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陈世清: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5-10 点击数:4017

内容提要:创新-开放-多元-包容,是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兼容并包、不拘一格、优胜劣汰、后来居上,是一流大学的必备机制。世界一流大学既不是以西方为标准,也不是以中国为标准,而是以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为标准,以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为标准。世界一流人才标准就是出世界一流成果的能力,世界一流成果就是原创基础理论。量子时代出世界一流原创基础理论成果必须运用中国人的对称思维方式,把学力摆在学历前面。不改变把学历摆在学力前面的教育产业化政策,试图靠“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和国家大量资金来堆砌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以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为核心的系统工程,不是高薪引进的老师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排名、论文引用率排名的推进工程。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教育体制有关,与钱无关。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  世界一流人才  原创基础理论  学力  科学范式  对称逻辑 对称经济学

 

在没有真正搞清楚到底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前,到处一哄而起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只是套取国家资金的噱头或炒作。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这实际上是从本质论层次回答了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怎样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培养出一流人才是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唯一标准。高校只有以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为核心展开各项工作,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以培养出一流人才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唯一标准,以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彻底否定了用国家大量资金引进“双顶级”(“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来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荒谬做法。靠国家大量资金引进“双顶级”来“建设”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是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与培养人才无关,与教育体制无关,可以在根本不改变现有僵化的教育体制的前提下,仅仅靠向国家要钱就可以实现,与建设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无关。把培养一流人才作为出发点、落脚点和标准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以根本改变现有僵化的教育体制为前提。陈世清创立的原创基础理论对称经济学、对称哲学、对称逻辑学、对称管理学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就足以说明,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教育体制有关,与钱无关。只要根本改变现在僵化、行政化、一切向钱看的教育体制,完全可以在不要国家投入一分钱的情况下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除非北大清华组织本校外校“雄厚”的学术力量驳倒、证伪陈世清的“原创基础理论”,否则北大清华、任何大学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名向国家要钱,都是骗国家的钱,国家一分钱都不应该给。现有一切向钱看导致比改革开放以前更僵化的教育体制,不是改革的成果,而是改革的异化。

 

那么,什么是世界一流人才?根据系统论,系统功能是系统要素、结构综合作用的结果;人才的综合素质,表现为比别人更强的能力,世界一流人才就是有世界一流能力的人才。能力包括体力和智力;把人才和非人才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是智力而非体力。智力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等等。把人才和非人才、高级人才和一般人才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包括思想创新能力、理论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社会创新能力,其中最本质的,是理论创新能力。改变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是原创思想;但原创思想只有系统化为原创理论,才能现实发挥它改变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马克思说过:“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理论一旦掌握群众,也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不仅如此,理论掌握群众是物质力量发挥作用的前提。原创思想重要,但原创思想中最重要的,是原创基础理论。原创基础理论是原创思想的母体;只有原创基础理论,才会使原创思想、原创理论源源不断,信守拈来。没有相对论。就没有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没有质能关系式,就没有原子弹,与核裂变聚变有关的一切理论与技术就无从谈起。没有我国自己的原创基础理论,所谓的“科研成果”、“顶尖科研成果”实际上只能是雕虫小技、一得之见,总体上只能跟在其他国家后面一步步爬行。把人才和非人才、高级人才和一般人才区别开来的最本质特征,是理论创新能力——形成原创思想、提出原创基础理论、产生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流”标准,本质上就是培养的学生出世界一流原创基础理论成果的能力。

 

如果不是以原创基础理论、而是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那么就要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世界顶级刊物”的概念定义是什么?如果说,“世界顶级刊物”就是发表“顶尖科研成果”的刊物,那什么是“顶尖科研成果”?如果又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定义,岂不是循环定义?

2、评定“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评定“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就是发表的论文都是“顶尖科研成果”,那么以“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岂不是循环论证?

3、“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是谁制定的?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人,他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资格谁赋予的?赋予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资格的人,他赋予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人的资格的资格,又是谁赋予的?……

4、“世界顶级刊物”的概念、评定“世界顶级刊物”的标准、制定“世界顶级刊物”标准的人的资格都不明确的情况下,在“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能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吗?如果不能用“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作为“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能够用“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的数量排名靠前、论文引用率排名靠前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吗?

 

一个国家通行的学术评价标准将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起引导、领导、主导、指导作用。一个国家通行错误的学术评价标准将误导整个国家的科学进程,一个国家通行正确的学术评价标准将极大促进整个国家的科学发展。符合科学学规范的、与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驱动型经济相对称的学术评价标准,只能是原创理论。以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论文引用率、引用率排名作为学术评价标准,是目前中国高校通行的做法。这种因为高校对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分配中的扭曲的利益机制导致的学术评价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将使我国高校学术研究误入歧途,严重错配了高校学术资源,阻碍了我国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刊物级别论”是一个悖论。按照“刊物级别论”,“高级”期刊发表的论文都是好论文、“低级”期刊发表的论文都是差论文的逻辑,好论文都应该往“高级”期刊去挤。可是“高级”期刊只有那么多,“高级”期刊版面有限,好论文如果都想在“高级”期刊发表肯定要排队。而真正的好论文都是有原创性的论文。那么,真正的有原创性的好论文是宁愿冒着被别人超越的风险在“高级”期刊那里排队,还是希望尽快发表?可以说,真正的有原创性的好论文都是希望尽快发表、能出真正的原创性成果的真正的学者会把尽快发表自己的成果、使自己的心血不至付诸东流摆在第一位,而不会把自己的论文发表的刊物级别放在第一位。可以说,把发表文章的刊物级别摆在第一位、宁愿在“高级”期刊排队排一年半载的论文,一般都是没有原创性因而不怕别人超越的“职称论文”,这样的论文不会是什么“好论文”。有的所谓“顶级学术刊物”公然宣称不发表原创程度太高的论文,理由是把握不准,怕闹笑话,损害自己“顶级学术刊物”的形象。有的所谓“顶级学术刊物”为了避免把握不准的风险维护自己的形象居然要求在它那里发表论文的作者必须有博士学位。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论文的水平高低和论文的原创程度高低成正比。“顶级学术刊物”顾及形象不敢发表原创程度高、学术水平高的论文,只发表原创程度低、学术水平低、风险度低的论文,原创程度高、学术水平高、风险度高的论文只能留给不顾及形象的“低级刊物”发表,是悖论。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是博士学位来自论文,而不是论文来自博士学位。“顶级学术刊物”为了避免把握不准的风险要求作者必须有博士学位,颠倒了论文与学位的关系,是悖论。“刊物级别悖论”典型说明了“刊物级别论”对学术的逆向误导,说明了只有任何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学术评价的起点平等,才能规范学术评价标准、促进高校科研健康发展。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而言,一篇学术论文,是在网络上发表还是在期刊上发表,在“顶级”期刊发表还是在“低级”期刊发表,其信息含量、知识含量与学术含金量没有任何区别。同样一篇论文,在“高级”期刊发表就成了高水平论文,在“低级” 期刊发表就成了低水平论文;在期刊上发表就是论文,在网络上发表就不是论文,没有任何根据。如果评价一篇论文的水平高低要借助刊物“级别”来参照,与评价者自己的水平不高有关,与论文本身的水平无关——一个真正高水平的学者,评价一篇论文水平高低不会以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为参照,一篇论文没有发表过也可以根据打印稿对其水平做出准确评价。如果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论文水平与刊物级别有关,那也是目前行政强制推行的“刊物级别论”学术评价标准的误区对学术界和公众心理的误导造成;这种误导以及由此造成的学术腐败与学术资源分配的错位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的建成和科学的健康发展。“刊物级别论”得以冠冕堂皇地推行是学术行政化的产物、学术产业化的产物、学术话语权不当竞争的产物、学术评价与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官僚主义与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物。“刊物级别论”为超学术的人身依附关系提供了基础、为学术论文发表中的寻租行为提供了空间、为学术评价中的腐败提供了温床。必须从科学认识论的层次对论文的学术评价标准正本清源。学术论文的水平高低由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决定、发表在“高级”刊物上的论文水平高于发表在“低级”刊物上的论文没有科学根据。一篇学术论文有没有原创性、原创程度如何、原创理论有没有科学价值、水平高低,与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无关。

