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弱生转化 > 经典案例

弱生转化

    朱国红和她的“零差生”理论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8 点击数:1812

        最近,一本名为《没有孩子是差生》的新书在各大书店热销。这是一本用鲜活的“小故事”来阐解“差生”问题的书。作者朱国红是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山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她把15年的小学教育实践梳理、凝结成流畅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倡导了永不言“差生”的教育宣言。

      记者采访她时,她刚从苏州参加朱永新组织的“新教育实验”论坛回来。清瘦文雅的朱国红,面对记者还有些羞涩。当谈起她的“零差生”理论时,似乎打开了她的心泉,她的经历、她的感怀、她的所思所想如山间小溪般奔涌而出……

      是谁制造了“差生”

      在一次语文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题目:给多音字组词。其中有一个字“差”给了两个字音:cha(一声)cha(四声),34个学生的班级,竟然有32个学生在第二个空里填写“差生”,占全班人数的94.1%。

      是谁制造了“差生”?是谁让孩子们对这个词语记忆得如此深刻?朱国红满腹疑惑,她找来了词典甚至《辞海》,没有找到对这个词语的解释。

      朱国红凭着一个教师的敏锐与责任感组织学生对“差生”问题展开了讨论。87.2%的学生提到,“差生”一词是从老师口中和眼神中知道的,因为老师经常说“你怎么这么差呀!”,“这么简单的题目你还出错!”。79%的学生因为感觉这个词语格外刺耳而留下了深刻印象,17.4%的孩子则是因为被老师或家长称为“差生”、“笨蛋”等记忆在心。94.7%的学生认为自己不是差生。87%的学生不愿意称学习或纪律不好的同学为“差生”。

      学生的回答令朱国红震撼。在孩子的眼里,是老师制造了“差生”!幼小的孩子是从老师的眼神中,说话的语气中,小小的动作中,各类评比中,强烈感受到了老师无声的评判:孰优孰差。

      “四大金刚”的变化

      1998年,朱国红接了全校一个最“乱”、最“差”的班。班里有“四大金刚”,被校长和历任教师称为不可救药的“滚刀肉”。

      新班主任朱国红一上任,就收到了“四大金刚”精心准备的一系列的“礼物”:黑板上写满了“你严厉个狗屁!”;讲桌上赫然摆了一盘屎;下午放学,摩托车胎被注满了水……一系列的恶作剧,并没有把朱国红吓退。她在仔细观察“四大金刚”的表现,她在思考如何“转化”他们。

      “四大金刚”讲义气,不服别人管。那能不能让他们自己管好自己呢?朱国红看到当时班里的7名班干部有6名是女生,而男孩子的个性发展又尤其需要关注,她决定利用大、中、小队干部竞选的机会把“四大金刚”推上前台,让他们管理班级。

      朱国红的大胆举动令其他教师和家长很是担心。但朱国红坚信孩子都有自尊,都是好孩子。她耐心引导,给他们出主意,鼓励他们放手做事。从此,“四大金刚”开始了神奇的转变。其中一个担任班级卫生委员,他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带领同学打扫所有教师的办公室。

      小学毕业时他们写了一首诗送给老师,里面有这样的句子:“温柔/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您的柔声细语/足以激荡我们幼小的心灵。”

      朱国红坦诚地告诉记者,是这个班级让她开始真正思考“差生”问题。为这个班级,她倾注了全部心血,也曾偷偷哭过数次。她说,对这个班级她感情最深,至今学生还来看她。

      学会感谢

      清晨上课前,朱国红的班里都会响起“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埃……”那舒缓悠扬的旋律,同学们神情专注地打着手势。感谢生活,感谢父母,感谢老师……这纯美神圣的感情在孩子们心中流淌。
      朱国红说,坚持课前放这首音乐,主要是为了平复学生到校前浮躁的心态,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

      让孩子学会感谢,是朱国红的教育理念之一。同时她在自己的身上实践着对学生的感谢。

      《老师,让我背你走》是朱国红的一篇心得日记。那是一次清明节扫墓活动,朱国红不小心崴了脚,一位男生扶着老师下台阶时,悄悄对她说:“老师,让我背你走吧。”朱国红记下了一刹那的感受。她在班里读了她的日记。她说,那是她终生难忘的,她感谢学生……

      在《没有孩子是差生》的后记中,朱国红写道:人们用各种华丽的词语来形容教师的伟大与崇高,而我想用最朴实的语言感谢我教过的500多名学生,是他们让我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是他们让我的人生时时充满欢声和笑语,是他们让我感到自己活着竟然这么有意义。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中心  版权所有 ©2020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112-1号5号楼 电话:021-33728547 33728549 邮编:200042

    邮箱:mbfledu@163.com

    本网站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

    当前在线人数:46007;累计访问人数:885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