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行业动态

“全国民办教育看温州” 显现样本效应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9-30 点击数:2891

     买学区房?还是念没有房产限制的民办学校?郑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初一,在一番考量之后,最终他选择了一所民办学校。新学期,温州市共有22所新建学校投用,其中仅温州市区就有温州道尔顿小学、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东瓯中学等4所民办学校建成开学。随着温州市越来越多的品牌优质民办学校入驻,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开始越来越多元。近年来,温州市已累计吸引60多亿元社会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民办教育承担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教育任务,“公办保均衡、民办供选择”的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

    温州的民办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14”民办教育改革政策领跑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有力推进,率先试点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工作,创新各种合作办学模式……多年来一系列的大胆探索,形成了全国闻名的民办教育“温州模式”,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民办教育看温州”样本效应开始凸显。 

品牌荟萃

为市民提供更多元的选择

    近年来,随着江苏翔宇、北大新世纪、上海协和、上海新纪元、上海世外等一批国内知名教育集团的引入,温州市民办教育的整体品质进入提升快车道。

去年12月,总投资3亿元的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举行了落成捐赠仪式,是温州市最大手笔的捐资办学。“任何好东西都必须与当地特点相融,才能收到最佳效果,教学也是如此。”校长张洪亮表示,“温州森马协和国际学校不会完全照搬上海模式,会充分审视温州教育状况、课程教材与学生的英语水平、家庭教育等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据悉,首批引进的教师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协和学校半年到一年的“浸润”,确保在森马协和贯彻协和“中西文化融合”的办学理念。

    总投资达2.4亿元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在今秋首招小学、初中各8个班级。“国际范”的教育理念,是它与森马协和共同的特征,而在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方面,两校又各有侧重,在同一受众领域也能提供更细化的选择。

在已经落下帷幕的新高考中,本土民办教育品牌学校——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考生倪芳彬,以选考科目全部满分、708分的高分,被北京大学录取。育英国际本届高三一段上线173人,实现高考成绩新的突破。

    流行于北京、上海的五四课程来到温州。这个学期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在招生中引入五四课程班——实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课程体系。

有传统教育的再造升级,也有“国际范”的中西融合;有唱得响的本土民办品牌,也有引进的优质民办品牌……温州的民办教育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在为市民提供多元教育选择的同时,也与公办学校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截止2016学年,温州市有各类民办学校1476所,在校生49.09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33%

    据悉,“十三五”期间,温州市将推出30个教育引资引智项目,使温州荟萃全国更多优质的品牌教育,真正成为民办教育的样板工程。

破冰之旅

国家改革试点从温州开始

    温州的民办教育改革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早在1980年,温州就创办了全国首个“家庭幼儿班”。这是温州市民办学前教育的雏形,当时成为全国民办幼教的新生事物。

    近年来,温州市通过引导优质民办幼儿园举办分园、兼合等扩大规模,以集团化模式保证优质质量。目前,已促成爱绿、心桥、实艺、小童洲、早培、东方、百佳等优质学前教育品牌输出,成功组建市级民办教育集团。七家幼教集团校五年来快速发展,覆盖了近100所幼儿园。目前,温州市有民办幼儿园1359家,民办幼儿园比例高达90%,在园幼儿占85%,位居省内最高。

    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从温州破冰。2010年,浙江作为全国唯一承担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省份,把任务落实到温州等地。

201111月,温州民办教育“1+9”政策文件面世,一整套的制度设计,在民办教育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刻,打响了关键的第一炮。随后,改革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1+9”被替换为“1+14”,2013年形成“1+14”升级版……通过清理各种歧视性政策,破除师资、产权、税费等方面的不公壁垒,温州民办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重建”,同时在法人属性、扶持政策、管理机制等十个方面的改革中直指体制硬核。

    2015年出台《温州市民办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2017年修订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这套被民办教育界视为最系统、最综合的改革文本,温州还将在探索中继续升级领跑。

示范辐射

温州模式的样本效应显现

    今年,由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分类管理与民办学校财务运行”论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200多位民办学校(幼儿园)投资人、校长和财务负责人。会上,市教育局副局长戚德忠做了《民办学校清算路径分析》报告,这不仅是温州市积极落实国家民办教育新政策的具体行动之一,更是“民办教育看温州”显现的样本效应。

    去年11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这次修法多次来温调研。新《民促法》里的一些规定,其实温州已经进行了先期探索,比如分类扶持措施、营利性学校的专设办法等。”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主任王烽说。

    “分类管理”是此次修改后的《民促法》中最大的亮点。温州市早在2012年就开始推进分类登记管理。除了今年的“分类管理与民办学校财务运行”论坛,早在两年前,在同样的地点——温州大学成教学院,来自全市700多所民办学校的董事长、校长们就曾会集于此参加民办学校分类登记管理的培训。民办学校按照营利性、非营利性分类登记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或企业法人。“分类管理”,使得民办学校在享受土地、税收等优惠时不再面临身份的尴尬,更直接的利好则来自政府的专项奖补资金和以购买服务形式提供的财政支持。

而由温州市教育局、上海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翔宇教育集团等联合发起的温州民办教育研究院,作为链接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民办学校的第三方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民办教育对外项目合作的研究,在温州组织的教师培训、学校交流、论坛讲座等影响力已辐射至全国。

近年来,温州市累计吸引的社会资本在基础教育阶段,每年可为政府分担近40亿元的教育经费。2016年民办教育专项奖补资金到位4841万元,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到位2.59亿元,两项共计3.07亿元,试点以来,全市政府财政扶持资金达11.76亿元。 同时,广东省、福建省等多地的民办教育纷纷组团来温,学习“温州经验”,了解新政落地,“民办教育看温州”的样本效应开始显现。

 

(浙江新闻)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74837;累计访问人数:90594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