 

如果说,科研成果显著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特征,那么明确什么是科研成果显著,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要前提。根据科学学原理,衡量科研成果显著、“顶尖科研成果”的标准不是“世界顶级刊物”,而是原创基础理论。在搞清楚什么是原创基础理论之前,要先搞清楚什么是原创理论。什么是原创理论?所谓原创理论,就是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就是建构新理论。原创不等于新观点、新解释、新政策、新方案、新模型,而是新理论。任何有科学价值的新理论或原创理论,都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系统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规范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实证性的统一、创新性与操作性的统一、创新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价值性的统一、创新性与主体性的统一的理论。原创理论的核心是创新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原创有绝对原创与相对原创。绝对原创是以人类为参照的原创,相对原创是以中国为参照的“原创”。牛顿宇宙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相对论、陈世清对称逻辑对称哲学对称经济学是以人类为参照的原创,改革开发以来在中国出现的市场化等于私有化理论、市场化等于金钱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价格化理论、市场化等于产业化理论、市场化等于自由化理论是以中国为参照的“原创”。以人类为参照的原创是真正的、有科学史意义的原创,以中国为参照的“原创”不是真正的原创,而只是忽悠我们这些乡下人土八路的“原创”。

 

从科学学的意义上,有没有自己真正的原创理论、原创理论能不能成立、原创程度高低、有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实际应用价值大小,才是衡量一篇论文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而不是以论文发表在哪一“级”的刊物上或论文引用率作为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准。除了原创理论及应用价值,以任何其他的标准作为衡量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准都只是提出者以自身标准量身定做、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以取得话语权的一种江湖手段;这种江湖手段与真正的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如果大行其道、泛滥成灾、潜移默化为学术界的潜规则,用这种潜规则替代科学发展与评价的显规则,必将搞乱人们的思想,造成学术评价科学标准的混乱,从而误导高校科研的发展,所以必须正本清源,重塑高校论文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

 

无论是知识的发展、哲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本质上都是理论的发展。任何科学的发展都是通过原创理论的产生来实现。没有原创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人类科学史就是原创理论的产生、发展史。科研成果的主要形式是论文,但论文不等于都是科学成果。对于没有提出原创理论的实验报告、案例分析、商榷文章、探讨文章、政策建议、方案设计,也叫论文,但不能算科研成果。只有提出原创理论的论文才算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根据理论原创程度不同分为新的学科、新的理论范式、新的基础理论、新的理论四种,体现了理论原创程度的四个层次。科研成果大小与理论原创程度成正比。原创程度越高的,科研成果越显著。那些创立新学科、建构新范式的成果具有人类科学发展的里程碑意义。科研成果显著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第一特征。但科研成果显著是指的理论原创程度或原创成果的质量,而不是发表论文的数量或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由于真正的原创理论被社会接受有一个过程,第一流的成果是既有范式替代性又有历史必然性的成果,新范式的成果往往会受到原有范式共同体的集体抵制,所以科研成果显著也不是指论文高引用率和得到高级别的奖项。学术评价是对学术成果(主要形式为论文、专著、科研被告)的学术水平与实际价值的评判。根据科学学原理,学术评价的唯一的科学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与实践价值。真正的符合科学学规范的原创理论肯定有实践价值;从学术评价的角度而言,实践价值只是对原创理论的科学性或原创理论是否成立的一种检验,所以严格意义上学术评价的唯一的科学标准是理论的原创性。一般情况下,理论的原创程度高低与学术水平高低、实践价值大小、学者的学术地位成正比。评判大学教授的水平不是获取博士学位的美国院校的排名,评判大学教授论文的水平不是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评判大学教授论文的价值不是论文的引用率高低,而是原创理论。大学教授与学生的原创理论不是由撰写论著的语种、发表论著的数量、出版载体的“级别”、论著被引用次数、被引用次数的排名、得过什么奖项决定,而是由理论的原创性本身决定。评价教授与学生的学术能力的标准不是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能熟练阅读外文资料,而是产生原创理论的能力。诺贝尔奖以“第一”——原创成果定义科学成果,才是学术评价真正的国际惯例,不是用原创成果定义科学成果的所谓学术评价的“国际惯例”都是别有用心的胡扯。离开理论的原创性讲科研成果、离开理论的原创程度标准讲学术评价、离开原创基础理论讲“顶尖科研成果”、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假话、套话、空话、官话、废话、没有意义的话,如果有意义也只是多了骗国家钱的筹码。

 

什么是原创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范畴、判断与推理。科学的基础理论,指科学的基本概念、范畴与原理。原创基础理论包括新的范式基础上的基础理论与原有范式基础上的基础理论。不管哪一种,基础理论是一门学科其他理论的母体,一门学科其他理论都是其基础理论的衍生与推演。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就是该原创基础理论是同一门学科其他基础理论的最新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体现了该门学科基础理论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或该原创基础理论所依托的新的范式是同一门学科原有范式的最新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体现了该门学科范式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或该原创基础理论所依托的新的范式是建立在新领域新学科基础上,是科学的最新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不管哪一种,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就是处于人类科学发展前沿的、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基础理论,其产生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的人才,又依原创基础理论的层次高低,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其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科学发展的大圆圈。第二层次,其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科学发展的小圆圈。第三层次,其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科学发展的某个圆圈中的某个环节。狭义上,所谓世界一流人才,就是其原创基础理论构成人类科学发展的大圆圈、因而对人类科学的发展做出里程碑贡献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我们称之为大师级人才。广义上,所谓世界一流人才,就是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的人才。主要学科有一批大师级人才,能够批量培养出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人才的创新型大学,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型大学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第一位、用创新力主导学习力的大学。创新型大学把学力摆在学历前面,人员匹配、课程设置、人才评价、资源配置、机制设计,都围绕着培养能出原创成果的人才这一中心目标展开。创新型大学的创新能力、出原创成果的能力高于现有的研究型大学。

 

