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同学,是我校初一学生。小学是在我校北口的一所不错的学校里上的,2002年9月进入我校学习。
该生自入校以来,与高年级的一些学生甚至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称兄道弟,并且成为他“炫耀的资本”和依靠的“势力”。在校内,尤其是在初一年级、他们班,他为所欲为,看谁不顺眼,就打骂,而且下手不知轻重,往往是朝死里打,还威胁说,不能给老师、班主任、学校和他们的家长说;他还经常逼着要别人给他买东西吃,甚至还要钱;至于上课,要书没有,不用说什么文具、作业本,有的只是各种玩具甚至还有小动物,也有传呼机甚至还有小刀、棍棒等,坐没有坐样,随便进出课堂、下位、迟到是正常现象,吃喝更是常见,根本没有一点课堂纪律观念;对于老师,那才是他不怕的,因为据他及其他学生说,他曾在小学,经常严重违反纪律,不服老师管教,闹过老师,与老师对打,上告老师,使得当事老师被停职,是小学里出了名的小混混儿;他自己乱不说,还威胁纠集其他学生同老师作对,他自己却只作指挥,不出面,搞得班级乌烟瘴气。他也经常在班上做一些不堪入目的、不健康的行为,说一些污秽不堪的语言。不过,他倒忌惮班主任老师,也聪明地装样儿,因为班主任有其他学科的老师所没有的权利,他也根本就不把其他任课教师放在眼里头。
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班级管理的问题,除了向班主任了解一些学生情况和提醒班主任注意一些倾向之外,一般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自己解决问题,把自己的课堂管理好,不向他们“告”学生的“状”,但是有时进行通报,只是让班主任装作不知道,即使告诉班主任,我也给学生说明白。因此,学生们也信任我、愿意亲近我,也有利于开展工作。
我教他们班的历史,在一年的教学过程中,对其他学生采取了谈话、交流、沟通、协议等措施,稳定了班级秩序。只有对他,我先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思考转化的办法和寻找合适的时机,因为有一些学生曾经对我说过:“老师,王强就没有办法管了吗?我们还要上课!”、“老师,你只要管住王强,我也一定遵守纪律,一切听你的!”这无疑是给我下了“战书”,也坚定了我想方设法转化他的决心。
我经过走访学生、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还有他以前的同学,了解到王强同学的家庭问题严重,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没有能力管教,有事的时候,其姑姑处理,他长期与社会上不良的青少年在一起,养成了各种坏习气,在小学请家长就成了“家常便饭”,去多了也就没有作用了,家长后来干脆就不去了,任由他胡闹。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不能随便开除学生,学校采取的措施不得力,也无能为力,使得他更加肆无忌惮,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
我对他的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同情他,希望借助自己以往从事教育教学的经验,尤其是在转化这一类学生的实践中找到合适的方法,能从他的身上发现转化他的突破口、切入点,就认真观察他有哪些可以成为优点、长处、闪光点的地方,作为教育的契机。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王强也害怕老师管他,只要老师严厉、严格要求,讲究管理方法和艺术,他还是能够听进去的,有时还很聪明,尽量不和老师“挺”,他还对历史感兴趣,虽然经常问一些古钱币怎样兑换一类的问题,脑子也相当灵活,好表现自己,字也写得不错。因此,我在课堂上,对他采取了特别的转化措施。
1、利用课下或者课间找机会与他谈话,“谈判”签定“君子协定”,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
他在课堂上冷不丁问一些历史问题,虽然经常与钱有关,但是我就表扬他问得好。如果与当节课所讲内容有关,就讲给学生,并表扬他,要大家向他学习;如果与课堂知识差别太大,没有意义,就先表扬他知道钻研,再告诉他下课后再单独告诉他。我在给他解答后,借机引导到他违反课堂纪律上,让他提出解决办法,一般来说,我起初提出在课堂上给他犯错的机会是10-15次,也就是允许他犯10-15次错误,他往往提出要多几次,我们就“谈判”,达成一致意见,基本上是平均数,但是我提出每周递减次数,最好不要让老师批评。至于上课迟到,我先要求他迟到了在进班时要喊“报告”,经我允许后进班,随后要求在上课铃声落之前进班;上课期间需要出去,先举手经允许后可以去厕所(尽管我知道他多数时候是假装的)过渡到在课堂上不再出去。这样经过谈判协商,他也逐渐接受,而且在执行中,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次数,他刚开始也会耍赖,但经过说服也会听劝的。我告诉他,人要讲信用,自己说出的话要算数,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做个真正的“君子”,这样才能让其他人服你。他就尽量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即使超过了,也会认个错,收敛一些。我也告诉他,一个人不怕犯错,就怕不敢认错,连承认错误的勇气就没有,就更谈不上改错了,哪怕承认了错误,再犯了,另当别论,也可以原谅。在课后,我会再找他谈话,让他与老师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他是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给老师想个办法,出出注意,他往往不说了。再让他与其他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假如你想学习在有人捣乱而学不成的情况下,有什么感想,采取哪些办法来解决。我也告诉他,哪个学生的钱不是家长辛辛苦苦挣来的,也不是你替人家交的,再说了,同学之间的感情是最令人难忘的,你不会希望在大家分别以后给大家留下永久的坏印象吧,让大家一提起你,就骂你或者埋怨你耽误了大家,如果这样,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社会上混,还有什么脸面见自己的同学。这样一开导,他也有所感悟。
