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要求教师把全部的爱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学生。有时候我感觉教育就像一片广袤无边的麦田,我就像一个幸福的农夫,在希望的田野上拾掇沉甸甸的麦穗。”
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培养了数千名土家儿女走出大山;他时时用微笑温暖着孩子们的心,是孩子们心灵的呵护者;他是孩子们德行养成的领路人,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二字。
他就是重庆石柱中学教师冉孟凯。
自责,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
一件从教生涯中最难忘的的事情,让冉孟凯至今仍耿耿于怀。
那是1992年临近高考的一个中午,作为值日教师的冉孟凯在教室里抓到了一名正从别人课桌里拿饭票的学生。令人吃惊的是,这名学生正是他所教的得意门生。短暂的尴尬后,学生扔下饭票就跑,这一跑竟然连高考也没有参加。后来冉孟凯从班主任处了解到,这名学生的父亲被判入狱,家境十分困难,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又不好意思向别人借才出此下策。
知道真相后,冉孟凯连连自责。他想,如果平时多关心、了解学生,这件事就可以避免,学生就不至于连前途都不要了。他觉得自己很不称职,并认定不能当好班主任的教师,就算不上一名合格的教师。
经冉孟凯多次申请,1993年9月,学校将初95级(2)班交给了他。这是一个全校出了名的“乱班”。第一次上课,学生们便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欢迎”这位新班主任:有趴在桌上睡觉的,有在过道打闹的,有的干脆坐在桌子上嗑瓜子,有的甚至摆起了龙门阵……
看着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如此自暴自弃,冉孟凯一阵阵揪心地疼痛,他感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他开始思索对策。经过仔细琢磨,冉孟凯决定从重塑集体荣誉感入手,让学生们找到久违的自信。他抓住校运会的契机,请几名“捣蛋鬼”当参谋,给体育老师做助教,并为班级制定了“摘取年级团体冠军”的目标。
渐渐地,学生们开始关心选手的训练了,不断为选手出谋划策,并自告奋勇“刺探”兄弟班级的“军情”,自发组织了“战地服务队”和“超级拉拉队”。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们班终于拿到团体冠军的那一刻,学生们围着冉孟凯跳啊,唱啊!
打铁要趁热。总结会上,冉孟凯特意组织了一堂“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主题班会,学生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了对班集体、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冉孟凯顺势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实行自我管理,由学生“民选”班委,制定班规。信任与尊重,调动了学生们的进取心。慢慢地,宽容、合作、团结、和谐的班风班貌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