一所大学要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创新型大学,首先要有一门主要学科由大师主持,使该学科处于国际前沿、取得世界其他大学高山仰止的地位,使该学科对整所大学产生光环效应、示范效应与平衡效应。要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培养出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的人才,除了拥有大师级人才以外,还要建立创新型的高校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而不是对现有的高校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进行修修补补的改良。要对高校智力开发模式进行康德式的“哥白尼革命”——使高校教育、学术与智力开发的主客体中心地位转移。要用主体性的“六经注我”式教育代替客体性的“我注六经”式教育,用主动型、能力型、智慧型、互动型、素质型、综合型、创新型、创业型教育代替被动型、应试型、知识型、单向型、要素型、偏科型、继承型、就业型教育。0乘以一百个0还是0;把最先进的知识复制一万遍,也不会增加任何新知识,学习型人才无论如何也不等于创新型人才;通过大学扩招使学习型人才成倍增加也并不必然带来创新型人才的同比增长。培养创新型人才只能根本改变目前的信息型智力开发模式,重建创新型智力开发平台。可以说,不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教学模式与智力开发模式,所谓“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只不过是大学骗取国家巨额经费的噱头。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智力开发模式有关,与钱无关。可以说,现有高校自主办学主体的利益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要求是对立的。自己没有原创理论、根本不知道原创理论为何物、根本不知道原创理论是怎样产生的目前高校自主办学主体制定一些根本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与科学学原理的学术评价标准,把一些一得之见、雕虫小技的成果吹嘘成“世界一流成果”、“顶级科研成果”,忽悠国家,欺骗人民,以科研经费、加强学科建设、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名套取国家大量资金,巧立名目把这些资金转变为自己的灰色收入。他们以“高校自主办学”为名,制定一些似是而非的人事制度、学术评价标准排斥公平竞争,建立起维护自身或原有“范式共同体”成员学术既得利益的“防火墙”。他们试图在保留现有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和围绕教育产业化政策而设计的教育体制、不触动现有高校自主办学主体既得利益的前提下,仅仅靠每年国家不断拨大量经费引进一流设备高薪聘请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教授以自己大学的名称落款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来“堆积”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包装“世界一流大学”。这种与世界一流人才培养脱节、与世界一流人才培养机制脱节的引进、包装出来的“世界一流大学”只是烧钱的钱窟,形成的是没有生命力的“世界一流大学”海市蜃楼,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以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为核心的系统工程,而不是高薪引进的老师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排名、论文引用率排名的推进工程。

 

要建立创新型的高校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就要区别“学力”与“学历”两个概念。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老子的道德经、孙子的兵法,还是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黑格尔的辩证逻辑、陈世清的对称逻辑;无论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还是达尔文进化论、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都与学力有关,与学历无关。“学力”,就是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包括两种:创新型学习能力与应试型学习能力。而这两者往往是此消彼长的。应试型学习能力强的人,往往创新型学习能力差;创新型学习能力强的人,往往应试型学习能力差。这根本上是由于:创新型学习与应试型学习的智力机制有本质的不同。创新型学习需要创造性理解能力,而应试型学习则更需要机械记忆能力,而机械记忆能力长足发展往往会抑制创造性理解能力,反之亦然。当然,也有科学处理创新力与学习力的关系、用创新力带动学习力、使创新型学习与应试型学习同步发展的人。但再怎么同步发展,创新型学习能力与应试型学习能力的相互制约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学历是手段,学力是目的,学历服务学力而不是相反。学力和学历的区别有着认识论和心理学的依据,因此在社会任何时期都存在;认为只有社会没有学校时才有学力和学历的区别,社会出现学校时学历和学力就可以划等号的观点没有科学根据。创新型大学应该把学力放在首位,把提高学生的学力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

 

根据以上创新型学习能力与应试型学习能力的相互关系,结合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体制,我们可以对高校人才结构做以下四种排列组合,做相应的策略选择。

1  低学历+高学力=高成果=第一流人才。

2  高学历+次高学力=次高成果=第二流人才。

3  低学历+低学力=低成果或无成果=非人才。

4  高学历+低学力=低成果或无成果=庸才(高分低能)。

根据创新型学习能力与应试型学习能力的相互关系排列出来的上述四种情况,在我国高校推行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天才都会被磨成地才,一流人才都会被修理成二流人才,高学历+高学力=高成果=第一流人才的可能性为零。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国每年培养的博士数量全世界最多,原创成果全世界最少的根本原因。我国高校要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不管是研究型大学还是一般大学都应该用创新力主导学习力,用学力主导学历,把学力摆在学历之上。

 

把学力摆在学历之上的根本,是拆掉高校作茧自缚的藩篱,用实践体制主导科研体制,用科研体制主导教育体制。科学既没有国界也没有身界——身份界限,所谓“官科”、“民科”的区分没有科学根据。那些看到有谁提出原创理论先进行头衔身份考察一旦从网络上捕风捉影发现对方是“民科”似乎不但捞到稻草而且捞到救命稻草自己马上抢占到了身份制高点并进而抢占到了学术制高点因而兴高采烈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手舞足蹈挥舞大棒居高临下大加挞伐欲把其剔除出局甚至置之死地而后快的人,没有一个能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民科”。什么是民科?民科就是伪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伪科学就是民科——这就是反“民科”者的基本逻辑。不过根据本人的观察和概括,所谓“民科”,一开始指我国体制外、非官方的民间科学家,后延伸为泛指所研究课题不属于自己所学专业领域或在所研究领域没有取得博士学位的科学家。“民科”概念的实质不是一种对科学家群体的分类,而是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的学术评价。因此“民科”是贬义词。由于人类历史上大量的第一流的科学成果都是民间科学家取得,当今量子时代真正的第一流科学成果往往是跨学科、边缘学科、综合学科、交叉学科研究的成果,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科学家或科学爱好者无身份约束条件下认真观察深入调查苦苦思索大胆设想反复验证的结果,把“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逻辑,没有科学学根据。“民科”概念纯粹是高分低能技不如人的无能之辈用身份自尊掩盖身价自卑、用曾经考场上的辉煌掩盖现实成就的尴尬、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以掩盖自己无能取得心理平衡和进行恶性竞争以争夺学术话语权的工具。民科不是伪科学,“民科”概念才是伪科学。那些对“民科”口诛笔伐的人没有一个有原创成果,所以他们根本不知道原创成果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对称逻辑是伪科学?因为陈世清是民科;因为对称逻辑以前没有人提出过,国外网站也查不到;因为老师从来没有讲过,课本里也没有出现过。老师讲过、课本里出现过、国外网站能查到的,是科学,否则就是伪科学,这就是反“民科”者的科学素养。恩格斯说:一旦社会上有了技术上的需要,将比十所大学更快推动科学的发展。我国自古就有“真正的高手在民间”的说法,科学艺术发展的真正源头是社会实践,高校和社会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高校的创新动力与创新灵感离不开社会的创新氛围与创新需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全社会的创新机制。创新驱动型经济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经济基础,国民创新体系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社会基础。创新型大学与创新型国家的人才、机制、成果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创新型大学实际上是创新型国家的“全息元”。我国“民科”和“官科”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论文引用率、获取学术奖项、拥有大学讲台、掌握学术话语权、占有媒体宣传制高点的,是“官科”;但真正能创立原创基础理论、改变人类历史、在人类科学史上刻上痕迹青史留名奠定中华民族学术地位为国家为民族争光的,不是目前风光无限的“官科”而是暂时默默无闻的“民科”。

 

