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理论研究

按大类招生改革须做实做深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7-4-18 点击数:3561

熊丙奇

要想真正达到按专业大类招生的预期目标,需要大学在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之后,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距离高考仅剩两个月,清华大学传来重磅消息。今年,该校将打破院系和专业壁垒,将所有本科专业划分为数理类、人文与社会类等16个大类进行招生,到大二时再分流到各个专业。在此基础上,清华将重构培养方案,设立10学分的自主发展课程,以及44个学分的外语、体育等通识课程,每个大类还将聘院士等知名学者为首席教授,为人才大类培养保驾护航。

  在全国范围内,也已有很多高校在招生时采用大类招生方式。不过,这次清华大学实行按大类招生依旧引发舆论关注,耐人寻味。在笔者看来,舆论之所以关注清华此次改革,关注的并非按专业大类招生,而是清华如何推进与按大类招生配套的大类培养管理改革,真正把按大类招生的优势发挥出来,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

  2015年,湖南一所大学采取让学生抓阄的方式选专业,曾让舆论聚焦按大类招生。抓阄选专业就发生在按大类招生入学后的大一分专业中,由于有部分学生不愿意去这一专业大类的冷门专业,热门专业又僧多粥少,于是学校无奈采取抓阄方式。这暴露出了按专业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虽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按专业大类招生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避免学生一选定终身,但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大类培养和管理制度,就会出现学生在进一步选专业时的新困惑和焦虑。

  要想真正达到按专业大类招生的预期目标,需要大学在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之后,加强专业建设,调整、优化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如果学校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后,但对纳入大类招生的专业又不进行任何新的建设,只是让学生在大一学完基础课之后选专业,那么,大类专业中的专业会冷热不均,那些没有办学特色的专业,就会遭冷遇,从而衍生出新的选专业问题。也就是说,仅仅把之前按专业招生的问题,从高考填报志愿时推迟到上大学之后。另外,大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在大一期间,针对大类招生,改革课程体系,增设拓宽学生视野、了解专业方向的基础课程与通识课程。

  由此说,按大类招生改革的重点,其实是按大类培养管理改革。而相对于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就可实现的按大类招生来说,按大类培养管理改革,是学校整体的办学改革,将牵涉到专业的重新设置、优化,专业课程的调整、改革,师资力量的建设和评价改革等。这也是清华此次按大类招生改革引人关注之处。

  据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将按照大类培养重构培养方案,在大一阶段,各专业大类的学生将通过学习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导引课等,了解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发展和应用背景,从而确立自己的学科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另外,清华所聘请的每个大类的首席教授均为国内外知名学者。按大类招生并不只是专业的简单组合,而需要更多这样的举措进一步做实做深。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上海市民办教育协会  版权所有 ©2012-2019  沪ICP备13044383号-1

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0号5号楼  邮箱:shmbjyxh@126.com  

联系人:吉老师 15221330827  邮编:200042

投稿邮箱:13501745136@163.com mbeduxgc@163.com

当前在线人数:26936;累计访问人数:6238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