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差生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8 点击数:2063
成绩差的学生在每个学校都存在,面对成绩差的学生,近来教育界有人哗众取宠,编出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用教师们的无赖来掩饰这种不争的事实。眼下的师生家长都十分渴望人才辈出,尤其是学习成绩,越高分便是越好,可谓是一俊遮百丑,以偏盖全.其实自古来,就没有完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作为教育者,作为家长,作为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区分清,辨证明差生现象,没有一面差便全差的学生,更没有一优便全优的学生。在当前重智力而轻非智力的教育环境下产生的差生该怎么办,本文的中心意思是——要善待成绩差的学生。报载某校为提高一差生的学习成绩而实行了陪读制度,导致该生自杀,学校无非是想方设法从该生身上榨出点分来,可学生的愧疚自责自卑甚至不能自拔而自杀,这是教育多么大的悲哀,是对学生怎样的伤害啊!
其实什么是优秀的学生,品行端正,有上进心就足矣,能自责自愧也非常好,但为了单纯提高学习成绩把学生逼到死胡同,与教育培养人的目标就相去太远了。教育是培养人的但不仅仅是培养科学家的,而是要培养大量的能自食其力的普通劳动者,社会也需要这样大量的普通劳动者,所以对待差生就要像对 待一个普通公民一样,不能过分要求。一个诚实守法,勤劳善良,有道德良知的人就是一个好公民,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规定做公民要是一个大学生式的人才,为什么学校就非得要求每一个学生成绩优秀,人人争当第一呢?为什么 差生就要被另眼相待呢?我们要善待差生,象善待每一个生命个体一样善待差生。
现代教育倡导人文关怀,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是对学生的理解、鼓励和关怀能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允许学生成绩差,是 对事实的尊重,更是学生人格的尊重,那些落后的教育观念,落后的师生评价体制已经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了。
究其原因,学校里不允许有差生存在,想方设法消灭差生,是和文革后而是年大学招生选拔密切相关的,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是我国人才匮乏时在学校教育中的矫枉过正,是急病猛药法。通过这二十年的精英式教育,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要求,更在中小学生的心灵上造成扭曲,使大量的学校教育变相为大学的预备教育,而不是社会的教育,背离了学校教育的宗旨。
善待成绩差的学生,首先是承认这样一个存在的事实,不是讳疾忌医,装聋做哑。一个人能力有限,尤其是学习能力更应该三六九等,不可能人人出类拔萃,个个聪明绝顶。其次是降低教师的评价要求,升学率,均分,及格率当作评价老师的硬指标。学习是人脑的行为,怎么能把一个人的思想行为当作另一个人的标准呢,教师应把一个个学生当作生龙活虎的个体,而不要当成自己充面子的机器。第三要把学生的评价模糊点,快乐点,不要言之凿凿 ,定性评价,非好即坏,学校是完美的人性,美好人格的场所,不是培养什么好人坏人的地方,优秀的差生的地方。不要在学习上崇尚优,而要在人格上崇尚优,不要在任何评价上贴上差的标签,而要学生感到平等、尊重、快乐。
让我们把那句话改过来 :没有学做差的学生,没有教的差的老师,都是优秀的。
让我们善待那些教的“差”的老师,更让我们善待那些成绩“差”的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本文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