我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根本改变目前“官科”——体制内公费买文凭升官的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与公款买书号版面学历评职称的行政化的学术体制。所谓学术行政化,就是在学术资源配置、学术成果评价中,不是体现科学发展规律、促进科学发展,而是体现行政意志、实现行政目标的科研体制。学术行政化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规律,阻碍科学发展。教育行政化,就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教学成果评价中,不是体现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才成长,而是体现行政意志、实现行政目标的教育体制。教育行政化严重违背人才成长规律,阻碍人才成长。在中国目前的“官本位”与学术、教育双行政化的体制下,体制内——“官科”根本不要想出什么重大突破性的原创成果;如果有,也是人在体制内成果在体制外。“伪科学”这个概念本身可以成立,但绝大多数伪科学不是“民科”而是“官科”,不在体制外而在体制内,而且是现有的体制造成的,或者说是被体制逼出来的,只不过因为“官科”掌握学术评价的话语权,刻意掩盖“官科”中的伪科学,放大“民科”中的伪科学。当体制内的学术评价机制充满猫腻,充斥着仕而优“文凭”、版面费“论文”、书号费“专著”、潜规则“评奖”、行政化“职称”、炒作性“头衔”,使体制内人才评价体系的诚信度堕落到只有外语统考成绩才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人才”的唯一可信的公认的标准、只有达到英美小学水平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才能使人相信他的确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时,宣告了体制内创新体系的彻底破产;只有体制外的市场评价与催化才是创新的真正标准与原动力。但是,目前的学术评价话语权却又只在体制内;一切职称、头衔只在体制内产生,以致造成学术界身份与身价、成就与地位、贡献与待遇的反差。这是社会严重的异化现象。这是转轨时期国家整体学术评价体系中主体与客体、主体与对象、内容与形式、目标与手段之间的不对称;这个不对称,由僵化的学术评价体制同经济模式转轨、体制内与体制外之间的不对称造成。要建立国民创新体系,必须赋予体制外的“民科”——民间科研机构以学术评价的话语权,让民间科研机构拥有自己的专家学者,其权威度与含金量在实践中形成、由市场来检验;使中国拥有自己的贝尔实验室、卡文迪什实验室、兰德公司。必须彻底抛弃用“官科”、“民科”的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学术评价体系,让“民科”和 “官科”在科研体制、学术评价体系中处于同等地位。只要学术评价主体与学术评价对象、内容相吻合,使学术评价主体与学术评价客体相互促进、对称发展,中国离诺贝尔奖就将不远。应该大力扶持“民科”——民间科研机构的发展;在国家选题安排、课题经费分配、学术成果评价推广等方面,民间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应该享受同官方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同等国民待遇。要在全社会激励与保护原创思想,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重形式轻内容、重手段轻目标、重过程轻结果、重信息轻知识、重知识轻智慧、重继承性发展轻创新性发展、重按部就班增长轻超常规发展、重范式内发展轻范式外突破、重注释式成果轻原创性成果、重体制内成果轻体制外成果、重持之有据轻言之成理、重引经据典轻自圆其说、用行政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用身份贵贱折算身价贵贱、用头衔大小换算权威大小、用知名度高低变现“著名”度高低、贡献索取不对称、投入产出不对称的严重异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以及由严重异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衍生出来的严重异化的人才体制。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对中国人的创造力资源开发作正确导向,除了彻底改变僵化异化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与智力开发体制外,要打破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才堡垒,让体制外和体制内的人才平等竞争,让体制外的一流成果可以畅通无阻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那种体制外不如体制内、民科不如官科、非科班不如科班、跨学科不如本学科、交叉学科不如单一学科、只承认学历不承认学力、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认为只要把比自己先进的科研成果贴上“民科”标签扣上“伪科学”帽子就可以若无其事旁若无人躺在沙发上夹着二郎腿抽着烟品着茶怡然自得优哉游哉盘算着怎样向国家申报选题套取国家科研经费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继续自我陶醉于早已被“民科”甩掉几条街的课题研究的学贵做派,那种认为只有在象牙塔里关门造车系统内自我循环近亲繁殖才能避免“民科”基因污染培养出纯而又纯的纯种科学家的门户观念,那种通过抬高学历贬抑学术用学历评价代替学术评价、学历评价高于学术评价、把学历评价作为学术评价的必要前提规定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必须有博士学位使不赚钱的学术体制成为能赚钱的教育体制的附庸以保证教育产业迅速发展高校利润迅猛增长的制度设计,那种自己技不如人却在高校自主办学的名义下设置种种似是而非的进入障碍抽刀断水螳臂挡车抱残守缺削足适履阻挡科学的发展以维护旧的范式共同体成员狭隘的学术既得利益包括学术话语权不当垄断的机制设计,不但彻底关闭我国高校走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大门,而且造成我国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配置的严重错位;不但误人子弟,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果断停止教育产业化政策,停止把高校教育纳入GDP增长统计数据源的做法,恢复高校作为社会公益部门的定位;果断停止学历和学力划等号、民科和“伪科学”划等号、官科和科学划等号、用身份评价代替学术评价的制度体制机制设计,用国民学力体系代替国民学历体系。对中国人创造力开发的正确的政策、制度、体制、机制、价值导向典型体现了政府宏观调控对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导向作用。

 

把学力摆在学历之上,要彻底改变目前学位和学历挂钩乃至学位和学历划等号的高校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把学位和学历划等号,有学历必有学位,无学历必无学位,是导致目前全社会只认学历不认学力、用学历评价代替学力评价乃至学术评价的制度设计,违背我国《宪法》和《教育法》。《教育法》第二十一条 国家实行学业证书制度。经国家批准设立或者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第二十二条 国家实行学位制度。学位授予单位依法对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或者专业技术水平的人员授予相应的学位,颁发学位证书。这说明学位和学历有本质的区别。学位是标志一个人学力的头衔,属于能力的范畴,由国家授权的高等学校颁发,一般包括学士、硕士、博士三种。学位不和学校学习的经历挂钩;而学历必须是学校学习的经历。所以正常情况下有学历不一定有学位,没有学历不一定没有学位。把学历和学位划等号的要害,是把学历和学力划等号。一个人学力的最好证明,是论文;论文水平的最好证明,是论文答辩。为什么叫“学位论文”,不叫“学历论文”?因为学位是学力概念,而证明一个人学力的最好方式是论文。为什么本科、硕士、博士毕业要写学位论文?因为课程考试只说明学历,不说明学力;只有论文,才说明学力。只有论文具备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相应学力,才能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大学有本次之分,学位没有本次之别。不管什么学历、大学什么本次,同样的学位反映的学力都是相同的。不同本次的大学授予学位的概率可以不同,但不同本次的大学授予的学位水平标准是一样的。什么是“假学位”?只和学历挂钩不和学力挂钩的学位就是假学位。就目前代写学位论文不但企业化、而且产业化,代写的不仅有学士论文,而且有硕士、博士论文来看,高校论文答辩、包括博士论文答辩只是走过场。学位论文答辩走过场,意味着学位论文泡沫化;学位论文泡沫化,意味着学位泡沫化;学位泡沫化,因为着学力泡沫化;学力泡沫化,意味着学历空心化。有关方面把学位和学历挂钩、把学历和学力划等号、以学历为承认学力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用学历评价代替学力评价并进而代替学术评价的要害,是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剥夺中国人民自学成才的权利,通过用学历垄断中国人民的发展权强行把中国人民最大限度开发为教育产业的客户;在把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最大限度通过教育产业这个平台纳入GDP增长统计数据源的同时,使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为高校带来利润最大化。这是典型的、彻头彻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垄断的不是一般的自然资源,而是智力资源、社会资源与中国人民的发展权。把学位和学历挂钩、把学历和学力划等号,重考题轻论文、重考试轻答辩,颠倒了学历和学力之间手段和目的的关系,扭曲了学术评价标准和社会人才评价体系。教育产业化政策在极力把博士学历化,博士学历神秘化、神圣化、魔幻化的同时,无视博士应有的学力的培养,以致培养出大量高分低能、高学历低学力的庸才。目前学位和学历挂钩乃至学位和学历划等号的高校教育体制与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自主办学主体为了自己的利益垄断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不惜牺牲民族国家人民利益的典型。

