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课改实践

课改实践

    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失衡现象及对策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10-5 点击数:1336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对课程改革和新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教师对其认识和实践、技术与使用还存在一定的落差,所以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时仍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顾此失彼、欲盖弥彰的失衡现象。
    失衡现象一:公开课中闪亮登场,家常课中隐多现少
    现代教育理念人人知晓,新课标精神个个领会,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教师更是深有体会,但在具体实施时,多媒体的应用仍旧浮于表面。它巨大而神奇的魅力也只有在公开教学或有人检查时才得以精彩地展示,平时的家常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唱主角。它昙花一现的闪亮登场对学生来说,多媒体再神奇也只是老师展示自己的工具。这样的应用不但不能体现出多媒体对教学有效的服务作用,而且还会与平时的教学形成巨大的反差,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失落感,不利于学生的常规学习。
    对策:让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带着公开课中的那份精彩走进家常课,使所有的学生在每节阅读课中都能感受到它给学习带来的方便和快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要把有效辅助教学、有效服务学生作为自己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唯一动机。其实这样,反而没有了使用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顾虑,没有了使用后因偶尔的失误被人评头论足的尴尬。既然这些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不存在了,那么也就更能以平常心态,放心大胆地投入到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和研究中,并逐渐使它成为自己宝贵的教学资源。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永葆公开课中查资料、做课件的那份激情、那份精心,把多媒体有效运用到所有的阅读教学中,使家常课和公开课一样精彩无限。由此,教师也在由敢用到善用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多媒体是自己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师生互动的最佳传媒。
    失衡现象二:局部不断出彩,整体常常平淡
    由于多媒体是辅助教学手段,主要用于课文的某个知识点或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所以教学时教师总是先把教学内容分割成若干块,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手段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由于太注重局部的出彩,忽视了整体的策划和布局,所以导致整个阅读过程的支离破碎,使教学失去了和谐的整体美,不但教学效果变得平淡无奇,就连原先局部的精彩也因此黯然失色。
    对策:教师在具体实施时,要有全局观念,要在自然和谐的大背景、大环境下,突出局部的精彩,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局部美和整体美高度统一。
    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协调:
    第一、好各分课件间的过渡和衔接。一般地,一个整课件往往由若干个突出强化各知识点和课文重难点学习的分课件组成。为了突出教学主题,强化教学效果,可用一些画面或文本形式将各分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这些画面或文本形式上就好比是课文中的过渡句段,内容上可以是文章的重难点,可以是文中的中心句,还可以是文中的中心插图……这些过渡课件的使用,既可从视觉上强化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又可自然地衔接上下课件,避免与教学无关的桌面内容对学生的干扰,便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课件与教学成为一个完美结合的整体。
    第二,给学生一个完美和谐的视听大环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不仅是辅助教师解决文中的重难点,更主要的是帮助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多种思维,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悟。这个情境不仅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而且还要给学生提供更美、更轻松、更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情,从色彩和旋律上定出本课教学所用的视听材料的基调。也就是说,所选材料的内容和形式,既要与各个具体的分语言环境相符,又要与整节课教学的总背景相吻合,从而使教学的内容与效果、应用的形式与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整体感悟和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提高了审美情趣、鉴赏能力等综合素养。
    失衡现象三:现有教材的简单复制、迁移多,整合教学的组创佳作少。
    多媒体教学一方面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切入,开启学生闭塞的思维,另一方面课件能纵横古今中外,扩大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横纵向对比、课内外互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多种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多媒体教学的这一作用却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为目前多媒体教学对教学内容的简单再现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搬家、书本搬家、网上资料翻本比比皆是,缺少对教材、学情的深层次挖掘和真正整合资料、驾驭教学的鼎力佳作。于是课堂上要么是违反教学规律、吃力不讨好的滥用,要么是课内的简单再现令学生枯燥无味或课外资料的过多摄人又让学生对课内学习找不到北的废用……最终因多媒体的不均衡合理的应用,使多媒体变得有害无益。
    对策:多媒体是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它的使用只能服从于教学需要,所以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那些抽象或过程复杂难以口头描述,学生理解吃力,传统教学形式难以奏效且又适于多媒体教学并预计效果明显的内容。避免追求像教科书一样的系统性,而应尽量做到实用性和系列化,以解决某一特定问题为主要目标。对每个知识点采用怎样的手段,运用怎样的媒体(文本、图像、声频、动画、视频等)都要通盘考虑,精心选择,并且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课内外一切有用的教学资源,竭力使各媒体通力合作,争取辅助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
    失衡现象四:预计目标定位高,具体实践效果低。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教师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助手的重要性。过分地注重它的作用使得教师往往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到教学中的技术呈现上,而忽视了学习的本来意义。于是,使用前教师往往把预计目标、技术含量和难度系数定得很高,但具体实践中由于受实际的教情与学情、设计与操作、使用与效果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又总是感到力不从心、把握不住,出现了高位目标、低位实践的落差。尤其是有些课件还不是执教人所做,那就更可能导致设计与使用、目标与效果不相符的多媒体教学失衡、失控的局面。
    对策:消除多媒体教学高位目标和低位实践的落差,设计是关键。设计作为目标和效果的桥梁,它既要服从使用目标,又要服务操作效果。所以,在具体设计制作时,应遵循科学合理、控制自如、操作方便的原则,做到内容、技术和艺术的高度统一。
    今后,多媒体教学在服务迅速发展的教育、服从全面实施课改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让教师困惑、供教师探索的失衡现象。但是,只要教师坚信多媒体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明确它的使用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在使用的过程中努力使它在不断的碰撞和磨合中得到调整和完善,那么多媒体教学则会在“失衡——均衡——失衡——均衡”的发展过程中,把对阅读教学的服务做得更好、更有效。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法律事务中心  版权所有 ©2020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112-1号5号楼 电话:021-33728547 33728549 邮编:200042

    邮箱:mbfledu@163.com

    本网站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承办

    当前在线人数:28198;累计访问人数:907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