2、利用他的优点、闪光点,借有利时机表扬他,赏识他,鼓励他,培养他的自尊心、自信心
在讲课中,他会提出一些与讲课内容有关的问题,有时提出的问题是突发奇想,我会随即引导他,有问题要先举手经老师同意后再提,虽然我已经在讲课时养成了讲课与处理学生问题互不干扰的习惯,尽量不要打断老师正常的教学进程,把解答问题与讲课结合起来,并表扬他,甚至将功补过。在这方面,他也挺识时务,聪明,这样“功过”相抵,也合算,他就想方设法找立功的机会。一次评讲作业,需要在黑板上把部分主观题的答案写上去时,让学生记在自测题上,他就自告奋勇,我还有些犹豫,因为他个子小,字写得也不太好,但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个好机会吗?我就允许他和另一位学生轮换着抄。他也真下劲,为了能够够得着黑板最上边,把自己的凳子搬上去,站在上边写,写一会儿挪一次;写到底部,就似蹲非蹲地抄写,虽然每一行写得歪、斜,但每一个字写得是一笔一划,很认真。同学们都认可他,我也适时表扬了他,他也很得意,并提出请求,希望以后多给他这样的机会。
3、培养他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加强转化力度
由于他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他感兴趣的历史问题,我又适时讲解,并且特意在课下尽可能地多看书,查找资料,如果他提出的问题我一时不能解答,就告诉他实情,我就加强请教、学习,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这样既促进了我自身的提高,也培养他学习的兴趣,捣乱的次数在递减,有一定的进步。我经常把教科书借给他用,由于他记性特好,课本以及所讲的内容他很快就接受了,就把教学参考书借给他看,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并指定与所讲的内容有关的部分,布置一些作业,提问他一些问题。他也就逐渐养成习惯,在上课前,我把书给他,或者他给我打过招呼后拿走,按时上课,也不提出上厕所,也不吃喝,也很少乱说话,即使违反纪律,次数也在协议的范围之内,经过提醒也会改正。
4、找准机会教育他,改掉坏习气,向好的方面发展
他在我上课时,逐渐知道遵守课堂纪律,懂得规矩了,尽管偶尔也会出现反复,毕竟有很大进步,但是在这之外,依然我行我素。有几次在下课时间,我看到他在用拖把杆或用凳子腿儿打其他学生,嘴里还用难听的话骂,我马上制止,问他原因,他说:“我看他不顺眼,就要打他。”我就教育他:“如果换换位置,你怎样看?真把同学打伤了,人家家长可不愿意,也不会轻易罢手的,你还得掏钱给人家看病事小,惹急了,人家打你一顿,你也得受着。何况在学校里,学校知道了还得处分你。事情闹大了,说不定还要开除你。”我又问他:“你多大了?有没有到14周岁?”他说:“今年到了。”我就用法律来教育他:“再说了,你也14岁了,依照法律规定,也应当对自己的有些行为承担责任了,学校虽然在你义务教育阶段不能随便开除学生,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开除,只要是实在太严重了,也会考虑的。因为学校里也不是你一个人,还有其他学生需要学习,他们的合法权益也要受法律保护,派出所说不定就会找到你。”我还给他讲了几个学生因为打架被派出所罚款、拘留的例子,他虽然不怕学校给处分,因为他也知道学校是不敢也不会开除他的,但是却也真害怕学校开除他,也怕被人家家长打,更怕被派出所处罚。经过几次教育,他打架、骂人、说污言秽语的次数少多了。后来发生的他打架的事情,也是预料之中的,毕竟教育的影响是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能见效的。
5、在出现反复时,想方设法劝阻,但是在必要时给予必要的惩戒和管教
老师的表扬、鼓励、赏识、宽容在当时使他感到高兴,但是他也会觉得老师是在哄他,甚至还以为在讨好他、害怕他,害怕他的举报,因为他从小就已经尝到了一些甜头,因此就在进步的同时,也会骄傲自满,成为“资本”。随着对他要求越来越严,他感觉到窒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作“困兽犹斗”。因此,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在这个时候,老师一方面要冷静、忍耐,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化解矛盾,防止激化。也就是这个时候,在他的潜意识里那种对老师的尊敬也荡然无存了,有的只是向老师挑衅、耍赖,什么表扬、宽容、鼓励、赏识都见鬼去吧,必要的惩戒、管教还是要使用的。
在任何教育中都有奖惩两种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儿童年纪小,阅历浅,奖惩的教育效果一般较为明显。但是,也正由于儿童的不成熟,才应以正面表扬为主,运用惩罚手段应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