 

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一流大学,所培养的博士质量是关键;博士培养的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是博士质量的保证。什么是博士?博士是经过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与相关学科的系统学习具备出原创成果能力的学位。博士学位是一个人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的标志,是大学生由学习课堂走向学术殿堂的通行证。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或学力是博士学位的核心内涵,也是拥有博士学位的人的最本质特征。但从我国目前每年培养的博士数量全世界最多、原创成果全世界最少可以看出,我国培养的博士绝大多数不具备博士应有的学力;也就是说,我国培养的博士绝大多数不合格。博士学历化,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从本科到硕士到博士本来是学力比重递增、学历比重递减的过程,到了博士阶段本应该只是学位而不是学历。所谓博士就应该是论文博士,没有“论文博士”和“学历博士”之分。课程是手段;论文是目的;学历是手段,学力是目的。离开博士应该具备的学力,博士学历没有附加值。博士学历化的结果,就是形成博士论文答辩、博士学位授予中的潜规则与巨大寻租空间,常艳和她导师的故事、厦门大学博导不知道自己到底睡了几个女博士生的故事只是其中的缩影,从而大大降低博士的质量;同时使大量没有学术能力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商人拥有博士学位,使博士学位堕落为一种没有学力含金量的空洞头衔,使博士学位大大贬值。什么是“真的假博士”?有博士学位没有博士学力的博士。没有博士学力的博士如果当博导,很难想象会带出能产生原创成果、真正具备博士学力的博士。这种恶性循环是我国博士出原创成果能力差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把学位和学历挂钩,认为没有学历就不可能有博士学力,有博士学历就一定有博士学力的博士培养模式,无论是从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还是科学学来看都没有科学根据。从科学学来看,人类科学发展史是原创理论发展史,而原创理论是大脑产生的,不是电脑产生的;能否产生原创理论和人脑是否积极运转有关,和电脑运转速度、软件版本高低、学校仪器设备是否先进无关,产生博士学位级别的“原创理论”不以高校的仪器设备为必要前提,也不以听高校老师讲课为必要前提。爱因斯坦相对论纯粹是工作期间自己思想实验的结果。李政道和杨振宁的诺贝尔理论物理学奖成果是两个人讨论出来的。维特根斯坦的博士论文是战壕里写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苹果树下发现的。达尔文的进化论是野外观察出来的。为什么诺贝尔物理奖给杨振宁与李政道没有给吴健雄?因为诺贝尔物理奖只奖原创理论不奖实验验证——原创理论成就高于实验验证。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人的认识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过程,而不是直线发展的过程。那种一张考卷定终身、高考考上一本就可以终生衣食无忧躺在那里都可以飞黄腾达一路凯歌乘风破浪乘上硕士博士白领金领直通车,高考没有考上一本就永远没有出头日子的显规则与潜规则,不符合人类认知发展规律,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不利于建立国民创新体系,不利于大学生出原创成果。从教育心理学上看,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一个愿意自学、也有能力自学的人,包括一些天才,其主动学习的效果不亚于在世界一流大学被动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非常强调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性思考,给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因此,任何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提交足以达到本科、硕士论文同等水平的论文,不管有没有发表都可以同等学力报考硕士生、博士生;在同等考试成绩条件下,学历低、大学本次低的应该优先录取。目前在同等考试成绩条件下,学历高、大学本次高的优先录取的做法,符合教育产业化政策,不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任何人,不管什么学历,只要论文达到博士学位水平,不管有没有公开发表都应该授予博士学位。一个学历越低的人,论文能同样达到博士学位水平,说明他的自学能力越强,学力越高,头脑中现有和潜在的信息含量、知识含量、学术含金量越高,其身价也越高,越应该授予博士学位。同样获取博士学位的人,学历越低、大学本次越低的,说明其学力越高,其手持的博士学位的含金量也越高,越应该得到优先重用。不应该为了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而对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附加超越博士水平甚至不可能达到的苛刻条件,设置种种违背科学学原理和人类认知、科学发展规律的歧视性条款;也不应该对获取博士学位前的学历低、毕业院校本次低的在使用上予以歧视。应该在全社会树立自学光荣、自学成才光荣、只有自学成才才是真正的人才、自学成才的人才的知识含金量高于非自学成才的人才的观念、风气与相应的制度、体制设计,以提高大学生、全民族的学力。国民创新体系,就是国民学力体系;只有国民学力体系才是滋养博士学力、产生世界一流大学的土壤;国民学历体系只能使博士学位空心化,使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渐行渐远。

 

如果说,一所大学能否成为一流大学所培养的博士质量是关键,那么,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方法论的通识教育、对博士生进行科学方法的系统训练,则是提高博士质量的关键。博士、博士后的培养不应该仅仅为了延长教育产业链,而应该成为提高博士创新能力的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的环节。方法论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包括科学的方法论与不科学的方法论。方法是观点的功能,人们看待事物的观点决定对待处理事物的方法,人们的世界观决定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科学方法论狭义指关于科学研究、科学评价、科学发展的正确的一般方法,属于科学学的范畴;广义指由正确的世界观决定的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属于哲学方法论范畴。广义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狭义的科学方法论。广义的科学方法论,即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哲学方法论,是狭义的科学方法论——科学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包括: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对称平衡方法、五维空间方法、复杂系统论方法、公理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典型分析方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统一方法、规范与实证相统一方法、抽象与具体相统一方法、逻辑与历史相一致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原创理论与经世致用的学术评价标准。这些方法作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也是人们进行任何一门科学研究必须应用的方法。在量子时代,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严格的科学方法训练的研究人员能出世界一流水平的原创成果。应该在大学哲学、政治课之外,专门开设科学方法论课,作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必修课,其课程权重不应低于政治课。与此同时,把政治课也纳入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课的范畴,以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政治课的边际效益。形式逻辑本身虽然不是方法论,但也是正确思维的必要环节,鉴于许多当博导的“著名经济学家”的文章连符合形式逻辑的要求都做不到,所以形式逻辑也应该纳入大学科学方法论的课程。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出原创成果的有效思维工具,应该贯穿从大一到博士生的全部课程;并且应该成为博士生学习阶段的主要课程。如果到了博士生学习阶段还是以专业课程为主,那么比本科生多念几门专业课程的博士生和本科生没有本质区别,出原创成果的能力将非常有限。作为博士生学习阶段主要课程的科学方法论不仅仅是把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而是经过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学习、科学方法的严格训练掌握科学发展规律驾轻就熟出原创成果的能力。

 

