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进行的课程改革涉及学校管理的许多层面,如课程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来加以保证和推进新课改,特别是教师管理的改革。因为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更新管理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师管理的弊端,对教师进行科学管理,是新课改对我们学校管理者提出的、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需要“绿色”教师管理。“绿色”其本身的含义是健康,是生机与活力,是生命的和谐生长。“绿色”教师管理中的绿色借绿色的本义隐喻人性、和谐、发展。因为教师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充满人性;是生命的机体,要求和谐;是不断成长的人,需要发展。“绿色”教师管理使生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使生命不断再生长,“绿色”的教师管理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是确保新课改成功的科学管理。
一、“绿色”教师管理的背景
1.旧的教师管理制度化、控制化,而新课程要求充满生命与活力的自动化教师管理。传统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推崇的是控制性管理,主要依靠组织职权、规章制度对教师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具体表现为:借助章法制度与量化指标,强调制定完善、严密的规章制度,强调对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强调“服从性”、“计划性”、“统一性”,强调定量评价。控制性的教师管理过于“理性化”,缺乏“人情味”,不适应学校教育中特有的人文情境。如果说这种控制性的教师管理在旧的课程体系下还有其存在的可能,那么,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势下,它已经成了改革的“绊脚石”。新的课程改革强调学校要致力于创建具有充满生命与活力的教师队伍,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变成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自动化管理。
2.旧的管理权力集中化、方式教条化,而新课程要求教师管理主体化。我国长期中央集权的教育行政制体制和计划经济模式,使我们的学校完全受制于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严重缺失,学校管理也是一种典型的行政管理模式,高层决定,下层执行。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缺乏民主与灵活性,处理教师问题死搬教条,一刀切。新课程改革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学校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不断转变管理机制,实行以广大教师参与的校本管理,以适应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
3.旧的评价标准单一化、方法数据化,而新课程追求多元化、发展化的教师评价体系。传统的教育目标只注重知识灌输,学校强调应试教育,强调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各种能力的真正发展,所以,学校管理教师的主要办法是考核优秀率和合格率。因此,教师平时不讲究教学方法和技巧,不搞教学研究和教学创新,追求题海战术,只求学生考高分。而新课程强调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内质的丰富性。因此,教师评价多元化,要求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即基础性发展目标和科学发展目标,才能使评价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导向,才能把新课改真正引进学校课堂。
4.旧的教学思路封闭化、教研萎缩化,而新课程提倡开放化、合作化,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化。在传统的学校课程体系下,由于学科性质,教学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是一件充满孤独的事业。而新课程的综合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或更多部门在更大的空间合作,需要教师增强相互之间的互动关系以进行学科间的学习、吸纳和统整。课程改革要成功,教师必须从教书匠向研究性的教育专家转型,教师要一专多能。优质学校的核心是优质教师,优质教师的核心是优良的素质。新课程呼唤优质教师,而我们的教师面对的是新课程带来的各方面的全新挑战,大多数教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能力,我们的教师需要与新课程一起成长。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重视教改教研是新课程对教师管理提出的首要任务。
5.旧的管理思想物本化、方法机械化,促使教师心理问题化;而新课程要求管理人性化,追求教师心理健康化。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杂,但与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思想是否正确、管理方法是否得当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所从事的事业是艰苦的、具有创造性的、个体分散的脑力劳动,工作对象是成长着的青少年,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无求益之,唯忌损之”和自我挑战的心理特点很容易使教师自身心理负重,这些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来缓解和梳理,教师的自身特点和工作特点呼唤学校的人性管理。但是,目前的教师管理思想主要依靠严密的制度和精确的数据管理方法,强调结果,忽视过程,强调“服从”、“计划”、“统一”,忽视民主、人性,缺乏疏导、帮助,这种物本化的管理思想和机械化的管理方法再加上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方方面面的挑战,很容易使教师心理“堵塞”,极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化。事实上,有关心理专家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峻,中小学教师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焦虑、忧郁以及偏执倾向都比一般人群高。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教师心理问题已经导致了许多不同程度的校园事故的发生,并严重阻碍着新课改的成功。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有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更加强调教师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新课程“相信”只有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育出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才。<