我们要成为大师级的教师,这样才能把最好的学术给学生;希望杉达成为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为祖国现代化作贡献。我们要牢记李储文董事长的教诲,要牢记举办者的期望,守土有责,立德树人,以老一辈的精神办好我们的杉达。
常务董事袁采说,李储文董事长100周岁,他最后25年的故事是与杉达大学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的。储文同志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老前辈,有着传奇的一生,但为人低调,这也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储文同志为国家和民族、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我们要继承他的理想和精神。杉达25年的故事也值得讲述、传承和发扬。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公益使命。坚持非营利办学不仅仅是不要回报,更积极的一面在于奉献和付出,老一辈的举办者在学校提倡的就是这种精神,这才是真正的公益,我们必须牢记。来到杉达就是要来奉献的,这种奉献立足于国家、民族,以及教育的百年大计,李老的精神就是立足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纽带桥梁,大量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想通过教育振兴民族,这才是家国情怀。第二,以人为本。学校的发展,第一要素是人,是学校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储文同志在与我们的相处中,始终强调以人为本:“教师的待遇就高不就低,学生的学费就低不就高”,在资金的使用方向上要重点关注师生发展,在杉达形成以校为家的良好氛围。第三,诚信为上。这也是李储文董事长一直要求的,我们办学校就要取信于社会、教师和学生。我们承诺的一定要做到,这样才能将教育情怀、教育质量落到实处。除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水平,我们还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现在我们的学生受到社会欢迎,因为他们的行业忠诚度较高。第四,勤俭办学。虽然现在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也获得了政府扶持资金项目的支持,但还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的传统,杉达的办学精神必须要传承弘扬,希望每一位老师都会讲述杉达的故事,只有这样才能将杉达创办的初心和使命传承发扬下去。
常务董事李庆说,我是2001年认识李储文董事长,当时曹光彪先生让我代表他担任董事,杉达大学给我的印象很深刻。首先,我感到杉达的创办者、教职工为办好民办学校都非常敬业,这也给予我很大鼓舞。杉达创办基础很好、立意很高,李储文董事长对教育有很深的情怀,为学校带来各方面的资源,吸引香港企业家无偿资助杉达大学,对学校事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谈到办学的情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杉达大学是上海第一家民办大学,虽然目前社会上对民办大学还存在一定的偏见,不如国外有许多非常著名的私立大学,但加盟杉达的教职员工都非常好,为民办教育尽了很大的努力。民办学校具有自主权和创新的精神,我们要有一种使命感,带着创业的精神、干事业的劲头,将中国民办高校办好;我们更要有一份愿景,传承老一辈的办学精神,依靠一代代的杉达人将学校办成在中国有相当声誉、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民办大学,这便是对李储文董事长最好的纪念。第三,发挥民办大学的体制优势,坚持办学的自主性,不断提升质量内涵,体现应用型、国际化特色,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杉达大学会成为很好的学校。
与会教职工代表也纷纷发言,表达对李储文董事长的敬意与怀念。嘉善光彪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新中说,李储文董事长逝世消息传来,学院老员工们无不悲痛,纷纷追思李老的教育情怀和对杉达的杰出贡献,以激励后人继承和奋进。耄耋之年,他还两次来到学院参加一期和二期工程的奠基仪式,亲自挥锹填土;多次来到学院与中层干部、外教座谈指导工作,音容笑貌,永远都在我们心间。“杉达要坚持公益性办学,坚持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李老的这段话对我教育很深。我认为,杉达这些年的发展,都是按照李老的“初心”在实施、在推进,25周年校庆展示的办学成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们一定会继承李老的教育情怀,弘扬杉达的办学精神,继续努力奋进。
外语学院副院长王跃武说,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李储文先生对杉达所作出的极其巨大的贡献,刚才听了校领导讲述李老和杉达的故事,深受感动。正是这样高尚的思想、理念和情怀,促使我加盟了杉达,并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对杉达产生了极其深厚的感情。杉达20多年的办学历史也证明,在李老的倡导下,的确做到了非营利和公益性。坚持公益性,意味着我们必须自觉做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坚持公益性,意味着我们要讲奉献精神,外语学院的教师,将与杉达全体教师一起,尽心尽力,好好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业办主任沈毅说,李储文董事长的高风亮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从心底里尊敬李老,尊敬杉达大学的创办者。作为民办学校,杉达就是纯粹地搞教育,所以我愿意到杉达工作,感到自己不是打工。退休了再工作,是对被文革耽误的青春的弥补,能在杉达延续自己的职业生涯,跟着有崇高理想和信念的老同志一起干是一种幸运,所以不怕艰苦。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只要在杉达一天,就要按李老的要求与大家共同为培养人才而努力奋斗。杉达正在努力发展成为一所民办高校的示范性学校,正在向应用型、国际化、高水平发展,杉达会越办越好,请李老放心。
副董事长储敏伟最后说,大家饱含着深情,饱含着敬仰、感恩之情,重温、回顾、怀念李储文同志的办学情怀、思想和理念。李储文董事长不仅对学校有教育情怀,他一生从事了许多工作,为国家和民族作了很多贡献,有深深的家国情怀和文化情怀。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很好地总结、提炼、传承李老的教育思想和情怀,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一定要把杉达办得更好,做出更好的成绩来告慰我们的李储文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