可以说,北大清华每年培养的博士有十分一具备出原创理论成果的能力、千分一具备出原创基础理论成果的能力,北大清华就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着力点错位,是我国大学成不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原因。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建筑,不是拥有世界一流的设备,不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占地面积,不是拥有世界最多的“一流大学”的博士,不是拥有世界最多的“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而是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师,在世界一流大师指导下把学生培养成能出世界一流成果的一流人才。西方名牌大学毕业博士+“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破格提拔教授、博导,是目前中国高校人才体制的标准模式。西方名牌大学经济学毕业博士“国际顶级经济学刊物”或《经济研究》发表几篇充满数学模型的经济学论文=破格提拔经济学教授、博导,是目前中国高校经济学人才体制的标准模式。北大清华甚至规定应聘北大清华教授必须是“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必须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北大清华的规定既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也没有科学根据。不少“世界顶级名校”毕业经济学博士、能够在“国际顶级经济学刊物”发表论文、论文引用率在西方经济学界排名很靠前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连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既不能解释又不能解决,说明“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国际顶级刊物”发表文章既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不是学术评价的科学标准。结合考虑教育部每年进行学科评估把期刊分级以作为学术评价、评职称依据的做法,北大清华上述规定有“内部人”和教育主管部门恶意串通以高校自主办学为名,通过用学历评价代替学术评价和学术行政化手段用“内部人”自身标准制造门槛垄断学术评价话语权与国家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不当竞争不当得利的嫌疑,有和教育主管部门恶意串通强制推行教育产业化的嫌疑,有和教育主管部门“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嫌疑,不但违背宪法而且违背科学发展规律,严重错配了我国学术教育公共品资源。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办学主体别有用心把美国名牌大学标榜成“世界顶级名校”,把美国出版的刊物吹嘘成“世界顶级刊物”,并且以“双顶级”为标准推动的学术评价标准与人事制度设计的要害是西方中心论,以美国毕业院校的排名为衡量教授水平标准、美国刊物级别和论文引用率排名为论文水平标准的要害是西方中心论。北大清华的教授聘任、评职称以美国毕业院校的排名为衡量教授水平标准、美国刊物级别和论文引用率排名为论文水平标准,使国内第一流的成果无法在北大清华这个平台得到推广,同时却使大量有“世界顶级名校博士”头衔、能够在“国际顶级刊物”发表文章、能够讲一口流利英语却没有任何真正学术建树、既没有原创理论又不能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二三流三四流不入流的学者得以占据北大清华的制高点时而英语时而汉语、时而汉语夹英语、时而英语夹汉语信口开河,夸夸其谈,胡说八道,指点江山,使之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话语权与影响力,使社会话语权分配“劣币驱逐良币”,使社会处于严重的前沿知识信息不对称状态,这不但误导了学术评价标准,而且误导了社会发展方向;不但对真正优秀的学者不公平,而且对整个社会不公平,严重误导了人才的成长,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的发展与北大清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严重损害了国家的整体利益、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北大清华等高校自主办学主体把西方当国际、美国当世界、美国大学当世界顶级名校、美国出版的刊物当国际顶级刊物、美国刊物发表的论文当世界顶尖科研成果、美国学术界对论文的引用率排名当学术评价的标准,把中国人的学术话语权拱手让给美国人,并美其名曰“与国际学术评价标准接轨”。实践是检验各种学术头衔、学术标准含金量的唯一标准。符合北大清华“双顶级”标准、掌握中国经济学领导权话语权、也是“双顶级”标准的提出者与设计者和靠所谓“双顶级”标准来引进世界一流大学方案设计的始作俑者的中国主流经济学者虽然榜上有名,台上有声,媒体追踪,光彩照人,在中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话语权、影响力与市场价值,但他们在自己的经济学专业领域除了大力宣扬私有化、自由化、产业化、社会货币化外,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产能过剩、产业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转轨、新的经济增长点、真正使老百姓有获得感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重大现实经济问题上谈不出任何有价值的见解;相反,他们极力鼓吹的私有化、自由化、产业化、社会货币化与GDP增长方式却给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事实证明,所谓的“双顶级”并不是真正的顶级;“双顶级”选人标准并不是真正的高标准严要求,而只是承载高校自主办学主体狭隘利益的西方话语权对中国话语权的一种恶性竞争、不当竞争,其结果是劣币驱逐良币,使中国的大学讲台被西方话语权控制;他们之所以要把自己毕业的美国大学自封为“世界顶级大学”,把给自己发表文章的西方刊物自封为“世界顶级刊物”,是为了使自己对北大清华讲台的垄断和对中国经济学话语权的控制合法化。有关方面之所以给“双顶级”主流经济学家极高的学术地位、话语权乃至北大清华等高校的领导权,是为了强化他们头上的“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的光环对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的示范效应与推动效应。这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短视行为,也是对中国人民扭曲的价值观、个人成长观导向。自己没有任何原创理论、所引进的西方经济学又不能解释中国经济现象解决中国经济问题、顶着西方名校经济学博士和“著名经济学家”头衔、掌握高校办学自主权、极力鼓吹推行教育产业化的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在量子时代仍然试图用西方还原论思维方式掌控中国经济解释、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的话语权,用西方文化定位中国文化,用西方经济学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用西方经济学话语权指导中国发展,用西方增长模式作为中国发展模式的标本。泡沫GDP、教育向钱看既是西方话语权产生的怪胎,也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语系语境的“非理性”结晶。GDP经济学唯“科学”主义的社会危害是打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无国界的幌子,妄图摧垮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主体性。他们极力否定中国人民的创新能力,扼杀中国人民的创新精神,贬低中国人民的创新成果,践踏中国人民的创新成就,剥夺中国人民的创新权利,摧毁中国国民创新体系;与此同时他们大量引进西方原版教材,大力推销西方价值观念,妄图在使中国成为中国文化沙漠的同时使中国成为西方的文化殖民地,使中国人民的智力资源在给教育产业带来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使教育产业为GDP增长贡献最大化。高校自主办学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狭隘的既得利益积极配合GDP导向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学术评价标准的扭曲与学术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错位,到了寡廉鲜耻厚颜无耻不知羞耻恬不知耻登峰造极的地步,给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国民创新体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化为泡影。

 

“知识诚可贵,学分价更高。只要拿文凭,两者皆可抛”,“60分万岁,70分受罪”,很难想象在这样被动学习环境中能培养具备出世界一流的原创成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很难想象经过这样的被动学习形成的“学历”会和“学力”划等号。现行的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导致的应试教育文凭至上卖学分制度严重扼杀了人的创造力,造成除了读教科书外全民不读书,全民业余时间斗地主打游戏机,造成我国大学生包括博士生数量全世界最多、人均阅读量全世界最少,网吧爆满、图书馆冷清,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背道而驰。高校自主办学以学校利润为中心作出的教育体制、学术体制、人才体制与干部人事制度的制度设计,使假学历假学位假论文假专著假专家假教授泛滥,假学历假学位假论文假专著为逆选择逆淘汰披上合法的外衣,不是弱化而是强化了官本位,强化了学术行政化、学习行政化、干部教师科研乃至研究生队伍中经济与超经济、学术与超学术的人身依附关系,与智慧经济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格格不入乃至正相对立。高校自主办学是宏观经济微观化的典型,同建立国民创新体系本质上是对立的。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教育产业化助长学术行政化、学术界人身依附关系,在整个社会形成扼杀创新、贬抑创新的社会机制;在使全民文凭化的同时,使国民整体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大大降低。包养女大学生与女大学生卖淫现象愈演愈烈说明,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教育产业化政策腐败,已经造成了一代人的堕落;如不及时纠正,对国民素质的消极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一切向钱看的教育产业化演变成文凭产业化、学历泡沫化、学术行政化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极大的扭曲异化。教育“产业”的本质应该是国民文化素质工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通过变相买卖文凭来为GDP、经济总量增长做贡献。高校自主办学推动的学校利润与GDP导向的教育产业化政策给中国国民创新体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求根本改变把学校利润而不是学生智力特别是创造力放在首位的教育产业化政策,改变为教育产业化政策服务、把学历摆在学力之上的社会人才体制机制。

