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值得重视与挖掘。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产生自尊、树立自信;学会理解和宽容;养成规则意识。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整合;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教育能力;提供服务环境·树立服务意识。正确理解和彰显合作学习的德育意义,能够凸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合作学习;德育意义;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05)01—0045—02
合作学习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样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科学原则,也体现了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作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它对学生道德 品质的影响值得我们重视与挖掘。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有个体目标,也有团队目标,这有利于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合作学习小组是在大团队中建立的小团队,有自己内部的互动运行机制,小组成员各自承担一定的学习研究任务,并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每个成员的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好坏、或者个体是否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不仅对自己很重要,而且对整个小组也很重要,或者说,个人的学习与研究不仅与个人有关,而且与小组整体的利益有关。在这种背景下,每个成员往往会自觉地把自己的努力置于团队的监督之下,并相互鼓励,为了自己的进步,也为了共同的目标及小组的成绩和荣誉,而尽力挖掘自己的智慧,做出自己的贡献。
另一方面,小组目标的实现正是班级团队大目标的实现之所在。之所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是为了团队的每个成员能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它一方面避免了大团队下的单向或有限的双向或偶尔多向的知识传授的低效率,另一方面,它避免了在传统模式下容易出现“阳光照不到的”“被遗忘的角落”。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一种“体现价值”的“团队归属”感,产生“团队意识”。而“一个良好的团队,不仅作为影响源自发地对它的成员产生作用,而且确实能够成为一种很大的教育力量,自觉地培养人和塑造人”。团队陶冶着个体,个体为团队而自豪,团队精神就在合作、吸引和共同进步中形成。
第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形成相互尊重的气氛,有利于产生自尊,树立自信。合作学习是一种互动式交流活动,这种交流既发生在小组的各个成员之问,也发生在组与组之间,既是学生之间生命主体与主体的交流与对话,也是师生之间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交流与对话。因为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在活动中个体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加强,主体加入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在和谐的人际气氛中,个体为自己同时也为集体承担着义务,并以个体和集体的共同进步为满足。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彼此尊重对方的情感和劳动,由此个体的自尊也得到了应有的保护,而自尊作为人格力量中重要的素质之一,对人的行为具有暗示、稳定和调节的作用。于是,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尊重和自尊又转变成为再次合作学习的基础,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理解和宽容。比照传统的“一呼百应”的模式,“合作学习”模式为学生相互间提供了充分的交流机会。这种交流是建立在自尊自重和平等互助的基础之上的,那么这种环境下的交流是“对话式”的,彼此之间易于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甚至乐于接受和分享彼此的思维结果,这种理解可以使彼此的思维方式相互影响,优化整合。谁的思维方式流畅、明快,就会被大家学习和借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同伴之间在反复交流、思维发生碰撞的同时,必然多了一份情感的沟通,如赞赏、佩服等。情感的交流则导致了彼此之问关系的协调,理解具备了人情的味道,具有了“推己及人”的色彩,逐步形成“换位”思考、角色的转移。这对形成更加和谐、更加使人愉悦的团队气氛十分有利。和谐的气氛中,有尊重与理解,增加了团队的凝聚力,团队成员之间也就自然有了宽容的态度,因为宽容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的。
第四,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规则意识,有利于实现他律与自律的整合,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他人与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在合作学习的小组中,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包括个人计划在内的小组计划的制定,任何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任务完成或学习研究取得了进展时,大家一起享受其中的快乐。由于个体作为主体在团队中拥有一定的地位,享有一定的权利,所以每个成员都愿意自觉地按照小组内部共同达成的规则行事,为团队做事就是为自己做事,或者说,团队目标的实现就是个体目标的实现。努力取得进步成为自觉自愿的行动,被视为一种“义务”,“有责任感”就成了当然之事。这种“责任感”在群体中产生,而小群体又是班级大团体的一部分,大团体为小团体的活动提供了环境与条件,小组的和谐气氛为大集体的良陛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样,个人的责任意识与系统和团体的责任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的循环,自律与他律可以实现有机的转换。
第五,合作学习体现了评价的公平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我教育能力。合作学习的过程增加了学生成功的机会,因为它不是在竞争性考试背景下将学生本人的成绩与他人,尤其是与优秀者相比,来证明其是否成功,而是让每个学生将自己努力后的成绩与其努力前的情形相比照。说明其是否进步,这种评价方式具有真实性、可比性,也更加合情合理,更显示公正。小组学生,尤其是差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是实实在在的,他们的自信心也就自然增强。“不断的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迁移到类似的情景中去。”这种评价观所带来的自信力具有强烈的自我激励功能。“成功一自信一自我激励一新的成功”,从而步入一种良性的循环。
第六,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服务性的环境。服务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处事态度。“合作学习”模式下建立的学习小组在结构上、成员间是异质的,也就是说,小组中既有成绩居优的学生,也有成绩较差的学生。异质性合作小组在任务分配和要求程度上根据学科任务的性质、特点和个人的实际能力对其成员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常常在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人都能较其原有的程度有所进步,进而使小组集体共同进步,而这种目标的实现,从计划的制定到目标的达成,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每个成员个体的积极努力,而且需要相互间的协同行动,成绩好的帮助和影响成绩差的,成绩差的会受到鼓舞而更加努力,并逐渐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强者帮助弱者的服务意识在合作学习中得到了体现。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集体性教学活动,理论上是合理的,其实效性已经被诸多的实验所证实,它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种活动中,意志与人格参与其中,正如皮亚杰所说“智力是一种真实的、建设性的活动,意志与人格是一种继续不断的、顽强的创造。”从道德的观点看,这种合作能使儿童真正执行行为的原则,而不只是服从外来的约束。“合作有助于形成一整套特殊的价值,如以平等为基础的公平和有机的互相依赖。”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一个鼓舞者、指导者和互教互学的平等的合作者,这本身就具有道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