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上海教育新闻网消息)“教育剧场——课程的创新与探索”展示研讨活动近日在市三女中举行。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主办。据悉,2010年伊始,市三女中将“教育剧场”纳入校本课程体系,作为学校艺术教育、国际教育的实验项目,作为高一年级必修校本课程进入课堂。至今,教育剧场课程已经形成戏剧游戏、戏剧元素习得活动、过程戏剧浸润式体验、环境戏剧创新探索、原创戏剧编演实践等系列课程内容。
“教育剧场”课程由三位语文教师负责设计、授课,邀请多位国内外教育戏剧专家长期指导,探索了一条国外戏剧教育理念本土化、校本化的全新道路。 “教育剧场”课程不是教师带领学生做课本剧,也不是把学生培养成演员,而是老师运用戏剧的技巧,在既定的课程框架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的一种教学活动。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剧场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更注重培养学生以创造力、合作力为主的核心素养能力。
据了解,一个学年结束,学校组织学生呈现她们的原创戏剧作品,作为考核作。市三戏剧社学生自主编演的戏剧,在外聘艺术家的指导帮助下,每年上演一次大戏,都会引起较大反响,年度大戏已经成为女中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戏剧教育专家李婴宁所说,“教育剧场”作为公益活动,是一门精通的学科,对此近10年的认识,压缩了表演精华。从以前的舞台戏剧,到现在的即兴发挥,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课程研究专家徐淀芳作了发言。他表示,实践经验很重要。能欣赏此类戏剧已经很不容易,自己滞后了许多。除此之外,市三女中校长徐永初不忘初心,把课程设计得那么有逻辑,实属不易。还建立了一个设计的过程,用这样的过程达到前面的目标,并沟通、合作,让学生浸润在学习创新之中,让创作的灵感融入感性的认识,产生顿悟。
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讲话中说道,“教育剧场”是一种跨学科、有价值的情景课程,学生的理解力、思想力加表现力,充分体现出来。她们调动起生活经验,来满足这个主题。每个参与者对角色的思想、立场和创造性,都表现在里面。“教育剧场”让不懂表演、不会表演的人,可以放心地演出,将生活中的自我表现,投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去。
随即,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校长徐永初做了主题演讲。她表示,其一,“教育剧场”迈出了创新课程的新步伐。在这个全新的高中课堂变革中,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创新性的认同。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变得尤为明显;其二,“戏剧教育”进入了视野之后,女校更加注重戏剧教育。“教育剧场”不仅从点,更从面出发,触动课堂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其三,“教育剧场”见证了课堂创新课程。此外,这门课程也融合了多个学科,使得女生打开身体、打开心灵,自如地展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表演的过程中,女生同时也有需要扮演男生的机会,角色转变的演绎,可以带来转变性别的思维,有利于思维互换。加上同理心的产生,让理解变成一种情怀,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