 

从高校教育的本质来看,广义的教育是社会的信息遗传,通过这种遗传,社会有机体得以延续和发展;狭义的教育是系统的社会信息遗传。必须以狭义的教育为中心,以广义的教育为基础,社会有机体才能得以延续和发展。智力是知识系统的整体功能;智力不但要考虑到知识的要素,而且要看知识的结构;不但要看知识的量,而且要看知识的质。智力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能力。由教育“产业”的社会GDP性质决定,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规律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才能。智力是知识的本质,创造力是智力的本质,想象力是思维的最高本质。变相买卖文凭的货币GDP意义上的教育产业化,只能是缺乏和磨灭想象力的学校应试教育;这样的教育产业化只能把人变成书呆子。由社会GDP定位的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不在于投资的货币收益而在于提高教育的社会效益;教育的社会效益必须把智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为了学校利润把信息量或信息层面的知识量放在首位。智慧经济形态中思想关系对生产力有直接作用,说明社会的思想关系是智慧经济立体的市场结构中与社会的物质关系对称的组成部分。市场的核心机制是价值机制而不是价格机制;社会的思想关系是立体的市场结构中的组成部分,并不等于社会的思想领域都应该产业化,更不等于社会的思想领域都应该向钱看。市场化等于产业化、产业化等于金钱化,教育、学术产业化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原教旨主义;破坏了教育、学术平等竞争机制,为教育学术界权力寻租提供理论基础与社会心理基础。假学历假文凭、版面费论文书号费专著将扭曲整个社会的人才评价机制与人才公平竞争机制,极大地损害人的主体性,严重地挫伤人的积极性,是国民创新体系和国民素质体系的癌症——教育、学术也要向前看的教育学术产业化政策同国民创新体系、国民素质体系本质上是对立的。根据科学发展观,国民创新体系、国民素质体系是健全的智慧经济不可缺少的社会系统工程。国民创新体系与国民创业体系建构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具体运行机制说明,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必然要求把教育体制改革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以科学理论创造力作为衡量教授学术水平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唯一依据、以科学论文的原创程度作为评价教授学术成果价值的唯一标准,以原创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作为大学教学水平的最高标准。

 

目前全国性的外语考级制度及与之相关的人事制度是信息型智力开发体制的典型。由于外语的非母语性质,外语学习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同创造力所要求的思维方式之间的不兼容性,使目前的强制全民学外语极大程度地压抑了中国人民的创造力,造成大量的创造性人才被埋没,是中国思想家断层的根源之一。语言只是一种思维形式与工具;就创造力本身而言,汉语足以供国人进行任何专业、任何领域、任何层次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外语的目的,主要不在创造力层面,而在信息层面——沟通与交流层面。而现代信息工具与手段,已经可以轻易地代替属于信息层面的外语功能。全民学习那些对于大多数人也许一辈子都用不到、用不好的外语造成了国人巨大的智力资源、特别是创造力资源的浪费。目前的外语考试制度及与之相关的人事制度同建设国民创新体系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尽快予以废止;并举一反三根本改变目前体制内干部人事制度中虚假学历优于实际能力、形式文凭高于实际水平的重信息轻知识、重信息性知识轻创新性成果的信息型智力开发体制,代之以创新型智力开发体制,才能解放中国人民包括高校学生压抑已久的创造力,使大师级人才辈出。

 

产生大师级人才,培养能产生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的人才,必须有“科学范式”概念。每年发表在“国际顶级经济学期刊”上的论文汗牛充栋,竟然“缺乏对危机的整体想象力不能将风险作为一个系统去理解”,其根本原因不是西方经济学者缺乏想象力,而是西方经济学者的想象力受到西方经济学范式的限制,是西方经济学范式落后于全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的要求。如果整个范式落后,那么在同一个范式中的论文数学模型再精致,发表再多,发表论文的刊物级别再高,发表这些论文的刊物在西方经济学界的影响力再大,发表这些论文的“经济学家”的论文引用率在西方经济学界的排名再靠前,对于人类经济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只能是南辕北辙,误国误民,不能预测、解释、解决全球金融危机是必然的。这样的“经济学家”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的“经济学家”,而不是既有与时俱进的原创基础理论、其原创基础理论又能指点迷津经世致用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科学范式”概念说明,不能把学术水平的“同行评价”(主要形式为各种评奖、评职称、职务聘任、论文引用、学术评论)堕落为同一“范式共同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互相认定、互相吹捧,对“范式共同体”外部成员的学术成果进行异体排斥、集体抵制。真正的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是既有范式替代性、又有历史必然性的成果,因此创新-开放-多元-包容,是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兼容并包、不拘一格、优胜劣汰、后来居上,是一流大学的必备机制。

 

目前高校自主办学产生的内部人对学术资源的垄断严重阻碍了学术的平等竞争与科学的健康发展。经济学是典型。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政治经济学根据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为了突出某个阶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自发从某个侧面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科学经济学自觉从整体上研究价值规律或经济规律。对称经济学就是科学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规律;在对称经济学看来,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只是经济规律的展开和具体表现,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后面的经济规律与经济本质,而不是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停留在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层面的,是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科学的经济学。要研究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必须从整体上统一研究经济现象,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经济体中对称的两个方面,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可以抽象不能分离。比如,高校自主办学中的产权契约关系、法律关系,涉及到高校办学方向、学术评价、科学发展,算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不但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作了抽象,而且作了分离,这种分离使整体上把握经济规律成为不可能。所以在科学的对称经济学范式框架中,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分,没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之别;而政治经济学总是把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慨念。改革开放以来流行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属于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范式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西方经济学线性思维为本质特征的研究范式使经济学成不了一门科学,只能使经济学成为假说或有用的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西方经济学者不承认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原因。

 

现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普遍开设的宏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一国经济总量、总需求与总供给、国民收入总量及构成、货币与财政、人口与就业、要素与禀赋、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预期与经济政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等宏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宏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现在北大清华等高校普遍开设的微观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中研究个体家庭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产品与交易、供给与需求、成本与利润、效用与价格、市场边界与政府干预、博弈与对策、竞争与合作、均衡与配置等微观经济现象的学科。微观经济学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由于把宏观经济领域与微观经济领域割裂开来研究,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不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所以无法研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微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只能对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进行现象学意义上的描述。从科学学的角度而言,由于不能研究一般经济规律与微观经济领域的特殊经济规律,微观经济学不能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学科。

 

部门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各个经济领域发展规律的经济学,如物质经济学、文化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工业经济学、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部门经济学与科学的一般经济学的关系既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又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部门经济学以科学的一般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是科学的一般经济学在具体经济领域的运用。所以部门经济学属于科学的经济学范式,没有把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割裂开来研究,与属于西方经济学范式、把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割裂开来研究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不同于部门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可以是科学的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不可能是科学的经济学。我们不能因为部门经济学是科学的经济学,就推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也是科学的经济学。

 

经济现象是与自然界量子层面相当的复杂性现象,经济学从整体上与量子力学属于同等层次的学科。如果说,牛顿力学属于自然界宏观领域,遵循宏观低速运动规律;那么量子力学属于自然界微观领域,遵循微观高速运动规律。如果说,自然界宏观领域和微观领域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那么无论是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还是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则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把经济学分成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当于把量子力学分成宏观量子力学与微观量子力学,宏观量子力学与微观量子力学遵循不同的运动规律。这是明显荒谬的。既然宏观层面的经济现象与微观层面的经济现象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有同样的运行机制,那么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就没有客观依据。可以说,有微观经济,没有微观经济学;有宏观经济,没有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界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科学的背景下开设的学科,对称经济学产生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作为学科就应该寿终正寝。作为以经济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经济学而言,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不能割裂开来研究;把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割裂开来研究,不可能研究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律,也不可能在研究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微观与宏观经济领域的特殊规律,不可能研究经济规律的经济“学科”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科,高校开设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课程是误人子弟。

 

事实上,西方经济学本来就不以经济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之所以分为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就是因为西方经济学不以经济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西方经济学范式框架与语系语境中,没有“经济规律”概念。西方经济学的思想理论基础是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思想理论是用价格来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处于供求相等状态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状态的思想理论,源于亚当·斯密的市场自发论思想,经过瓦尔拉斯等人的理论化发展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纲领”,成为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内核,是剩余价值理论与帕累托改进理论等西方经济学所有流派的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需求供给曲线是西方经济学的生命线。一般均衡理论要求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因此价格经济学是以一般均衡理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把均衡看成围绕中心轴波动的静态的线性过程,是对客观事物质的抽象反映。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以商品供求均衡关系作为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参照系的经济学研究与经济解释方法,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一般均衡理论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是西方线性思维方式的产物。在一般均衡理论的范式框架中,商品和商品之间供求关系的“一般均衡”不但是抽象的,而且是理想化的,只是简单商品经济的近似反映。无论是亚当·斯密的一般均衡思想,还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都是小商品经济时代的产物。从诞生那一刻起,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就从来没有正确过,需求供给曲线、需求供给定律从来不是人类经济规律的反映,只是由于小商品经济时代供求结构简单,使之具有近似的真理性。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供求关系越来越复杂,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的真理性不断递减。中国“主流经济学家”把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看成“经济过热”所以必须减速降温说明,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社会供求关系完全脱节,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已经被时代发展蜕变为完全的谬误,用一般均衡思想和一般均衡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经济现象,更无法解决经济问题,迄今仍然运用一般均衡理论指导经济只能误导经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必须用对称平衡论代替一般均衡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对称平衡论是把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看成事物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的理论。在社会发展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发展看成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在社会经济领域,对称平衡论把社会经济发展看成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的动态平衡过程;以主体创造价值活动为主导的、主客体从不对称向对称转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对称平衡论把对称看成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具体反映。在市场经济、特别是知识市场经济时期,主客体的对称关系主导了无限多样化的产品,一切产品之间的“供求均衡”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一般均衡理论无法解释解决全球性金融危机,无法解释解决因经济结构失衡造成的产能过剩,无法解释知识经济形态特别是智慧经济形态中人的主体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因而无法解释、更无法指导发展。正好像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和价格经济学基础上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无法真正容纳幸福经济学,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和价格经济学基础上的新古典经济学范式框架中的“发展”、“发展经济学”也只不过是“皇帝的新衣”。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只有“增长”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如果有也只不过是名词而在概念上仍然是“增长”。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与价格经济学基础上的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是根本对立的经济学范式。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的宏观化,任何宏观经济决策的细微偏差,都会给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害,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前段的出口导向型经济、GDP导向型经济、我国产能过剩经济下滑给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困境与危机就是证明。这说明建立在一般均衡理论基础上的GDP增长方式只能给经济发展造成损害。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产能过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解释力与解决力说明,一般均衡理论只能解释增长不能解释发展,要真正解释发展只能靠对称平衡论,靠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对称经济学。实践证明,必须用对称平衡论代替一般均衡论作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用建立在对称平衡论基础上的对称经济学代替建立在一般均衡论基础上的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作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以经济规律为对象、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其他科学范式的接轨,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

 

对称经济学是运用对称、五维空间、复杂系统论的方法,以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为出发点,以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证性与规范性的统一为基本原则,以对称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对称发展观为核心,建立起来的科学的、一般的、人类的、与政治经济学相对而言的科学经济学,是第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经济学科学理论体系。以对称平衡论为理论基础的对称经济学与以一般均衡论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也是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平衡论是一切科学的最基础理论。以对称平衡论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学科范式与科学范式的接轨。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方法,五维空间方法,系统论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的对称关系就是经济主体与经济客体的对称关系,从物质经济学、知识经济学到对称经济学就是经济学科学化的必然产物。对称经济学是主体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规范性实证性的统一。对称经济学第一次真正把经济规律确立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使经济学在对象、结构、功能、性质方面实现了与其他科学的并轨,实现了经济学由学说向科学的转化、由政治经济学向科学经济学的转化、由阶级的经济学向人类经济学的转化、由特殊的理论经济学向一般的理论经济学的转化,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只有对称经济学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这是经济学范式的革命。对称经济学的产生结束了人类经济学的史前史。

 

对称逻辑既指对称的思维规律与思维方式,也指研究人的整体思维规律的学说。对称逻辑以对称规律为基本的思维规律,是思维内容与思维形式、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科学本质与客观本质对称的逻辑。对称逻辑是辩证逻辑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整体运用人类的思维规律,综合运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成功化解了困扰人类几千年的悖论。对称逻辑学是对称逻辑的概念、范畴与范畴体系。对称逻辑学是逻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是辩证逻辑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具象逻辑与抽象逻辑相统一的、逻辑发展的最高阶段。对称逻辑学使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得以统一而形成完整的逻辑学科学体系,对人类的思维规律作出统一完整的说明。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实现了方法论与本体论的统一,是量子时代出世界一流成果的必要的思维方式,也是量子时代中国科学后来居上的方法论依据与中华文化范式优势、中国人在世界科学界的话语权优势。

 

中国经济学——对称经济学是中国人根据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创立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新的经济学范式。人类经济学的发展是人类经济发展从本质到现象的发展过程的逻辑浓缩,人类经济学发展的逻辑过程与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一致的,人类经济学的发展过程既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扬弃,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展开,是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螺旋式上升、波澜式前进的过程,是环环相扣、大圆圈套着中圆圈、中圆圈套着小圆圈的人类经济思想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时间、空间、层次相统一,通过空间交替展开时间之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能够根据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对称逻辑思维方式创立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新的中国经济学范式,建构在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本质的不同;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特殊规律,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基础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济学家,就是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拥有世界一流的经济学家,就为中国高校培养世界一流的经济学人才、从创建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举一反三、纲举目张、以点带面的切入点。

 

创新-开放-多元-包容,是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兼容并包、不拘一格、优胜劣汰、后来居上,是一流大学的必备机制。世界一流大学既不是以西方为标准,也不是以中国为标准,而是以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为标准,以培养世界一流人才为标准。世界一流人才标准就是出世界一流成果的能力,世界一流成果就是原创基础理论。量子时代出世界一流的原创基础理论成果必须运用中国人的对称思维方式,把学力摆在学历前面。不改变把学历摆在学力前面的教育产业化政策,试图靠“世界顶级名校”毕业博士、“世界顶级刊物”发表论文和国家大量资金来堆砌世界一流大学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以培养自己的学生成为世界一流人才为核心的系统工程,不是高薪引进的老师在“世界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排名、论文引用率排名的推进工程。能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与教育体制有关,与钱无关。

 

(人民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9920;累计访问人数:6238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